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的恩泽时光在倏忽之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己在兰坪凤凰山铅锌矿工作了二十八个春秋年华,悠悠岁月苍老了我的容颜,注定了自己半生与矿山情缘,也留下无数难以忘却的记忆,时常涌动心头,强烈震撼着心灵。
“因为一座矿,就有了一座城”。兰坪生物资源丰富,位于金顶凤凰山的特大铅锌矿已探明储量1429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兰坪又被称为中国的“绿色锌都”。打开兰坪凤凰山铅锌矿发展的历史长卷,改革发展五十年的文化,厚重地积淀在历史的长河,熠熠闪亮催人奋进。翻开铅锌矿的历史沿革,每一段的发展历程都值得细细品味;打开荣耀史册,每一次的成功背后总有一群人负重前行;每一步的坚实迈出终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兰坪因凤凰山铅锌矿而飞速发展,是地方的支柱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矿工。我是兰坪人,我深深地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矿山让我们数千家庭衣食无忧、快乐生活。我们生活工作在矿山,勤劳朴实的矿山人,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不辞辛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演奏着一曲激情的赞歌。矿山给予我们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是一种底气、一份尊严、一种归属感,矿工地位、矿工生活、矿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作为兰坪的文学爱好者,有责任和使命在“矿”文化上下功夫、作文章。在我从事通讯员的十个年头里,带着对文字的热爱和坚守,游走鼠标,敲击键盘,身背相机,深入岗位,将所闻、所见、所想写成了文字、定格了画面。
清晰记得,2019年,金鼎锌业股权回归进入中铜、融入中铝,公司踏上央企的新征程,爱好笔耕的我,更要肩负起通讯员的责任,用脚步丈量,用镜头收藏,用笔尖记录,向外界展示着一个蓬勃向上、砥砺奋斗的金鼎锌业。公司驻村脱贫攻坚时期,我利用周末时间跟随驻村队员进村入户,掌握第一手信息,在全国实现脱贫收官时,作品《箐门村的“华丽转身”》登上了中国有色金属报,书写了金鼎锌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士气,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
我很庆幸自己能与通讯报道结缘,当看到一幅幅感动的画面被拍摄下来,一个个精彩的画面被记录下来,心里特别开心。我为能见证、参与、宣传金鼎锌业生产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工友们的感人事迹而感到自豪。“有事则写事,没事则写人,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写,就写写散文、拍拍照片,总之,不能让自己停止思考、停止练笔。”我常告诫自己。于是,走进矿区、深入车间、与工友交谈,散文《兰坪凤凰山之冬》《矿工接力棒》《劳模的一天》《凤凰山的春天》《咱们工人有力量》,一篇篇充满矿工激情的文章登上了《中国铝业报》副刊头版。2022年,散文《矿山真情》荣获中国铝业报副刊作品类三等奖,2023年荣获中国铝业报优秀通讯员。回顾过去十年所写的每一篇宣传报道,每一篇矿工散文,有辛酸、有感动、有快乐,但更多的是收获。一边感受着企业发展脉搏,一边记录企业发展生产一线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一次次地感受着企业人敬业与情怀,这是工作,也是幸福。
如果不是因为写通讯,我永远不会真正融入到工友的生活中,不会了解这群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奔波的亲人;如果不是因为写散文,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有别样的精彩;如果不是因为拍摄,永远体会不到矿工兄弟们真正的付出和辛苦,不会意识到他们身上的那份坚持和努力,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敬仰和追寻。
以“矿山文化”为传承,凝聚矿山人心。以“矿山记忆”为乡愁,讲好矿山故事。
执着坚守中,我送走一批批退休老师傅,在不知不觉中,双鬓长出银丝,自己也步入“老工人”行列。曾经我也是技术工人,曾经参与金鼎锌业建设发展的一员,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它从无到有、从小到的大沧桑巨变,回望来路、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依然为之深深的感动着,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那挥之不去的往事,象支歌、象首诗,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又如点点的萤火,搅扰着漆黑而宁静的夜晚,回放着每一个昨天。如今坐在办公室,心里常惦记着工友们忙得大汗淋漓的场景,深深感受到工友的勤劳和付出,他们的工作虽平凡,工匠精神却令人感动,基层岗位的苦和累深有体会。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素材,学会把感动融入文字里,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也得到文联前辈的指点,加入了多个作家和摄影会员队伍,在实践中得到历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创作能力,让爱恋矿山的痴情绵绵变成灵魂、变成铅字,走出兰坪、走进央企,全国各地的中铝企业都在了解金鼎锌业、知晓三江之门——兰坪,这里有富饶的凤凰山铅锌矿、还有惊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所有的成绩都是过往,脚下之路依然漫长,未来之路会更崎岖不平。我这个老矿工继续踏着老一辈的脚印,走进矿山的生命,将我的青春和对矿山的热爱一起播撒在这里,如同这山路边的小树一样,陪同矿山一起成长,我坚信只要心中信仰,胸怀企业,不求文字的高大上,力求作品的真善美,从矿工中来,到矿工中去,一定要在做强做大的企业奋斗目标中踔历奋发,勇毅前行,用余生写出无愧矿山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