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发其华,秋收其实。金秋十月,瓜果飘香、蟹肥稻黄、菱藕满舱……又到了一年秋收的季节,田野、河边、池塘处处“丰”景如画。
前两天,透过手机屏幕与姐姐视频通话,问她今年收成怎样?她告诉我,黄豆、稻子的品种长相好,结实率高,收成不错。现在,有了收割机,人轻松多了,事前约好机主、谈好价格,流水作业半天一袋袋的稻子就运回家了。这几天,趁阳光充足就忙晒晒稻子,除了预留点口粮,其他的可以出卖了。姐姐说,今年种的香米特别好吃,等我回老家,辗些新鲜的香米带回去品尝品尝。
家乡天亭,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民风淳朴、鱼米之乡。犹记往昔,秋收便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农机,秋收全靠人工。村民们在收割前就着手做准备,每天天刚蒙蒙亮,便开始忙碌了,弄场地、磨镰刀、选扁担、修船只……一切准备就绪,看准了好天气,预约好“牛师傅”,来来回回折腾要好多天才能下田收割。这期间,还得祈祷老天爷帮忙,倘若遇上台风,庄稼倒覆了,影响收割进度与产量,若遇上连续的阴雨天气,没有收割的稻子时间长了会发芽,收割的稻子在场上没来得及辗,稻靶子堆在一起会发热,稻子生芽甚至霉烂,影响稻子品质与产量。收割时,村民们相互帮衬,约好时间,依次开镰。收割的场景好像一场技能大比拼,一大早,女同胞齐刷刷的在田头一字排开,只见她们左手抓着稻的秸秆中下部,右手拿着锋利的镰刀去割,动作麻利,边割边捆扎,她们你追我赶,比谁身后稻靶多。随着她们跟前整齐的桔杆倒下,起初的一条直线变成不同形状的波浪线,彼此拉开的差距不断在变化。男劳力也不甘示弱,一个个去田里用扁担把稻靶挑上船,田埂上,他们一路小跑,边挑边喊着号子,号声、笑声与扁担发出的“吱悠吱悠”声应和着,像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三下五除二,一块田里所有的稻靶全部上了船,运往打谷场。在打谷场再一一把每个稻靶解开铺好,“牛师傅”牵着牛前面走,牛屁股后面带着滚子循环地辗压,稻子从秸秆上辗下来后,再把上面的稻草用叉子抖一下,把稻子清理出来,再把稻草捆起来一个个堆成垛,当柴禾用,最后,扬稻晒稻,用麻袋把晒干的稻子装好,等待合适的时机出售。
后来,脱粒机代替了牛,既提高效率又降低损耗。如今,实行了农业机械化,秋收时节随处可见收割机忙碌的身影,一块金黄的稻田经过收割机来回的穿梭,转眼间,稻子飞进了一个个口袋,秸秆变成了一团团稻草,相比以前人工收割工序少多了,村民们也不要那么抢工时、争速度,变得清闲多了。科技农业和信息农业给农民带来了更多地实惠,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也让农民在大大节约时间和精力的同时,显著增加了收入。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享受机械化的快乐、收获丰收的喜悦,幸福感、自豪感与日俱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没有春天的辛勤耕耘,哪有金秋的累累硕果?人生亦是如此。唯有只争朝夕、辛苦付出,才能有所收获、希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