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伟的头像

郭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2
分享

重建老家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念之于心,之于口。作为子女,谁不希望父母长寿?

妈妈今年七十九岁,心主要器官都没有大问题,只是腰椎骨质增生造成双下肢坐骨神经疼痛,因为高龄老化,椎体早已融合成块,华西家说已经没法手术。至于爸妈的高血压,只要正规服用降压药,也能够保持稳定。总之说,都有长寿之征。

神仙说不准,科学也给不出答案,我只是从一些现象上发现,爸妈的心理确实是健康的,年轻的。心年轻,不是说童子之心真无忧,快乐无忧那么简单,而是从一些生活细节中显露出来,爸妈的人生时时处处充满积极向上的朝气。

城里住得好好的,父母突然要回村在聚居点买一套房子,起悠闲的慢节奏生活。在新房装修期间,我们几姊妹都正在上班,爸七十四五岁的人,他辞辛劳,遍遍进县城,什么台、冰箱、电视、热水器、坐便器、油烟机等等建材家具电器,总是拣好的、贵的买,一车车拉回家中,当时就感觉有些超标过费了。接着,爸爸找技工把二楼前后的阳台封起来,改成住房,使原来的3间住房增加到6间。刚回村一段时间,当地供水水质出了问题,爸爸联合十家人实行AA制,自掏腰包,引山泉。爸爸还自己花钱,以石栏杆把前的小院坝围起来。买钢管焊接成环,把地边圈起来,防止过路人摔倒——这些事上又显得那么大方,舍得花钱。

在接下来二三年里,爸爸经常我们回家时,把城市里的牡丹、芍药、兰花楹、金花、象牙红、桑叶梅四五十种花卉美木种子,或买种,或分苗,带回老家。时叫我在网上还购得柽柳、红枫、观赏芦、四季茶花等在屋周,还叫我网购十余平米的大块塑料,准备改造村养老院旁一个废弃的圆形水塘,种植观赏荷。二弟也买回铲、剪、等专业工具网购小叶檀种苗,在山中寻来火棘、荆子雕根盆景。而今小别墅屋堂屋转百花接季,四季飘香,果实累累,引来村民前来并坐乘凉龙门阵。

但是,个要种花,一个要种菜,为争夺土地使用权,引起爸妈经常闹意见。但不论是种花还是种菜,有一点是相通的——努力新居建设好。

当时,妈妈到我们家里来玩,总喜欢把那些不值钱而她认为有用的东西,尽量往老家搬。除我家淘汰的不锈钢碗、电饭煲,水桶,米缸,菜坛等家什之外,什么铝盆子,铝盒子,竹筛,不锈钢漏匙,漂亮的纸盒子啊,她都要。爸爸来成都,甚至把我家常用的小斧头,树枝剪,甲剪,叶罐,小巧美观的止血钳,都拿回去了。

家庭建设嘛,无巨细,得样俱全。

我们曾从药房找来两个装小儿营养包的大塑料箱子,叫枕留箱,乳白色,长方体,既好看又装货,当时两个大枕留箱里正装满幺儿璋已读过的高中书。在没有弄到大塑料箱之前,我在超市买过两个小的塑料箱。我问妈要大的还是要小的呢?妈妈毫不犹豫地说,她要那两个大的。后来我们又去找来三个,又拿回去一个。

他们虽然只有两个人,东西却不比我们少。我家啥东西她觉得好,有用,就尽量往她家里拿,似乎都想集中在她们那个小家里。

我们说给她买衣服吧,她多次都拒绝,她说四姊妹都给他们买,她的衣服已经很多了,穿也穿不完。上千块钱一件的衣服藏在衣柜里,几年都没拿出来看一眼,既不扔又不送人,还占着三四个枕留箱,谁也不晓得她到底是什么心思。

星期天,节假日,或者生日期间,我们几姊妹轮班回去看父母,总是先打电话她们需要什么。要二三块豆腐,是要拣最好的买回五六块。两斤猪排,们会称四五斤。爸爸爱啃骨头,尤其是猪蹄,要一根买几根,有一回我就买了一千多元的各类晕素食材。

拉回家后,火烧燎毛,洗干净,砍成坨,切成块,食品保鲜袋装好,在冰箱急冻室。平时他们不是一次吃一袋,而是只取小块来烹调,其余部分又塞回冰箱,得冰箱门都关不严。我们每次回去都要帮他们检查整理冰箱,发现冰箱急冻室至少储存着四五十坨猪牛肉和鸡肉,有些可能超过一年了。

但是为什么把那些东西那么长期储留在冰箱里,就不怕坏了吗?有一回还真就有几只鸡因冰箱门没关严,造成气味不正,在及时发现了。

勤俭节约是妈妈的美德,但这种现象归结不到节约不节约的问题上,必定还有其它想法和用途。

妈妈的背已经有点儿驼,动不大便捷,但一直坚持田间农作,整地下种施肥收割脱粒,事必躬亲,似乎对务农特有偏好。妈妈对家底十分清楚,对每个子女、孙外孙的口味都记得很清楚。所以,我们几姊妹回家,妈妈总是拴上围裙就上灶,自作厨。我们不让她上灶时,就把冰箱里的各种食材不断地往外顺,亲自安排——什么菜系、怎么烹调口味轻重、碗盘数量,清二楚。

