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双抢季
七月底八月初,是江南的“双抢”季节。
同一块水稻田里,立秋之前,早稻才能成熟;早稻收割后,立秋之前,要抓紧移栽晚稻秧苗。江南的晚稻很神奇,秧苗超过立秋移栽的,几乎长成稻壳,很少稻谷。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真忙。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江南的农业机械化还是初级阶段。抽水机的广泛使用,解放了劳力;除此之外,农田作业,都得靠劳力。
抢收早稻,流尽了汗水。
天晴的那些天里,天蒙蒙亮,妇女们就得去割稻;男人们扛着斛桶,挑着稻箩,跟在后面掼稻。妇女割稻,没空抬头,脖子上的毛巾都是汗水;男人掼稻,膝盖下的双腿都插进烂泥里,一捆稻、一脸汗,砸在斛桶内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江南双抢的劳力都是家庭互助。今天,别人帮助你家割稻子;明天,你家就应该同等劳力地为别人家割稻子。抢种晚稻,也是一样的“换工”。
抢种晚稻,耗尽了骨髓。
立秋之前的晚稻,插秧越早,稻谷收成越好。早稻收割后,快速“犁田”“耙地”后,就要抢种晚稻。晚稻移栽,秧苗的离土时间,越短越好。种植秧苗,需要充足的养料,特别适合蚂蝗繁殖。人在专注拔秧,蚂蝗在你的小腿内侧拼命吸血,吸干了你的骨髓,都不在意。
天亮之前,大家都会把满田的秧苗拔好,运到平整的稻田里。来不及早饭,一口气地插好三趟秧。江南双抢的大田插秧,人多;很讲究。一人插秧,一米宽,六蔟秧苗;整块田,每蔟秧苗“横竖一条线,行距要均匀”。后面的人,总是再催你“加把劲”。一趟秧的时间,至少一小时,只能始终弯腰撅屁股向后移。三伏天的午时,秧田的水温高,不能插秧。快到午饭的时候,抢种晚稻整体停工的时刻,腰疼的都是骨髓。
农业现代化,双抢成为老人的记忆。
江南的农业现代化,已经有十多年了。而今,“双抢”季节回江南,偶尔也会看到一台收割机、播种机。稍不留神,昨天还是满眼的稻田,今天都看不到一棵稻穗。看不到割稻的人,看不到插秧的人;甚至,我们也找不到一块晒稻谷的水泥地。“双抢”,已经成为老人的记忆。
七月底八月初,“双抢”季节回江南。乡里乡亲的,糯糯的丝瓜、艳艳的野花、甜甜的梨子,随便摘;憨厚的小黑狗、精干的老公鸡、热情的大白鹅,随便逗:没人与你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