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民族村文化扶贫二三事
罗一民
一、改革初叶民族山村原貌
黔州某民族县某民族乡有个依山傍水的民族村落叫嘎达村。四十三年前,当这里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一个将近二百户民族山村,除了仅仅见到两、三家青瓦房和四、五家石板房外,全村百分之九十都是茅草屋。村民们每天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每到春耕秋种季节,村民们家家户户天天都围着耕牛在水田里奔跑,就连进乡校读书的孩子,每天放晚学后也要赶紧往家跑,快速磨好镰刀背起背篓跳出门去快速割来一背篓草。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岁月里,村民们家家户户生活简朴而紧张有序。无论大事小事都互相帮衬、互敬互助、彼此关照。
当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该山村富余劳动力年比一年渐渐加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国家政策逐步允许广大农民外出务工的日子里,该山村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先后闯到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去进土砖厂、饼干厂、纺织厂或玻璃厂等私营企业打工,该民族山村这才正式从九十年代起,纷纷将茅草屋掀翻新建成石板房,并在数年后又改换成水泥平房,全山村的面貌也才渐渐焕然一新。加上广大农民都外出务工,原本荒芜的岩石山才渐渐恢复她当年的雄姿。况且,也因为该山村村后石林层层叠加山奇水秀,村前又环绕着一条弯弯曲曲小河,小河里溪水常年不曾断流,溪流两岸原始植被郁郁葱葱,再加上距离国家开发的旅游景区较近。于是从进入新世纪起,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就针对民族地区的蜡染时装、浓郁而独特的民风民俗,就特别重视对民族地区的旅游业资源开发。于是,本着从退耕还林出发,再进一步保护好民族地区自然资源,有效实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宜居胜地。各级政府从此时起渐渐加大力度投巨资来开发民族山村的自然景观与民风民俗旅游。从此,该山村从这个新世纪起不仅纷纷脱贫,还被政府树立成民族风情旅游模范村。
二、 民族村富裕后的生活享受
因为当地具备了天然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山山水水,加上浓郁的民族风情,这自然为国家旅游业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从世纪之交开始,国家为配合附近星级景区的扩大开发,纷纷将景区附近具有一定旅游价值的民族村寨纳入景区开发范围。各级政府纷纷派旅游专干出来考察,各地记者随后各级政府官员深入民间了解当地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随着一阵咔嚓咔嚓的相机对民族山村的天然美景拍照之后,不久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便委派专职干部莅临民族山村抓村落规划,并组织广大群众完成植树造林。新世纪初的民族山村从那时起就有那么一、两年真的热闹起来了。首先,政府专干每天组织上百名群众对村落四周的荒山荒丘进行植树栽花种草,对村内村外方寸空地都进行了有序的开发,连村街到河坝上都进行了花园似的改造。比如,对每条街巷除了拓宽外,都全部实施道路硬化,再请能工巧匠对街巷平铺大理石方砖,并在街巷两边栽植起漂亮的桂花树。连村民的屋檐下旅游业专干都为大家培植起了诱人的盆景。就连几千年来民族山村未曾见过的公厕,上级领导也全部安排每条街巷相距二至三百米就修建起一个公厕。
当然改造最大的还是村民们的民居建筑。尽管多年来,该山村富余劳动力纷纷外出东南沿海打工,村民们就靠辛勤劳动找到一笔钱来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可是,尽管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到新世纪初叶大约二十年时间,村民们的安居室仍然有高有低,参差不齐。但上级政府都统统对该民族村进行整齐划一的改造。比如,对临近河沿的民居,先统一建两层平房,到第三层必须建成高架屋——即人字形歇山顶,屋顶上盖青色琉璃瓦,所有大门都必须安装木质花板门,所有明窗都必须安装木质花窗,所需资金就由政府承担。此外,那些专职干部还在村中给群众修建起一栋三层园林式漂亮别墅做行政办公楼外,还为群众修建起一栋三层歇山顶似极为漂亮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少年活动中心正对面还修建起中老年活动中心。三栋楼恰好组合成品字形结构。
从此,别说农闲时节,就是农忙季节,该村年轻的男男女女都经常到少年活动中心来跳跳舞、录抖音、哼唱民歌或羞羞答答谈恋爱。至于中年到老年男女,不论是农闲日子还是农忙季节,天天都有中老年人到老年活动中心来说笑话、打字牌、搓麻将。就哪怕是村干部的行政办公室,除了那些多少懂点电脑的驻村干部在填写各种表册外,每间办公桌的桌面上或书柜里都见不到一本适合群众阅读的文学书刊或农业到林业再到机械制造方面的科技书籍。