而每次回家探望,下的剩菜剩饭,足让两位老人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都在收拾残局。父亲更是了得,行医一生,退休后也耍了十多年,不做家务。自去年妈妈一次腰部扭受伤,下肢疼痛加重后,然一直坚持厨事全包,外带扫家庭卫生。特别是我们离开老家后,一月一次清洗铺盖,一搞就得一两天。

我们每次临走时,妈妈又把她手头出产的堆在楼梯下的农副产品——挖的洋芋苕,掰的包谷,榨的菜油,分给我们四姊妹。在给我们四姊妹分配东西时,给谁取什么,取多少,是要按需分配。比如说我爱吃洋芋,苕,牛皮菜;二一家多分一点豌豆,豆;幺远在新疆,吃跳水鱼,爸爸退休得闲,尔在化鱼寺河涨水时捞几竹筢,干后快递到喀什;妹妹娘母减肥,喜欢吃素菜,她便把各种瓢儿菜、参、瓜多分一点,打包塞在后备箱里。

分配农产品就是分享劳动成果,妈妈深自豪。如果我们阙意,又会惹得她老人家不高兴。

后来我逐渐隐隐约约发现,妈在分给我们洋芋时,有意无意间新鲜、大的洋芋留下了——上有功夫,着指头去拣小个的,干瘦的,眼就明白。

十个手指有长短,在妈妈心里自有一杆称,或者悄悄给哪个子女多分一点,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怎么做都行,我们几姊妹都不在乎。

妈妈一生,特别珍惜粮食。因地质、下种后等因素,嫩葫豆出产的时间也不一致。妈妈叫我们带些去吃,我们自己下地去摘,她又急了,定要亲自去摘。边一片地的嫩葫豆长势好些,苗壮荚繁,颗粒饱满,妈妈却越过去来到下边一小块地里,扯孬的瘪的嫩葫豆,点连我妻子都看出来了,悄跟我嘀咕。难道又是要等嬾葫豆长成熟才肯摘?或者可能因我从小身体极弱多病,九死一生,最让父母心和劳神,一度认为,爸妈一直不喜欢我。多给其他弟兄姊妹,我也可以理解,况且城里随时都能买得到嘛。

直到有一回妹妹悄悄跟我说,妈妈舍不得把好东西给她们,我这才找到共鸣——妈妈不仅是针对我的,应该另有原因。

父母自私?不可能——这事儿不能简单地以“自私二字去概括。

妈妈要留下最好的东西,或许因为她处在农村,离乡场镇隔着一条河,买也不方便;的体力越来越不支了,做庄稼也没有太多的收成——只有屋周那么两三分地,不可能种出多粮食来。

我也理解,理解支持。

我们分析来分析去,父母一向睦邻友好,是不是把好东西留在老家,子子孙孙每周一次光临,要接待;父族母族的客人和乡邻,要招待,就我所知已宴过多少回了,身体不好,还内外侄女帮忙做饭。

或者是新鲜的菜蔬利于长时间保存?

他们两个老人除了买房子家具,每月妈妈有养老金,爸爸有退休金。我们拿钱他们也不要,足以证明他们的钱肯定是用不完的。一方面在大搞小家庭建设;十多个子女回来要吃要喝,满桌满盘,大酒大菜;有时还帮补有困难的乡邻,爸妈又不是那么抠门的。另一方面,他们平时把钱捏得紧紧的,分配农产品时又抠尔抠索的——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实在搞不清楚,父母节俭的标准是什么,“大方”与“抠门”的方向和目的是什么。

把居家搞好一点,在村里的乡俚乡亲面前抖抖风光?不像。为了居住舒适,把生活搞得有情有趣和丰富多彩一些?也不像,他们一直生活简朴、低调。他们都经历过,知道精打细算,水长流的意义。储藏衣服鞋帽,置办好家具,吝啬粮食菜蔬,不断完善小家庭,可能只有四个字最贴切——“长远打算”。

冥冥之中,寿的人在有意无意间,都会作出长远的打算。

对,就是为了维持已经处于黄昏阶段的小家庭的长期存在在做周密打算这个家庭永远都还在建设的路上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有健康的心理,有长寿的欲望,有长寿的征兆。

寿者,德也。在十分艰难的年代,养育四个儿女成人,大六个孙子,生勋劳。又恰逢盛世,临近耄之年,难道还不该享受清静和富庶的生活吗?

俗话说,有妈在有家在,妈在哪里,就在哪里。有老人在,居也是老家。如果真是爸妈不在了,如同千百个家庭一样,弟兄姊妹就会沿着各自的生活轨道,分五裂,越走越远。

爸妈不愿意与儿女一起居住而增添累赘,不愿意到养老院去领略孤独和晚景凄凉。从农村到乡镇,乡镇到县城,县城到省城,然后又返回农村购买聚居点的小别墅,以“自给自足”的方式作为终身养老的地方。可见,他们有一个明晰选择的心路历程。

但我隐隐觉得,似乎还是没有读懂父母的良苦用心。回想起爸爸在乔迁喜宴上说过一句话:“我们百年之后,这房子不得卖掉,凡是郭姓的子孙都可以回来住,住多久就住多久。”我才真正明白了父母的用意。

村民有个聚居点,有个中心点家族有个老祠堂。爸妈为了提高凝聚力,在晚年不惜斥资把新房子建在故土上,原一个温馨的“老家”,还千方百计巩固发展这个“老家”,使子子孙孙在闲遐时有地儿聚,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觥筹交错,叙亲情。

这难道不正是中华民族故土难离,围根而坐,结友爱的基因和种子吗?               (2022-6-7)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