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卫山
这首《无题》是李商隐入选唐诗300首当中非常刻骨铭心的爱情诗句,也是李商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才写出来的千古名句。而很多人不太熟悉的唐代诗人金昌绪,写了一首抒发征妇怨的五绝名篇《春怨》,写尽了一个女子在丈夫离开之后思念丈夫的心情,而入选了唐诗三百首,对后来的很多诗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奠定了其在唐诗当中的地位。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表面上看这首诗是李商隐渴望得到令狐陶的肯定和提携而写的一首唐诗。因为当时李商隐仕途不顺,而他的知遇恩人令狐陶职位得到了提升,他渴望得到对方的引荐,但是对方却为了避嫌而谢绝见客,让李商隐非常尴尬,所以才写下来的这首古诗。不过这是一首描写的非常深刻的爱情诗,细读能感受到这人世间最为纯真的美好感情——爱情!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最后面的两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是对方就在不远处的蓬莱山,但是却没有路可以走。只能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来代替我去探望有情人。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两人相聚的渴望,但是却没有办法相见的伤痛,可谓伤心到了极致!
这首古诗最贴切的一句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金昌绪,唐朝余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大家不太熟悉。但他却写出了一首五绝名篇《春怨》,而且还凭这一首诗入选了唐诗三百首与《全唐诗》,对后来的很多诗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奠定了其在唐诗当中的地位。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是一首抒发征妇怨的诗作,写的是一个女子在丈夫离开之后思念丈夫的心情。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沉重的话题,但是风格却很活泼,有着生活情趣,也有着民歌风味,读来让人心生感慨。
开篇两句诗人设置了一个悬念,“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妇人要打在树枝上鸣叫的黄莺儿,不让它在树枝上乱叫。这是为什么呢?黄莺儿小鸟长得很好看,而且叫声也很甜美,为何要打走不让它叫?诗人的悬念设置的很好,后两句则直接写出了原因,让人恍然大悟。那原因就是“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因为黄莺儿鸟叫的很讨厌,当时妇人正在做和丈夫梦中相会的美梦,却被鸟叫吵醒!所以妇人内心很是郁闷,也才会有“打起黄莺儿”的行为。
《春怨》这首诗很是俏皮,书写征妇怨,不是从正面写出,而是选取了一个极具生活化的细节,衬托出思妇的内心思念。当是时,大唐和高丽频繁发生战争,本诗当中的“辽西”就是指的当时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