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伟的头像

郭伟

网站用户

其他
202308/28
分享

弯弯的上山路

超过五十度的坡度及直径不及货车长的急弯——一条陡急的水泥路,体现着村民挑战自然的决心、急于下山和奔向富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心情。

通江县诺水河镇直通诺水溶洞群——“溶洞之乡”的景点,中途分岔过河,新修的通往大干溪村这条长达4.5公里宽4.5米的双车道水泥路,是因山修路最简捷的路,最省成本的路,这也是村民梦想了上千年的幸福路。

“沙砾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里海拔1200米左右,川东北170平方公里石灰岩地质地貌,山势奇险,生象怪异,山体表层属远冰河时期形成的沙砾堆积层,极不坚固。深部的石头却是灰黑色的变质岩,开不成片,凿不成形,作为旅游观赏地,游客赞不绝口。作为民生居住地,却是勉强涉足之地,上下山之难,难以想像。村民只能步行,上世纪末才挖出一条简单的村间泥碎路,但弯度、坡度都超过科学设置规划,路面极不平整,也不坚实。

山骨为巨大的黑灰色变质岩,“皱、透、漏、瘦”占齐了,却没办法留住土壤,存不住水,不适宜耕种。山下有些山间平台,却没有土壤,村民从林中树下、石缝中一捧捧收集、一铲铲装筐、一撮箕一撮箕提来把乱石场填平,才勉强筑成旱地。雨水、地表水、过路水,都浸进地下,钻进石缝去了,没法收集。打井不到一米,就遭遇坚硬的岩石。有的地方打挖出70-80方沙砾夹石头,刨出二间房子那么大的一个地下坑,可能未见一滴水。十分有限的耕地更缺水源,都成了望天田——老天爷不“按时”下雨,就没有收成。

大干溪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可耕地556亩,60亩水田都是人造田,集中在山下低洼处。这个村有居民84户384人,其中21户73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自给不能自足,富余农产品运不下山,所需化肥饲料拉不上山;疾病、缺乏劳动力、生产力低下,也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山大,不是错,人类都能征服,再高耸险奇,人类也能立足生存。稍大一块地方,就能作种粮地,虽然扎不住水,不能种水稻,却可种植玉米、小麦和蔬菜。

修房子就排在第二位了。村民把稍宽一点的坡地、小平台拓宽,勉强而建住房,因此,不但房间进身短,而且还出现吊脚虚楼、低院坝的独特景观。老支书家门前的街檐也很窄,院坝低一人高。以不规则的黑灰石砌墙,墙面也显得零乱,极不整齐。

三村居民李尚贤住在山上,家有五间房子,依山傍势,形成“┍”字样的结构,正面由兄弟住,他家住左厢,土坯木瓦结构一共五间,多年没有维修,室内漆黑一片。有一辆摩托车,有个直径近一米的白铁皮围成的圆形粮仓,看起来是新的。其他木制家具都很老旧、不值钱。“一个船儿四只角,中间站只红雀雀”——客厅一大火坑,中间吊着铁罐煮午饭。下面烧着木柴火,外侧两边各有一条木板凳,靠墙一边,是一段木头,可以坐着烤火。

烤一会儿火出来,满头、全身是灰。

李尚贤今年43岁,初中文化,个子较矮小,为人随和,身穿一件破旧的黄色羽绒服,肩部、背部有几处布面磨化了,裂开几个洞,露出了里面的羽绒丝。兄弟俩分担父母的赡养义务。妻子多年前患间隙性精神分裂症,以五氟利多片控制症状。目前病情还较稳定,回答问题及时、切题。她常年足不出户,能做些家务,煮煮饭,喂喂猪,洗洗衣服,也不能受其他疾病及精神刺激,一不小心就会复发。长子前年当兵去了,还没有什么收入能照顾家庭。大女儿李慧芳在县城读初中。二女儿李春芳不到五岁,身高85Cm,右眼斜视,长得还比较乖巧,至今不能说话,面部没有表情,神情有点呆滞。她曾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于去年作了手术,花去费用30701元,加上其他开支,欠下近4万元债务。当时,因未申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单病种定额救助和定点医疗”,医保报销14462元。李尚贤拿出一张X光片来,显示小儿脊柱明显弯曲。撩起她背部的衣服,可见右背有10公分长,3、4公分宽的一纵行的椭圆形包块,像个驼背,已咨询过三医大专家,需及时手术治疗,正在筹钱之中。李春芳能听懂父母的话,动作比较协调、准确。叫她拿个火钳,她就能及时找着,拿过来送到父母手中。她从火坑边来来去去,步态稳当。

