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冬羽的头像

谢冬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0/01
分享

我与语丝文学社

                                       我与语丝文学社

今年是我留在语丝文学社的第三年,三年的时间我也由懵懵懂懂的小师妹变成了成熟稳重的老师姐,三年了,我的人生还有很多个三年,我想每个三年我都会经历不同的事,遇见不同的人,收获不一样的经验,人是在成长,陪伴我成长的人,给予我人生指导的人,还有大大小小的挫折,应要心怀感恩,而语丝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它见证我这三年的喜悲,指引我一步一步登上文学的殿堂,拓宽我的视野,陶冶我的性情。

三年前,相遇在食堂侧门,“语丝”第一次看见你的名字,便觉得充满诗意,我想起了谭咏麟的一首歌曲《雨丝情愁》中的水滴声,清脆悦耳,谐音“雨丝”,脑海中浮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不是朱自清的《春》吗。眼前的语丝文学社,一个文学性的社团,你具有某种魅力吸引着懵懂的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近文学一步,受文学熏陶,那离创造文学又近了一步,当时的我自知自己的文笔差,先天无天赋,那就得靠后天努力。现在想,那时候还真的挺天真。“语丝”文学社据说是某个老师帮取得的名字,这名字可大有来头,“语丝”与鲁迅有着密切的关系,《语丝》是五四以后涌现出的一份进步刊物,它的特点“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因而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俞平伯等主要作家组成“语丝派”,鲁迅被封为“语丝派主将”,这也是为什么说鲁迅与《语丝》的关系较为密切了。社团取名“语丝”,我想文学渊源深,要我们也向大师们学习吧。

一个社团,就是一个大家庭。加入语丝文学社,首先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师姐师长亲切的关爱,那热情的一声声问候,一次次耐心的指导,毫不犹豫地伸手相助,这就是我们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其次,语丝聚集了一群热爱文学,具有文学深厚功底的人,有这样的团友,时而分享一首自创的诗,时而谈论文学经典之作,或时而吟诗作对,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文学的推崇,让我想到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以此来形容我们未免是夸大了,只是有这样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陪伴,让我走过这段岁月时,不觉得孤单,仿佛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一切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用心去做,不懂就学”,这是我在语丝学到的第一个道理,初做一些事时,老是忙得焦头烂耳,待在秘书处不免要与人打交道,我嘴笨不懂如何待人处事,还是带我的学姐一点一滴教我,后来轮到我带学妹了,有些事我教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自己耐心快被磨尽了,就会想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后来我想明白了付出是会有收获的,无论做什么,用心去做,不负自我。春去秋来,待在语丝的第三个年头,我想搞文学创作了,就拉语丝的文学爱好友组成一个文学交流群,想着思想灵魂的碰撞会激起怎样的涟漪呢,这是值得期待的,然而我发现自己的思想是陈旧的,是僵化的,是保守的,在文学的瀚海里,竟没有一丝自己的见解与创新,再加上见识少,既不知前人智慧,又不知后人传闻,更不曾去一览世界各处的风貌,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真情实感的艺术如何触动人的心灵,连自己都没感动,又如何去感动别人?我意识到,搞文学也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字词句修辞手法,布篇谋局表达方式等都要一一理解掌握,字不只是单纯的就是字的表面意思,还要分析字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前人的杰作,才知前人的知识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前人的智慧结晶永远闪亮着,它等待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超越。

语丝,这是我待在的第三个年头,我就要离开了,但是即使我离开了,它的一纸一书,一笔一字,还有那飘远的墨香,那真挚的情义,那团体的灵魂······都未曾离开过我的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