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支老部队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至今她还是那样让我魂牵梦绕。
那是一支光荣英雄的部队,她孕育诞生于晋察冀抗日烽火之中,成长壮大于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之中,威名远扬于抗美援朝血与火的考验之中。我一入伍就来到了那支部队,唱着“滚滚的滹沱河,巍巍的太行山,晋察冀是我们军成长的摇篮……”这首军歌,一路走过来。我的理想,是在那里播种和发芽的;我的青春,是在那里冶炼和淬火的。我对那支英雄部队有着太深的感情,就像一座丰碑,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70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在异国他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顽强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为中国和世界赢得了和平。就是那场残酷的战争,铸就了那支英雄部队的再次辉煌,铸造了一支真正的“英雄铁军”。
我矗立在“英雄铁军”军史馆的展板前,久久地端详着墙上的历史照片,思索却飞到了几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
在灰蒙蒙的群山和峡谷之间,有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它叫铁原,那里山峰耸立,山岭连绵,是汉城至平壤铁路和公路的交汇处,与金化、平康构成“铁三角”之势;也是志愿军屯集、转运物资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这里一旦被敌人占领,就会割裂志愿军东西线的联系,对后方基地及整个朝鲜战场局势造成严重威胁。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乘志愿军主力向北转移之机,集中兵力,开始大举反扑,长驱追袭,妄图乘志愿军粮弹缺乏、作战疲劳之际,用所谓“磁性战术”黏住我军,达到使战线向北推移之目的。由于志愿军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未能及时控制要点,迟滞敌人,美军突然冒进,占领了金谷里、永平及华川一线,直逼涟川、铁原地区。
情况万分危急,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给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打电话,用十分强硬的口吻说:“就是把六十三军打光,也要在铁原坚守15天至20天!”
这支部队已经连续作战一个多月未能休整,部队减员相当严重,粮弹供应不足。全军和配属部队加在一起只有2.4万人,火炮包括六○炮仅有240门,既无坦克也无飞机。接到命令后,全军官兵顾不上连续作战的疲劳,立即奔赴预设地域组织防御。
这支部队的防御正面,是美军4个师共4.7万人,配备有1000多门火炮、400多辆坦克和汽车,在空军的支援和掩护下,正向他们逼近。
双方兵力二比一,装备四比一,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一场空前悲壮而又惨烈的阻击战开始了。同时,也翻开了这支部队军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在军史馆二楼大厅,我站立在铁原阻击战的半圆形画馆前面,看着那逼真的场景和画面,仿佛耳边又听到了那场激战中的枪炮声、呐喊声……
战斗一开始,敌人便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A师防守的涟川山口,企图夺取涟川两侧有利地形,从中间突破,直插铁原。在不足3公里的防御正面上,敌人集中2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掩护下,以整连、整营、整团的兵力实行轮番猛攻。涟川至铁原一线,火光冲天,浓烟蔽日,炮火和炸弹像下雨般倾泻在该师防御阵地的每一寸土地上。该师官兵依托连夜构筑的简易工事,居高临下英勇抗击,阵地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
