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东明的头像

陈东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6/22
分享

生命如钢,人生灿烂如花——读刘迪生《钢铁生命》一书有感

近读文友刘迪生撰写的报告文学《钢铁生命——国家一等荣誉军人张祖坤的非凡人生》(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2013年8月第1版),全书约20万字,该书获第十届广东省鲁迅艺术奖(文学类)。

书中讲述,在我国大陆最南瑞的广东省徐闻县下洋镇下港村出身并成长的张祖坤,以重度残损之躯造福一方,在该县为当地残疾人事业奔走不息的感人故事。我用几天时间仔细看完,阅读时禁不住对书中有些精彩的语句用笔划着。

张祖坤是一位有着钢铁意志而自强不息的退伍军人,他用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面对生活、扶助残疾人,开辟了以属于世上善良方面的精彩章华。读着读着,我为张祖坤在部队负伤致残和在生活中遭遇到的不幸,不时流下热泪。同时书中幽默风趣的情节也让我看得津津有味。

大海边长大的张祖坤,幼年时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悲惨,父亲常年出海捕鱼,母亲独力支撑几个儿女生活,房顶是用甘蔗叶盖的草房,他伴着煤油灯下读书,吃番薯长大,在大海边成长和贫困的生活让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张祖坤在读中学时就辍学在村里挣工分帮助家庭,当过负责全村“称牛屎”的活儿,在农场赶过马车,后来进入部队当炮兵,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双腿,高位截肢,成了一等荣誉军人。按照国家的优抚政策,他可以享受这个等级的荣誉军人待遇,进荣校,由专门人员护理,一生衣着无忧。

但钢铁汉子张祖坤在面临人生的大灾大难时,没有屈服于黑暗中的恐惧和悲伤。他忍受和克服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终于摆脱了轮椅,也甩掉了双拐,借助假肢能独立行走,站了起来。

接下来,他运用自已的聪明才智与毅力创业取得成功,实现了“自食其力”,让“事业”站了起来。由于他的事业越干越好,不但解决了自已的衣食无忧,而且在县残联和后来担任县政协副主席这些工作岗位上,还有能力尽力帮助那些像他当初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帮助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生活有保障,活得有尊严。而且这个过程中,他站得比许多健全的人还要挺拔。

都说成功人士有身后一位贤慧的妻子在支撑,张祖坤的背后也如此。张祖坤参军前在农场工作一年期间,与同在农场工作、小他几岁的邻村小姑娘李桂兰认识并产生了爱意,但双方还没有表达。但张祖坤在部队致残截肢后,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不顾亲人和社会的偏见,跑到远驻在四川成都的部队与他成婚。退伍后在徐闻县城窝居,因张祖坤无职业在家发脾气摔东西,李桂兰只是站在一旁微笑,然后安慰他,抚慰着他焦燥的心灵。对于妻子,张祖坤用乡谚表达感激之情:“——寄生大过树”、“——牛拉犁办田无足迹,狗跳过田有功劳。”

青年作家刘迪生在《钢铁生命》这书中,由于收集的素材比较多,文学功底很扎实,因此写出的作品文采很生动优美,比如他写的章节“半条命:挑战死神”、“半世缘:情满河山”、“半个人:下肢空空”、“半身铁:矢志站立”、“半夜雨:一帘幽梦”、“半边天:经典情人”,题目很有才气,读起来感觉十分幽默风趣,富有个性、富有诗意、富有张力、富有境界、催人泪下。所运用雷州半岛地区的语言比如“吃狗屎”(食言)、“醒气”(生气)、杜脑(脑子不开窍)、“一棚人”(这群人)、“目壳浅”(计较)、“裤光”(短裤)、“肚痛”(难过、心酸)、“橇枷”(吵架)等等,这些贴近人物生活的乡土语言让人读起来感觉写得很真实、很风趣。国家一级荣誉军人张祖坤的生命如钢,人生灿烂如花。

少年时代,我看了前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保尔·柯察金”和我国《把一切献给党》书中的主人公吴运铎,那是感动和鼓舞了几代人的好作品。而今天,看了刘迪生写的报告文学《钢铁生命》一书,这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同样鼓舞着我们高歌猛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