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卫山
对酒的最初印象是小时候放学后踏进姥姥家,会被猝不及防窜入鼻腔们那股酒的香气迷住。因姥爷每晚饮一锡酒壶酒,姥姥总是饭前就把酒倒进锡酒壶中,放在盛了温水的碗里,温着备用。那时就觉得酒的这个味道真好闻,醇厚、醇香、醇正、醇美。等到自己大了参加工作了,也有参加喝酒的场合,因有求于在场的人便硬着头皮喝。奈何酒量不佳喝酒中就会面红耳赤,实在不雅,形象也不佳。
但通过这形形色色的酒场,意识到了“酒”之重要性。瞧吧,一桌根不熟不认识的人,在落座后杯酒下肚,不但熟了认识了,而且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就在这气氛融洽、气氛活跃中,大家是推怀换盏,酒具交错,称兄道弟,本来复杂难办事儿很快解决。这不能不说是酒的功劳功不可没,可以说解决问题酒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而历史上《水浒传》中的武松好酒、嗜酒,是酒给了这位井阳岗打虎英雄以勇气,若不是连饮了十八碗美酒,当见了吊睛斑斓白额虎恐怕腿都要软了罢!诗仙李太白对酒是情有独钟,每逢喝得酩酊大醉时便有美诗佳词诵出,因此诗圣杜工部专门为他写诗赞颂:“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连同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这八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就写《醉八仙》诗为这八人写“肖像”: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于是这唐代“三八家”的肖像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杜少陵的诗中:贺知章呢酒后骑马,是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而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千年之后诗人余光中老先生在他的《梦李白》诗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真是再贴切不过啦!我还是最喜欢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多霸气,多豪放!写酒、描述酒的诗篇简直太多了,李白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诗人王翰在他的《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每每读到这些太有画面感的诗句,那饮酒的霸气豪放,那饮酒的语惊四座,那饮酒的放荡不羁!活灵话现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