战场一边是中国士兵的血肉之躯,另一边是美军坦克的钢铁长龙。坚守在涟川山口的三营,在营长罗金友、教导员温树风的指挥下,数个班和战斗小组前出,迫敌提前展开,然后主力利用有利地形节节阻击。第一天歼敌300余人,守住了阵地。第二天又击退敌人的4次进攻。第三天,敌人变换战斗队形,直插三营背后。三营组织九连二排剩下的7名战士进行英勇反击,终因寡不敌众,二排阵地失守。敌人隔断了七连和九连的联系,情况非常严重。七连指导员赵满增不顾伤痛,一面指挥奋力抗敌,一面用机枪扫射敌群,打倒20多个敌人,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七连和八连的战士,在弹药殆尽的情况下,与突入之敌展开肉搏战。此战,三营抗击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十余次进攻,坚守阵地4天3夜,毙伤敌1300余人。战后,被授予“守如泰山”称号,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经过前一天的激战,阵地上的工事大都被夷为平地。指战员们踏着一尺多深的浮土,利用弹坑和岩石做掩护,坚守阵地,抗击敌人的疯狂进攻。部队战斗减员十分严重,所有营、连都不成建制,于是营编成连,连编成排,重新投入战斗,师、团机关的勤务人员全部投入了一线战斗。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断木砸,用刺刀拼杀。阵地一日易手数次,双方士兵的尸体重叠在一起,被无情的炮火再次打烂,分不清你我。
B师连夜冒雨接替阵地后不久,美军在地空交叉火力掩护下,以1个师的兵力分多路向阵地实施波浪式疯狂攻击。该师指战员依托阵地避敌炮火,放近敌人,与之展开胶着战,使敌飞机、大炮难以发挥作用。我们的战士在鲜血流尽之前,与那些美军士兵死死地扭打在一起,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倒在阵地上,头的方向统一朝着祖国的位置。
我曾经采访过耄耋之年的杨得志老将军,他抬起花白的头发,神情凝重,娓娓道来,使我认识了又一个“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群体。
法化洞阵地位于B师前沿中段,守卫在这里的是一连和八连。这一天,美军将主攻方向指向了一连二排防守的207高地。二排官兵依托有利地形,顽强地打退了敌人数次攻击。
次日,敌人以一部兵力正面进攻,以一部兵力分两路从侧翼迂回,再次向207高地发起猛烈攻击。守卫高地的战士三面受敌,背后是悬崖绝壁。勇士们坚定沉着,在副排长李炳群率领下,将敌放至20米处,冲锋枪、步枪一齐开火,成捆的手榴弹抛向敌群,连续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敌人又用炮火猛烈轰击,阵地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战至午夜,二排只剩下8人。他们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越战越勇。在弹药将尽,与所有联系已经中断,陷入敌人四面包围,突围已不可能。副排长李炳群对7名战士说:“最后的考验到了。我们是志愿军的钢铁好汉,是大功团钢铁营猛虎连特功排的战士。现在任务完成了,我们不能给英雄部队抹黑,不能给祖国人民丢脸!宁肯跳崖,死不当俘虏!”战士们异口同声回答:“死不当俘虏!”
当敌人再次冲上法化洞阵地时,8名勇士高喊着:“胜利属于我们!祖国万岁!”纵身跳下悬崖。
他们是“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群体。8名勇士中的李炳群、崔学才、张秋昌、何成玉、孟庆修5名同志壮烈牺牲,翟国灵、侯天佑、罗俊成3名同志被崖下茂密的树枝托住,于当晚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一点一点爬回部队。
杨得志老将军最后说:“这一夜一直下雨,淅淅沥沥的雨声撞击着我们的心。我思念着我那八位素不相识,但使我夜不能寐的战士……”
那支部队的军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被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3次受到金日成接见,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被誉为智能双全的指挥员,他就是郭恩志连长。
郭恩志指挥的钢铁八连坚守的是255.1和200高地。1951年6月5日,天刚破晓,敌人的炮弹接二连三地在阵地上爆炸,高地上烟尘弥漫,一片火海。号称“华盛顿开国第一师”的美国王牌第一师和1个加强团约两个连的兵力,悄无声息地摸向200高地。战士们隐藏在伪装的工事里,等敌人距离阵地只有20米时,郭恩志一声令下,一排排手榴弹飞向敌群,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落荒而逃。
敌人在数次强攻不能得逞后,遂组织兵力向该连一排侧后运动,不打枪,不放炮,阵地寂静地有些怪异。郭恩志判定敌人要搞偷袭,即调六○炮、重机枪到一排阵地。他先指挥六○炮连续猛轰,把敌人赶向中间,又指挥重机枪向中间扫射,随后实施反冲击,打得敌人满山乱窜。晚上,郭恩志又派出战斗小组,袭扰疲惫之敌,把正在做梦的敌人打得哇哇乱叫。这一天击退敌人4次攻击,歼敌200余人。
第二天拂晓,恼羞成怒的美军开始疯狂报复。狂轰乱炸半小时后,敌发起冲击,郭恩志指挥二排将敌人击退。这时,一个敌军官故意用中国话大声喊:“老张别上了,咱们要用炮炸他们了。”郭恩志判断,敌人企图利用我军隐蔽在防炮洞内趁机偷袭,便命令二排立即进入阵地。果然,大家刚占领射击位置,敌人就到了眼前。全排战士用手榴弹、冲锋枪一阵猛打,敌人狼狈逃窜。接着,敌人又兵分两路向一排、二排阵地猛攻,并从两侧迂回,企图包抄八连的后路。郭恩志指挥各排全面防御,重点射击。激战1个多小时,敌人未能前进一步。
