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栖的头像

林栖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16
分享

长征路上看变迁

 

 张维军

 

客楼镇位于岑巩县的西北部,是有名的“桃花源”,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八十多年前,客楼人民生活在封建地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双重压迫下,工农红军在这片黑暗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从此,客楼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开天辟地、翻身解放做了主人,迎来了光明。

八十年沧海桑田。如今,我们走在当年红军战斗和经过的土地上,看斑斓大地,欣欣向荣。

客楼人民不会忘记,1934109日清晨,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红十七师四十九团、五十一团团部人员和机枪连400余人,从石阡地印出发,上午8时左右进入客楼地区的上土黄,经凉田坳、三板桥、清水塘、仡岭坳、上石坎、瓦场坪,进入客楼街上。红军警戒人员在进入街道前朝空放了一排枪,国民党客楼区长胡吉山听闻枪声,带着10多名区兵仓皇逃遁。红军在客楼街上稍作休整,随即展开革命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革命政策和主张,还在房屋墙壁上用土红和石灰书写“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土豪劣绅”、“打富济贫”等革命标语,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当天下午,得知红军要去平庄,客楼农民李云华、姚福初等人,主动上前为红军带路。

上土黄是红军从石阡县五德镇地印村进入客楼镇的第一站。在地印与土黄相连的地方,两面是高山密林,中间是三四里远的峡谷地带。当地老人说,过去,这里是一条两米来宽的花阶路通往石阡,现在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我们走在大道上,虽然是大白天,仍然感觉到了阴森和寂静。进入客楼镇的土黄村地界,两边豁然开朗起来,沿路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大片大片的烤烟地里,还看得见枯萎的烟杆和烟叶,没有一块闲置的土地。

初冬的上土黄,掩映在火红的雷公树、枫树和翠绿的柏树、竹林中。我们走进寨子,看见一幢一幢的小康房前的院子里栽种着各种花草,秋菊在阳光中怒放,一只只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一些农民在房前屋后的田地里忙着农活,老人们在院子里静静地享受着冬日暖阳。冬天的上土黄是那样的美丽和安祥。

85岁的肖定美老人记忆犹新,说当年红军过寨的事,他父亲是亲眼见过的。父亲常常对他说:“那时候你还小,红军大部队从石阡的地印过来,从寨前坡脚的花阶路上走过去。他们没进屋,是肖克的部队。”老人说,红军在石阡县包溪乡尧上村打了一仗,在一处悬崖峡谷里陷入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红军浴血奋战,伤亡惨重。“老远就听到机枪的声音,像楼板上滚茶籽果果一样。”“红军经过时,饿得直不起,但他们宁愿吃野菜、野果也不动我们丝毫。他们穿着烂草鞋,破衣服,流血牺牲都是为了我们穷苦老百姓!”

肖定美老人带着我们去他家里看看。他指着眼前两幢漂漂亮亮的小康房说:“这幢是我大崽的,那幢是我小崽的。大崽在城里打工,学生也进城读书去了。小崽在家发展烤烟,今年种了50多亩,收了十五六万块钱。我自己喜欢住老房子,前面这幢连三间、带厢房的大房子就是我住的地方。”老人走进一处干净整洁、开满鲜花的大院子里,坐了下来,开开心心地向我们一个劲地说红军好,共产党好,新时代好!

“那时候我家还是中农呢,有土地,一家8个人,有7个是劳动力,自己种地,还帮地主种,一年辛苦到头,大部分都被国民党拿走了,全家吃不饱,穿不暖,住的还是烂草房。红军过后才几十年,国民党倒台了,社会变安逸了。现在平时过的日子都比那时过年还要强上一万倍!”老人说。

给我们引路的土黄村上土黄组组长肖祥军说,上土黄过去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寨子,大都是穷苦人,出门进屋路不通,住茅草屋。现在有46户人家200多人,这几年每年发展烤烟500多亩,年收入200多万元,大部分人家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现在全寨只有五六家五保户和低保户还没有脱贫。

瓦窑桥坐落在客楼街头,是一个富裕美丽的寨子,清一色的华丽小康房鳞次栉比。前面是有名的客楼千亩大坝,后山及寨周生长着千年古树群落,有红豆杉和榉木等名贵古树。

85岁的朱维尧就出生在这里。他从小上过私塾,不到20岁就跟随大人去80多里远的石阡县城挑盐巴谋生。晓行夜宿,爬坡上坎,挑一百斤盐,一个来回要两三天。卖完一挑盐要在周边相隔几十里远的乡场上赶几个“转转场”,前后六七天,甚至十来天,赚回来四五块大洋。沉重的石盐压着扁担,扁担磨破了肩膀,常常跑破了脚皮。寒冷的冬天,双脚还被冻得开裂流血。不管是打雷刮风,还是冰霜雨雪,天天都得去卖盐才能维持生计。老人说,苦点累点还不要紧,要命的是,从客楼去石阡挑盐的路上还经常遇到土匪劫财害命。“我们常常邀约几个人一起走,还不敢走大路,总是翻山越岭从小路上悄悄来回。”

“那时候过的日子真不叫日子。红军来了,不久就解放了。土匪没了,我也没挑盐巴了。后来搞改革开放,变化更是大了,以前的黑瓦房一下子全部变成了高楼大厦。我们哪个想得到会遇上这样的好日子呢!”朱维尧感慨地说。

90岁的冷金香曾经是作为“童养媳”从老家镇远县尚家寨来到瓦窑桥的。想起过去,老人就连声叹息:“我的那个命苦哟!我的那个命苦哟!”还不住地抹眼泪。她的爹妈死得早,父亲死后三个月母亲才生下她。由于家里穷苦,11岁的她就被当作“小媳妇”嫁给了瓦窑桥的朱玉忠。后来,朱玉忠一家又遇到国民党抓兵,朱玉忠逃脱了,老大和老三被押走了。解放后,老大回来了,老三死在哪里都不知道。想起现在,她又开心不已。现在她有两儿一女,孙子、重孙一大伙。“个个都有出息,坐大房子,吃穿不愁。国家每个月还给我发200块钱的养老金。”

说起红军,冷金香连声称赞:“那天红军来到客楼,专做好事,不做坏事。红军是好人!不动我们一样东西。还要我们不要怕,说他们是来救苦救难的。”

在上土黄,在瓦窑桥,红色故事在声声讲述,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红军精神在发扬光大。在凉田坳,在三板桥,在清水塘,在整个客楼镇,我们都看到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这种力量强劲有力,生生不息,将整个客楼高原渲染得欣欣向荣、斑斓美丽。

    今年的客楼高原格外美丽动人,千亩荷花开了,万亩桃花红了,硕大的千年红豆杉原始群落风光引来了四方佳宾。“客楼桃花节”应时而动,引来了天下游客,将客楼高原热闹得沸沸扬扬。“不出一年,整个下寨村将要彻底改变模样。明年初,下寨千亩牡丹花将迎春开放,到时,客楼的旅游将不再是国内,而是瞄准国际市场,打出‘休闲康养基地’这张靓丽名片,整个客楼镇将会是另一番动人景象。”客楼镇党委书记张明保如是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