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起,惯例早习,伏案未及用心,仅敷衍了事。天微亮便活动筋骨、洗漱、吃早点, 手机玲声响起,便旋风般下楼急行致路口,随县里几位作协的朋友去南山凤堰古梯田采风。
九个人乘三辆车,钻进幽梦般的大兴林海,沿溪涧盘旋而上。过了凤凰山顶,众山皆在脚下,淹没在翻滚的云里。此刻见不到晴朗时蜿蜒的汉江,只见远处的巴山似蓝色的雾,在洁白的云海上飘忽;向左东望,被游子信众追捧的小武当——擂鼓台峰,在骆驼峰群里,时现时隐;再扭头西眺,名振关南数省的古堡铁瓦殿峰雄镇在海拔2200多米高的凤凰山巅,令观望的人儿顿生敬畏,让远近群山阿谀不可及也。
和所有过往车辆一样,要在大梁顶南侧观景台驻足、望远、拍照,尽情欣赏山南的云海。而后,车子向山腰间的凤江盘旋而下,车上开始有人晕眩……常伏案熬更写作的人哪经受得这般突如其来的左旋右倾。此时,车窗外再好看的风景也顾不上瞅了,只把双目与牙紧闭,作昏昏然的大师状。不及十点,幸好到达目的地。田凤村的干部等候在村部,一阵客套后便引着我们去看村民院落。
走进农户,看望村民,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国家号召脱贫攻坚数年,广大驻村基层干部亲历了千辛万难,硬是冲破了农村普遍存在的受地理位置限制的恶烈环境与顽固守穷的习俗旧观念,把自强、创新的理念嵌入贫困人群的心田里,帮他们修路搭桥改变环境,转换思想,勤劳致富,一步步脱离贫困,把农村逐渐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变被动为主动,广泛联系,疏通信息渠道,直通产品交易,兴办合作社,走向共同富裕。现今这里的居民像亲人一样热情、好客,全然不见半点过去贫苦岁月的冷漠和懒惰。他们已脱胎换骨了,精神很振作,原本就善良的他们,如今更加勤奋努力,朴实而诚信地接纳各方客人,有组织地把当地特有的饮食、产品积极展示、推销出去,表现出这方厚士孕育岀的大智慧。
优秀的人群一定不是单打独斗、靠唱独角戏形成的,他们必定是互相携助,影响带动,为共同命运而互帮互利的。
凤堰的家园更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大环境。这里得天独厚的地貌,形成了灵秀、幽奇的天然风景群,像黄龙庙、玉皇阁、太山庙、樟树坪、猴儿寨、诸多瀑布等景区,均与众不同,他们做到了天下有我新,天下奇我巧,无一不显出此处景致不雷同,凤堰人家户户亲。在蓝天的同一山乡,他们更像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这里大姓吴氏与冯氏,族人上下同世六、七代,间有陈姓、柯姓、丁姓、夏姓、孔姓……他们明清时来自湖广、江浙、川豫、晋陇,因而这里成了多元化的移民之地。这里的人有江南水乡的温柔,有北方的耿直大度,更有中原人的勇敢,敢于冲出万苦,挣脱苦境的大无畏精神。
多元化的客家之乡,各姓氏有各自的宗谱族训,有代代相承的家教延续。正因如此,这里习俗形成了民风淳朴,勤劳且善道的特色。
几乎每转过一个湾口就能见到可供游人歇脚、吃住的农家乐,里面备有丰富的时鲜蔬菜、各种干菜以及腊肉、腊鱼、特色传统健康制品。每跳过一个溪涧便看到层层梯田里的农作物,翠黄的油菜夹、碧绿的玉米苗、青葱的秧苗,更可爱的是一层层、一圈圈伏在山坡上蓬勃吐蕊的茶园,不时地能见到怒放的茶花、杜鹃花、刺梅花、野月季、苦菊花在山道旁,在杂木藤蔓下,在竹林边尽情争艳流芳。
县里来的作家们在瀑布下的龙潭边,在高悬的吊桥上纷纷留下倩影,惹得山雀们远一声近一声地鸣叫着,让此刻的大自然演绎出一场令人幽情舒心的妙曲。
客人入村,厚道好客的村民自是欢喜,他们没料想到的是,这群由文联、作协组成的带着时代使命进山的人群,不仅能写能画,还能歌善舞。于是,村民们换上了统一的赛歌时才穿的艳装,直把城里来的人看得目瞪口呆,分不清谁是城里人谁是村里人了。大家一起唱《歌唱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围着老杨老沈老吴要书画作品,围着陈主席、孙主席、公安出身的柯警官和三位资深美女作家要打油诗……
文化架起了川道与深山的城乡直通桥梁,打开了村民的心扉,连接了党群关系。
我紧随着这群才子佳人组成的作家采风队伍,觉得没有已往被动应酬那种耗时趋炎的感觉,在轻松中感动着、收获着。两天行程百余里,访农数十户,走过三五村部,该去向陕南的母亲河——汉江告别了,在江边寻找儿时的清纯,打水漂、忆童趣、照晚霞,甚至有善女把上游库区放水闸冲来的浮在水边的四、五斤重的腐鱼深埋入泥沟中,让水中灵物死后有尊严,让干净的母亲河不被污染,点滴善举,带给同路人性晦暗处的一丝光亮。
夜里回到县城,满是灯辉,乏了想睡,却怎么也难睡着,以前每从山里回来,总要惦记山里人的穷苦,山里人的贫瘠,而这次回来,却又为山里人的新解放、新姿态、聪慧表现而久久不能入寝,我为他们而兴奋着,因为他们已真正挣脱了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