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柱元的头像

赵柱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23
分享

父亲的奖状

记忆中,在老屋客厅的土墙上,端端正正地挂着一张父亲获得唯一的一张奖状,上面印有:荣获一九八二年度农业科技户一等奖,特发此状,以资鼓励,落款是兰坪县人民政府。

       这张奖状跨越了40个年头,凝结着那个年代里农业人的奋勇拼搏和开拓创新,见证着国家稳守农业基本盘的方向与努力。整整40年,我至今还保存着。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式开始,一个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分地、分牲口的举措,让居住在大山的人民实现奔小康的伟大梦想。

       居住在澜沧江畔的营盘,大山阻隔了乡亲的发展,交通不便、产业弱小、教育落后都没有阻断乡亲们的致富梦。2012年,家乡的父老乡亲沐浴着十八大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家乡,唤醒了家乡人民。它像滚滚春雷,带给营盘一派生机,就像微微细雨,滋润着这一方热土,正如暖暖春风,给劳动人民带来新的期望。一直以来,朴实的营盘人民用心血浇灌泥土,用汗水滋养作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方土地也养育着勤劳的人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父亲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侍弄了一辈子庄稼,对粮食充满感情。他说经历过自然灾害的人,最懂得粮食的珍贵。在食物匮乏的年代,乡亲们摘野菜、挖葛根、剥树皮,大地上、村庄里,到处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能敞开肚皮放心吃,那是多少人的梦想。”父亲说完,总是意味深长地望着庄稼。自从田地承包后,父亲像被泥土粘住了似的,成天呆在自家的责田地里,“贪婪”地种植着希望。

       父亲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出生在40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时期,对劳动和粮食珍惜如命,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粮食,父亲最见不得浪费,如果看到我们剩下或偷偷倒掉,就会暴跳如雷。“爱惜粮食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父亲常说。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从小就对粮食格外敬畏,吃多少盛多少,从来不敢也不忍心浪费。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每年的秋收时节,我都抽空回家收割,每次扬完场,扫帚扫不到的地方遗落的麦粒,父母亲都蹲下来,一粒一粒地捡拾。在长辈看来,有粮食才有命,粮食是人活着最基本的条件。虽然,我进城三十年了,每年夏收的时候,我仍是担心下雨或刮风,而且念念叨叨,让农民顺顺当当把谷子收回来吧。妻子说,你现在不种地了,不是闲操心吗?我是进了城不种地了,可是,我觉得,我依然是农民。我回老家时仍喜欢干农活儿,农民的情感没有消逝。我热爱自己的农民身份,更热爱我们的粮食。父母的一生都在与土地打交道,他们对待土地的感情如同自己的儿女一般。什么时令开始播种、育苗、除虫、锄草他都一清二楚,村民的庄稼有什么不懂的病害都来向他寻求解决的方法,他也把他所知道的一股脑的给人家讲解。过段时间还要追寻人家有没有效果,仿佛是他自己地里的庄稼。

       在我印象中,父母把一辈子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土地里的庄稼。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了,到门口的菜地给蔬菜浇水、施肥、松土。他整过的土地平平坦坦,一丝不苟,放眼望去,像他给我们吃的一塔塔的黑芝麻酥糖,酥脆香甜的,要是喝一盏茶后再吃一块,那味道就更美了。因为地里的庄稼有了爹的用心妈的呵护,都长得肥大、葱郁、果实饱满。当邻居从他地前走过,啧啧的称赞父母种庄稼是一把好手。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稍纵即逝。父亲也进入耄耋之年,回忆起十八大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玩愤怒感慨。“我今年80岁了,祖辈儿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怒江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之一,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家乡走上了发展富裕之路。农民种粮还有补贴,“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红火。你们要记得感党恩、跟党走,单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尽职尽责”。父亲就是这样简单的人,大半辈子都过去了,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什么惊涛骇浪的壮举,对我们严中有爱,是劳动,使荒芜变成了良田,从而生长出了水稻、小麦等粮食,生长出了白菜、萝卜等蔬菜,生长出了苹果、桃子等果品。劳动养活了人类,人类才得以发展生存下去。

       是啊,党的十八大和改革的春风吹开了幸福的大门,光辉的旗帜引导我们正确向前。如今的乡村不再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家乡的新变化也让城里人羡慕不已。每年春秋季节或双休日,城里的人们就会蜂拥而至,尽情感受家乡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景和闲适、幽雅的农家生活。我是农民的儿子,身上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吃着农民的奶水长大的,血管里流着农民的血。善良植根我的骨髓,质朴铸就我的灵魂,真诚融入我的血液,勤劳刻入我的心田,我早就把生命植入了这片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土地,农民的儿子,怎能离开土地。

       至今,我心怀梦想,为我深爱的这片怒江深情土地,用笔描绘对家乡的表白。一生清贫的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金银财宝,却留下这张纸,我视为我们家的传家宝,就是这是父亲以实际行动镌刻的“奖状”,激励着我们后辈扎根基层、为怒江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幸福而奋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