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东明的头像

陈东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08
分享

愚公故里走笔

愚公故里走笔

□陈东明

许多人在童年都曾听到过一些寓言故事,笔者也一样。随着年岁的增长,许多故事都忘却了,唯《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还时常在脑海里萦绕,教我做事要有愚公般坚韧不拨的意志、毅力和精神。

记得小时候在课本中,我和同学们一起高声朗读过课文《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从一遍遍的朗诵中,知道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带领子孙每天挖山不已”。我们感慨过愚公的精神和他的伟大,赞美过天帝知道了愚公移山的事迹受感动,派了两个力大无穷的山神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给我和全体同学们带来了振奋。

愚公的故里,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之一,这就像一个基督教徒信仰耶稣一样向往和虔诚。终于,在近年的一个深秋时分,当我来到少年朗读课文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地方——河南省济源市及王屋山。

当一踏上愚公的这片故土,便强烈闻到了一股愚公艰苦奋斗、顽强坚韧不拨精神的气息。济源市——愚公所属的城市,市容相当漂亮整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参观了该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到历史变革,看到了该市在建国以来特别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济源市人民积极进取、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在市中心,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雕像已经成为济源市的市标,激励着济源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美好的家园。

踏进王屋山。该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因其状若王者之屋,故名王屋山。该山总面积265平方公里,主峰天坛峰,海拨1715米,有“天下砥柱”之称。峰顶的总仙宫相传为天界诸路神仙会聚之所,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一统天下,因此有“华夏一统圣地,天下第一祭坛”的美誉,现为一座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道教圣地。

愚公村和愚公故居就坐落在山高林密、风景秀丽的王屋山下,寓言中的北山愚公在这里带领子孙们劈山运土,打开了通往山外的道路。而今,愚公移山群雕在村中面向山外高高矗立,群雕属花岗岩水泥石结构,高10.5米,它形象地再现了老愚公吕三太和他的儿子以及邻居共同挖山的场景,上刻毛泽东手迹:“愚公移山”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愚公群雕像是纪念先人的丰碑、是千年历史的凝固,是激励后人的“座右铭”,走到此处,无不让人动容、激动。

在愚公故居,毛泽东书写的题词“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巨大字体十分醒目地刻在愚公故居附近的浮雕岩石上。在愚公故居栅栏前的门匾,草书 “愚公故居”几个大字,让人有一番敬慕。另仿砖木结构的卧碑长30米,宽7.5米,上面的“中华愚公村”几个大字由国务院前副总理方毅题写,相传这里曾经是老愚公居住的地方,为五孔石砌窑洞。

这里是一代又一代愚公后人所敬慕、瞻仰的圣地。置身其中,看着那简洁古朴的茅草棚,冬暖夏凉的老窑洞,还有愚公井,那篱笆墙上挂满的蔓藤瓜秧,一吊吊金灿灿的玉米穗儿,一串串红艳艳的尖辣椒儿,仿佛背着镢头、挖山不止的愚公老人会突然出现在眼前与我们亲切交谈。

愚公移山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

愚公精神在不断扩展、在伸延,现在每年都有许多大中专学生和海内外游客特地来到这里,感受愚公家乡的氛围。也有不少单位组织党员来这里宣誓,接受愚公精神的熏陶,重温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感动广大人民群众这个“上帝”。

愚公精神激励着华夏子孙继续要以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意志和毅力去改造中国,建设全面富强的小康社会,以达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作者简介陈东明,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广东小小说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协会员。从事文学创作31年,约有200万字的短篇文学作品分别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中国作家网》《广州文艺》《家庭生活杂志》等百多个刊物发表;出版图书分别有小说集《大城市小故事》和散文集《艺海逐浪》等多部个人专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