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风月几度情连载
序 言
本人是贵州少边穷地区的布依族寒门学子,因父亲早逝,当年凭着艰苦朴素加忍饥挨饿的精神完成学业,并在艰苦环境下完成这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虽说不是自传体小说,但也掺杂了个人经历。文章中的主人公黄立平和王玲玲高中毕业先当了四年多的知青后,通过刻苦努力,双双终于考上南方的一所重点高校,而我比他们更不幸,几经曲折后仅上一所普通院校。但是,在那个八十年代初期到中期,我的经历比他俩还要曲折,因为,在我所生活的贫困地区,我初中毕业,先回到家里干了两年多的农活,并且有时还是没日没夜地干农活,根本没时间学习。加上自己是寒门子弟,有时连基本的教科书和作业本也买不起。自己在农忙时既打田又插秧,插秧之前必须先挑农家肥。有的年份连肥料钱也没有放田。就因为贫困,去乡里农资公司找经理,可他又不赊账。那时为养家活口心好苦好痛哟。这是我少年期到青年初期的痛苦经历。
当然,笔者写此小说的目的,在于励志,鞭策我及我的同龄人别因为生活环境不如意就放弃理想,要敢于跟困难作斗争。当我能勉强把家里的糊口问题勉强给解决后,又返校断断续续第辗转几所学校补课,这都是为了实现冲出大山,让自己最终有一番作为的“理想愿望”,最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弄到一张文凭,勉强算冲出了大山,找到了一份教书的职业。而我写作本小说,不仅仅表现两位主人公的曲折爱情,还在于从另一侧面展示那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的风风雨雨。特别是用过多的笔墨展示了那个年代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复杂经过。也为此干群矛盾上升到一定高度。并着重展现黄立平参加工作后面临的城市工矿企业改革确实惊心动魄。就因为他有幸获得上级信任而担当起那个年代的改革先锋,然而就因为诸多“拦路虎”而使其在推行“新政”的道路上遇到种种麻烦。这或许正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而让其咬紧牙关坚持“真理”,方能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实现他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并使其人生目标最终放射出与众不同的异彩,即使牺牲个人幸福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