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段子,说教材讲了一滴水,考试却考了大西洋;书上写了一粒沙,结果考了整个撒哈拉。我是初中毕业上中师的,11年的大考、小考究竟是考了“一滴水、一粒沙”还是“大西洋、撒哈拉”现不得而知。11年的读书生涯中除了教材之外只偷偷地读了几本金庸与琼瑶的小说,命运的眷顾让我牵着老师的衣襟挤过了“独木桥”,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恍恍然三十多个春秋已过,而今还想牵着学生的小手翻山蹚水寻一片绿洲,但山高水阔烟雾迷茫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充满了迷茫、辛酸和无奈。
在一堂一年级数学课上,我讲解一个操作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拼成两个不同的三角形”。我先用PPT演示了拼接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在格子图上进行绘图。然而在检查答案时,我却发现很多同学无法解答。于是,我决定使用实物进行演示。早年,在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使用教具辅助教学是很常见的。像今天这样的课堂,我事先会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是今天我没有准备,因为已经习惯使用PPT演示。应急,我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在对角线处撕开,得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我拿着这两个三角形进行演示,示范了如何通过使直角边与直角边重合、斜边与斜边重合来组成三角形和长方形,以及当无法得到需要的结果时,如何移动三角形的位置等操作方法。学生们看了之后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接下来,我请同学上台进行演示,但结果却是一脸茫然。显然,他们是看懂了,但是却无法动手实践。像这种“一看就懂一做就懵”的情况实际上是常见的,比如高年级学生作图题,有些同学通过多次“移动、翻转”三角尺都无法正确绘制出底边上的高。金字塔式学习法表明:仅通过听课和阅读,只能吸收到不到10%的知识,而实践和练习的比例却可达到75%。故而,我便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用一张纸裁剪出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合作完成任务。”于是,座位上响起了一片撕纸声,学生们干劲十足,然而几秒钟后教室里充斥着窃窃私语声。观之,纸张裁剪不开。
遥想往事,中师最后的那节教育学课上,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即将走上讲台,你们大多数都要回到农村小学任教,你们的教室里嘴角流着口水、鼻孔挂着鼻涕的学生常有,还不少,要见怪不怪,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再有,每个教室里都会有四、五个“坐梦床”学不进的学生,千万不要认死理、钻牛角尖,这是客观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并把这种持续高压、缺乏感情的教育施加在自己3个孩子身上……,结果3个可怜的孩子都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其中一个儿子更是在30岁时自杀身亡。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指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旨在强化教师的责任感、教育的作用,而有的人偏偏将他这句话当成一把拯救考试成绩的“万能钥匙”。你们毕业后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从教至今,我一直谨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诲。中师毕业那会儿我也曾是美丰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面对嘴角流着口水、鼻孔挂着鼻涕的学生却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举个例子,当年的学生们在裁纸时,大多数人也是很难按要求裁出规则的形状。然而他们有“智慧”,把折好的纸放在嘴边,用舌尖沿着折痕舔湿,然后轻松地裁剪出他们想要的形状。见之,我不仅不会制止学生们,还会给予他们赞许的眼神。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饭菜掉到桌上,夹起来再吃视为美德,人们的生活方式比较随性,不讲究,尽管这种“口水裁纸”的做法在现在被认为不卫生甚至邋遢,这就是时代。然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们的书包里出现了削笔刀。因此,我便不再赞许学生们使用“口水裁纸”的方法,而是会制止他们,并教他们如何使用小刀来裁纸,这也是时代。
时光如梭,学校安全工作日益细致,小刀已成过去,学生书包里早已不再有它的身影。手工裁纸又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娴熟掌握,远水救不了近火。“口水裁纸”曾是解决问题的良方,然而在如今倡导公筷的时代,我不敢再轻易采用这种方法。卫生教育成为了无法忽视的关键词,自媒体爆炸的时代,我不能让自己贴上不讲卫生、误人子弟的“帽子”。面对学生无法裁出三角形纸片的困境,我束手无策、呆若木鸡……
学习终归不是坐火车去拉萨,避跋山涉水、高山险阻,而是去大西洋冲浪、撒哈拉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