战至12时,敌人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又部署兵力,步步紧逼255.1高地,对八连形成了包围之势。紧急情况下,郭恩志端着冲锋枪,从一排打到二排,又从二排打到一排,边战斗边指挥,带领全连顽强抗击。战士们有的负重伤,满身鲜血,仍咬紧牙关向敌人扫射;有的被土块石头埋住,又挣扎着爬出来,继续战斗;有的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
入夜,八连弹尽粮绝,援兵未到。郭恩志即作出趁夜突围的决定,集中全连仅有的13发子弹和1枚反坦克手雷,由他和三排排长刘明甫负责打开突破口,从敌人力量较薄弱的西面跳崖突围,安全地回到营指挥所。
此次战斗,郭恩志带领八连先后打退敌人13次冲锋,以伤亡16人的代价,取得歼敌800余人的辉煌战绩,出色完成了阻击任务。战后,兵团给八连记集体一等功,郭恩志荣立特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
我对郭老英雄慕名已久,可惜今生已难谋面,不能聆听老英雄亲口讲述当年的战斗经历。虽有些遗憾,但我知道,正是有无数像郭恩志一样智能双全的指挥员带领着无畏的战士们,谱写了英雄铁军的光荣历史。
我翻看着这支部队的军史,种子山、细柳洞……一座座山峰,一个个高地,仿佛都在述说着当年那激烈的场面,残酷的场景。
细柳洞阵地。美军为了达到直插C师侧后夺取铁原之目的,集中兵力,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后,发起猛烈进攻。战至中午,敌人暂时夺占了细柳洞北山及怀玉洞阵地。但敌人立足未稳,便被我炮兵打了个七零八落,狼狈逃窜,一番反击,阵地被一举夺回。
877高地。守卫该阵地的是曹俊福小组,他们机智地变换位置,使用各种武器打击敌人。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曹俊福3人从容地烧毁身上的笔记本等物,每人紧握一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他们打退敌人2个连的4次进攻,坚守阵地两昼夜。
内加、外加高地。美军的重磅炸弹、凝固汽油弹把整个山头变成了火海,烟火弥漫中,敌人从四面大摇大摆扑上高地,以为高地上已“没有生物存在了”,不料,坚守在阵地上的一排勇士们,忽然从防空防炮洞钻出,与敌展开顽强搏斗。副排长黄庆林边射击边指挥;战士刘常富、郭常喜向敌群连续投掷手榴弹;机枪手善明发一口气射击了200发子弹;战士黄宝林用两支冲锋枪轮换射击。激战半个小时,敌人溃退,阵地前留下250多具敌人尸体。
涟川、铁原阻击战,这支部队坚持长达12个昼夜(部分部队达15天),抗击了现代化装备的美军4个师4.7万余人的轮番进攻,歼敌1.5万多人,是这支部队有史以来进行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
部队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刚刚转入伊川地区休整,彭德怀司令员就穿越百里战区,不顾危险赶来慰问部队指战员。他看到从前线下来的士兵衣服已经变成了一缕一缕的布条,不少战士身上仅剩一条粘满血迹的裤衩。他来到战士们中间,带着少有的微笑,疼爱地望着一个个经受战火考验的钢铁勇士,拍拍这个露出肩头的臂膀,抚抚那个络腮胡子的面颊,理理这个的破军装,摸摸那个的烂军帽,他的眼眶湿润了,深情地和大家一一握手。
随后,彭德怀站在子弹箱上,向指战员们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激动地说:“同志们!你们打得好,打得很好!你们血战铁原12天,掩护了东线部队的转移,掩护了我军全线转入防御,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你们是一支真正的铁军,我要向毛主席汇报你们的英雄业绩。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有你们这样的英雄铁军而自豪……”
当彭德怀得知部队减员太严重,有些连队都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一二十个人时,他说:“给你们补,要给你们发新衣服、新装备,还有烟有酒有各种罐头!你们损失1个团,我给你们补1个团;损失1个师,给你们补1个师。给你们补些老兵,能打仗的老兵……”
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辉煌,2003年底这支“英雄铁军”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中国军队的编制序列,铸就了不朽的丰碑,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