李尚贤家中2人吃低保,每年能养2、3条猪,收入3千余元,乡邻之间帮活、跑跑摩的,也能挣4、5千元,仅有的3.6亩旱地每年能产玉米近1千斤,大多数喂了猪。算起来可以过得温饱的。

第一书记介绍说,李尚贤家的贫困是疾病拖累的,在全村排名第二,该村62号才是头号贫困户。

正在担心李尚贤那瘦弱的肩能否担起这沉重的家时,他却已计划建大棚种铁皮石斛、丹参等中药材,他有致富头脑、有创业热情。只要他不放弃信心,这个家就充满了希望。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2016年1月8日上午,县医保局23名党员来到大干溪时,公路还在保养期,村民们自发地开着自家的摩托车来往来往地接送大家上山入户。因路太陡,摩托车后重前轻,车头昂起来将2名员工及驾驶员掀倒下来重重地摔在水泥地板上。一些女员工照常穿衣,一来到这海拔高地就冻得瑟瑟发抖。

县医保局局长一行来到62号家时,户主王玉坤开着摩托车送大女儿的到平溪中学读书去了。“┑”字形的院落,从正房与右厢的转角处进门,一进门就见主妇坐在火坑的石轮上,双脚踩在火坑的热灰里,旁若无人地以木棍刨着火里烧的土豆,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她既不转过脸来看看来人,也似乎没听懂,不作任何回答。有时见她切切私语,却不知何云。旁边一个2岁多的小女孩,手、脸、衣裳都脏兮兮的,穿着一双大人的袜子,小脚之前吊出一长段,拖着在土质地面跑来跑去。房屋几面后墙属蔑笆涂泥墙,几乎洞穿,猫狗可通,寒风直入。蜘蛛丝在室内随意牵挂。地面大洞小坑,树叶、稻草与垃圾满地,桌面积灰厚度可用“毫米”计量。今年无年猪可杀,墙角仅有半桶玉米。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不多几件盆瓢碗碟,放在屋角的小桌上,尘埃封存已久。后两室两架旧床、一条旧桌、一架破衣柜里,倒处堆着、塞着旧衣裳——好象都是捐来的,没有好好浆洗、整齐叠码。他家以农业为主,主妇不幸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类似低智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曾生育7个子女,成活2个。听说她富于爱心,从不打孩子。

这些贫瘠的偏坡地艰难地养育着贫困的儿女,村民却都不愿意离开这里。祖坟牵挂着他们,形成故土难离的观念,千年不变的家风。

在市县两委部署下,通江县精准扶贫活动开展以来,全民参与,上下联动,全方位进军,多措施并举,取得一定效果。市国土局为该村修建了标准的水泥公路;县医保局对该村卫生站进行重新装修,添置了必要的医疗设备,还为21个贫困户分别送去50只良种鸡苗试养;市县机关下派年轻干部到该村来任第一书记和文书,他们迅速建立了贫困户台帐,拿出了生产就业发展、住房改造、移民搬迁安置(地质灾害避让)、民政政策托底、医疗救助、灾后重建帮扶等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扶贫。

中午,在金村长家吃饭时得知,他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修建了酿酒房,粮食酿成酒糟子,收获了小作酒,酒糟子每年还能催肥二、三十头猪,猪粪施进果园、菜园,日子过得殷实富足。他敢为人先,为大家脱贫致富摸索了经验,树立了榜样。

在这古老的深山里,县医保局每个党员分别结识了一门远亲,互留了电话,大家决心在近两年内,出点子,找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或给予资助,真心实意帮助、支持和鼓励乡亲们脱贫致富,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弯弯的上山路,陡急难行。漫漫的致富路,任重道远。

(“精准扶贫进行时”特稿,纪实散文,文中村民人名均为化名。2017年入选四川省作家协会《深扎》一书,并获一等奖。)

(2016年1月9日10:15)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