家乡是根、是源,让人难以忘怀。无论你走到哪里,魂牵梦萦的总是家乡。
人岁数越大,越是念旧,回忆以前的过往,既使几十年过去了,仍会念念不忘。
我的家乡在苏北农村,三十多年前的乡村面貌有时会在梦中再现。
不会忘记三十多年前的青年人结婚时的情景,那时候农村青年很少有自由恋爱的,大多是媒妁之言或亲朋好友介绍的,通过见面相亲,谈话定亲,就会喜结连理,定亲彩礼也是象征性给一点,那时也就是要个三转一响作为彩礼。
狭小的街道上,满地红通通的鞭炮皮,十个大碗的喜宴,农家院里拜天拜地拜父母,一个新的小家就诞生了。
那时农村还不富裕,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村里的人也很少出去打工,在家精心管理分得的几亩田地,空闲时妇女编织稻草包挣个零钱花,男劳力组织成建筑队给村民们翻修和建房,贴补家用,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农家院里少不了鸡犬相闻,老百姓常说,小猫小狗算一口。那时农村老鼠也多,咬坏衣物,偷食粮米,人们极其仄恶,所以养猫成了人们的喜好,那时的老鼠就是怕猫,不像現在猫不会抓鼠。小狗更是村民要喂养的,用来看家护院。
房前屋后总是不能空闲着,种的眉豆、丝瓜爬满墙头,南瓜、葫芦更是结的遍地都是,辣椒、茄子缀满枝头,那时的蔬菜不用打药、化肥,真正的无公害无污染。
村后的池塘,春天清澈见底,夏天莲花争艳,秋来白藕出塘,冬至溜冰场所。
记得池塘边上有棵老柳村,被夏天洗澡的人们扶着洗脚扳得向坑中倒伏,小孩洗澡时在树杈上向水中跳,看谁游的更远。
每到傍晚时,小伙伴时就会到草垛边上去斗拐,谁斗摔倒谁就输了,那时的学生只要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玩耍了。
女孩子们总会玩丢沙包游戏,一群女孩子围成一圈,有一人在外边丢沙包,丢在谁身后,发现后要接着去丢,谁没有发现,就算输了,要罚唱歌一首。
斗刀籽,打腊子,打翻纸牌那是男孩子的爱好,打弹弓,玩自制的火柴枪更是爱不释手。
抓老鹰的游戏更是小朋友每天要玩的游戏,那时没有电脑、手机,只有少数人家才有黑白电视,所以每到星期天或放学后就会邀到一块到村里打麦场上去捉迷藏、玩游戏,那真是快乐的童年。
那时农村的收获庄稼也是依靠人工,没有大型收割机,村民们依然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用辛勤的汗水来种植庄稼。
年迈的老人每到冬季最喜爱蹲到墙根或村头向阳处晒暖,抽着长长的早炮袋,一袋接一袋,在脚底处磕了又磕。
那时主要的运输工具就是平车,它不仅可以运送肥料,还可以收获时拉庄稼,甚至赶集上店走亲戚都能派上用场。那时候人们贩卖芦席、粮食等都依靠它,连走村串庄做小买卖的也是拉平车。那是没有电动车,所以平车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现在被电动三轮所替代。
车上不仅可装东西,更重要的是还拉着可爱的孩子,我觉得六零后的同龄者都会拉过这种平车的。
拉着平车上地,那是很平常的事。
出行工具就是自行车了,既可一人骑,也可驭人骑,更能三人骑,真是一车可带一家人啊。
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时代的印迹却深深铭记心中,满村的父老乡亲天天见面,一家老幼欢聚一堂,充满浓浓的乡情。
土墙老屋里有我们多少欢声笑语,有父母的亲情,有子女的撒娇,有乡邻们的互帮互助。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可是村里的青年人走出乡村,融入到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
只有到年放假时,人们才会回到家乡,父老乡亲欢聚一起,才能体会到家乡的亲情与快乐。
三十年前的农村面貌只有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