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卫山的头像

梁卫山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12/18
分享

谱写心中那美丽的绿色

——读知名女作家周习的散文集《心绿》

《心绿》是女作家周习创作出版的散文集,有一篇篇优美的散文组成,整部书读下来,会被那一篇篇散文所吸引所打动,会被散文里美丽景色所陶醉,会被散文里那满眼绿色所吸引、所感染、所震撼,也会被散文里描写的人和事所感动。

散文《心绿》是这样描写绿色花草虎耳枝的:“第一次看见这种竹节兰草,是在一个秋天,它自花架上洋洋酒洒泻下了一片倒挂的绿。”被美丽养眼绿色深深吸收了,于是“才参加工作的我,真是怦然心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想拥有一盆绿的念头便萌生了。向老同事说:‘给我块虎耳枝吧!’‘行!我给你插。’‘要棵兰草行吗?’‘行!,我给你栽!’”

于是有花草作媒介,人与人之间是那么温情那么大度,那么容易沟通。这种情景令我自然而然地重温了乡情。每当春季,菜园里清晨、傍晚便有了农人忙忙的身影。“你家种柿子啊?我们菜畦里有秧子!”“种辣椒,到我家里拔秧子去。”“我帮你栽上!”

农人间慷慨相助,是乡村恬静和谐的一个音符。这绿色里琐碎小事是那么平凡,但平凡中着实令人感动!到这里散文《心绿》并没有结尾,而是又有了令人回味的神来之笔:在我拥有虎耳、兰草、山影、仙人掌的同时,又重温了这份和谐后来在一个秋末的黄昏,一位老者正把小盆里几根的竹节兰往外扯,那草黄黄的没了生机,我走过去小心地掐掉一个芽,把它插在盆子里。随着日子的流逝,掐的芽已是绿色盈盈呀,洋洋酒酒地垂到了地面,一大片,人人赞叹。

而散文《古槐》写得更加朴实无华,更加有深意。见到古槐,着实不易,在寿光镇小东关路口左顾右盼了多时,未识出古槐在何处。恰有一少年路过,便问及,顺手指处果见丛丛树叶间陡起一堆嫩绿,及至绕到南边才见石栏护围中真实风貌。古槐已分作两枝,西北方向那些古虬如苍龙咆哮,雄健苍劲不着一叶,南边一枝,向西南盘曲而上,老树新枝,枝叶繁茂。世人往往只注重今学,老槐树身上却厚积着历史的沉重,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又有两个儿童爬上其树身嘻笑不止,我却觉得有些惭愧,…… 也谈起孙集镇那棵有着600年历史的银杏树,听说过此树的人多,真正去看过的人少。

于是散文《古槐》由古槐联想到《齐民要术》。前些日子,在西北农业大学付博士的研究室里看到挂着《齐民要术研究图》,格外醒目,条条射线显示出这部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巨著的重要地位。付博士从浩大的图书馆中捧出了日语、英语的《齐民要术》译本,拿出了当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亲笔修改的英语译本底稿。有学术权威的该校副校长问起,贾思勰的故乡现在是全国农业蔬菜发展菜篮子工程的发祥地!《齐民要术》作者的家乡有没有贾思勰的塑像?令散文《古槐》作者无语!加深了文章的深度与力度。

散文《逛公园》则写道:星期天早晨,丈夫站在阳台上,金黄的阳光洒了一身,也许是温柔的春风提醒了他:“逛公园去!”。女儿欣喜若狂我也高兴万分。

刚蹭三月的公园里静静地,望去只有松树和竹林是苍翠的,大片大片的草坪,还是冬天遗留的衰草,但那衰草之下已透出点点绿意的荠菜花,分明散布着春天的气息,树木也是不甘心落后的,柳树柔软的枝条已青中泛红。绿绿的芽胀鼓鼓的像米粒般附在上面桃树也泛青了;不知名的丛条密密地爬满了芽。还有那迎春,小小的骨朵已开满枝头,似乎鼓足了劲,春来不到半月,这里便会杨柳吐绿,桃花盛开了,这时公园里清静但不寂寞,嬉闹的儿童少年已挤满了儿童乐园,那栏杆上刷漆的工人还有树丛里拾草的妇女,已搅动春日,给人一种精神焕发的感觉。散文《逛公园》写得就是这样优美,又这样朴实无华,令人不忍移目。

女作家周习创作出版的散文集《心绿》里的每一篇散文,都是这样的优美,这样的朴实无华,散文里的美丽景色那样令人陶醉,散文里的那满眼绿色是那样养眼,那样的感染、震撼人,散文里描写的人和事那样令人感动与动容,读着《心绿》爱不释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