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读不朽的《复活》
梁卫山
再一次翻开《复活》,我还会从这经典之作里读到些什么?是的,初看《复活》,或许发现这部书里的一些缺陷,比如聂赫留朵夫忽然间的良心发现,不显得生硬缺少铺垫吗?比如玛丝洛娃执意不跟聂氏而跟西蒙松,不显得牵强而又不合情理吗?再比如结构,作者的笔只跟随聂氏的行止,而记录下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视角单一,不显得单调、散漫、沉闷吗? 但你细细的读下去,却发现这只是表面现象、表面的东西。
因为,无论你什么时候翻开《复活》,都会无法抗拒那个夜晚,那轻柔的迷雾、神秘的喘息、巨大的坼裂声,那冰块撞击的魅力,描写的真是出神入化,丝丝人扣。如果你用心去读,还会读到不朽的经典《复活》里有“托尔斯泰”主义,那就是悲天悯人平等仁爱。
是的,“托尔斯泰主义”就活在《复活》里,它的核心就是“勿以暴力抗恶”,托翁认为以牙还牙、怨怨相报不是解决人间争斗的唯一妙法。为了实现他的主义,托翁让聂赫留朵夫作了自己的化身。也就是说,在托翁的作品里,在他塑造的人物中,没有人像聂赫留朵夫那样忠实地奉行托尔斯泰主义。为了这一主义,托翁硬是让聂氏在一夜之间就良心发现,并跟着玛丝洛娃踏上了流放西伯利亚的漫漫长路。同样,也是为了这一主义,托翁硬是让玛丝洛娃拒绝了聂氏,舍弃片刻的欢娱快乐,选择精神之恋,完成了精神“复活”。
在同辈以至后来的世界级作家中,托尔斯泰是一位重思想轻形象、重内容轻技巧的写作高手。正因为如此很难让人感受到所谓的“风格”,托翁不是风格化的作家。好多风格化作家的书你一打开,鲜明的特色就会扑面而来。然而托翁不是,他大匠无俱细,就像一朵巨大的山峰缭绕着云雾,你只能感觉到他的大却无法指认一石一涧。是的,有风格的作家你可以感觉和概括,可是有“主义”的作家却只有托尔斯泰。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主义,但你不能不景仰他的境界。
为了在不朽的经典之作《复活》里体现他的主义,托尔斯泰宁可伤害艺术,在《复活》的最后一章里,托翁就在直接宣讲教义了。这历来是遭人指责的一章,也许会留下艺术上永久的遗撼,但作家对主义的忠诚却令人尊敬。极少有人会像托翁那样有自己的主义,也极少有人会像托翁那样不遗余力地忠诚于自己的主义:人活着就要有良心、就要平等博爱!
这就是我再一次细读不朽的《复活》后读到的东西,有托翁崇高的境界、不朽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