从国家派专职干部下来为该村抓基础设施建设外,村民们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很会享受生活。中老年妇女挎小篮子装钱到市场上去买菜买早点,中老年男人纷纷骑上豪华型摩托车给旅行者当“向导”,年轻人纷纷进城学驾驶考驾照买起豪华轿车来潇洒,就是年轻少妇也尽量从时装精品店选购适合自己穿戴的名牌时装来装扮自己。总之,人靠衣装马靠鞍,该民族村无论大人或小孩,只要换上漂亮的名牌时装出来亮相,人人都展现出自己年轻十岁。
三、 民族山村文化扶贫扫描
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亲眼看到民族村的变化,特别是村民们的生活变化,不禁连连升起大拇指赞叹。但久而久之,从大城市下来的高级干部,直到基层的父母官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该民族山村的物质享受已经相当不错了,就是还缺少一种文化氛围。比如,民俗民风这一块尚待开发,应该想办法激发广大群众把最能代表本民族民俗民风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风俗习惯开发出来。于是,三级政府官员在一起碰头开会,干部们慎重邀请旅游开发专家都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或建议,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尽快找到一条适宜民族地区旅游业长期发展的宝贵经验。诸如民族蜡染时装的配套展示等等。最后干部们通过跟旅游开发专家对旅游课题进行了论证,大家最终一致决定,景区与民族山村共同打造“民族风情一日游”。
当然,这一开发针对民族时装进行精品展示,需要具有先天性身材加容貌端庄的年轻女性来着装给游客展示,并需要双语解说员给游客解释。另外,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歌曲就需要通过培训后才能给游客演唱。
至于民族歌手,民族时装表演秀就必须选送那些读到高中或中专以上毕业并并具有一定真才实学的青年才子进艺术类院校深造两三年后才能回村当歌手。就是无论歌手还是民族时装表演秀,只有通过专业培训后才能回到旅游区来担当民族歌手和时装表演秀,这绝非是通过短期培训就能轻易走出来为人民服务的平庸之辈。总之,在最初培训期半年内,先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员培训,以后再由县乡政府根据考核结果确定人员委派到专业学校去深造。此外,村支两委还决定,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除非遇上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准请假,更不能缺旷。
四、民族山村文化扶贫落幕
从村支两委公布文化扶贫开始实施后,民族村广播站就马上通知全村男女老少每天傍晚从六点半起必须集中到村里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中老年活动中心来参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员培训。每天晚上从六点半至九点,分三节课进行培训,每节课四十五分钟,课前先点名,每户凡有一人缺课的罚该户少收两个客人住店。并在以后政府对村里各户优惠不能享受待遇。凡参加培训的村民,人人都必须自己买笔和作业本,要认真做笔记,完成当晚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检查员就是村干部和县乡驻村干部。
总而言之,各级领导都希望该民族村在本地的旅游服务人员专职培训中迅速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县乡村三级干部对村民的全员培训绝不能流于形式,所有参培人员都必须认真对待。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村干部明确表态了,我们民族村开办如此培训班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旅游业笼统服务的局面。也为了向旅游业做得较好的临近省区靠拢,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就应当自觉学习来自不同旅游区的先进经验。
总之,今天从事旅游业服务,就必须放下臭架子,认真虚心向别人学习,特别是虚心向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旅游大区专职干部学习,该村全体干部一致认为,本民族村是下决心抓好群众文化知识培训,不仅仅只让游客感受到该村群众的思想意识在不断提升,更在于着重打造出“民族风情一日游”的整体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
乡亲们,大家都认真去拼一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