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瓦尔登湖》
梁卫山
重新捧起《瓦尔登湖》这部书,瓦尔登湖这四个大字我产生这样的联想:瓦尔登湖边上,一位哲人,或是隐士,静静地凝视着平静的湖面,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于是读了梭罗在瓦尔登湖岸边上搭建木屋……梭罗的木屋没有锁,也没有门栓,可以说是开放性的,也就是说他没有与世界隔绝。路过的农夫,猎人和动物都可以进去做客,散步归来,梭罗也会时而扮演一把福尔摩斯,根据烟头、脚印之类的蛛丝马迹推断来者的身份。对了,梭罗的在瓦尔登湖修建的木屋虽然连着现实生活,但他的目的是为了疏远人类的世界!
是这样吗?是的梭罗不反对社交,但反对无意义的闲话,他称之为“发霉了的奶酪”,可人们却乐此不疲,依旧三餐享用。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木屋定居时表示:我这十几平米的小屋,曾举办过25个人的聚会。其热闹程度可见一斑。即使在冬日,也不乏拜访者,诗人钱宁就曾去这个小屋做客,梭罗说他们谈笑风生,比百老汇都热闹。居住小木屋梭罗对自然却依旧怀有极高的热情。整本《瓦尔登湖》充满了对自然细致有趣的描绘,如候鸟迁徙、蚂蚁大战等,他观察细之又细,令人震惊。瓦尔登湖的结冰过程,一英寸的变化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文本中呈现的梭罗本身就很逗,一点也不死板,他开篇就调侃自己是公鸡,要使劲打鸣,才能叫醒那些昏睡的邻居。冬日散步中他遇到一只猫头鹰,硬是和猫头鹰对视了半个小时,猫头鹰困到不行只得认输,飞到其他地方睡觉去了。
就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说他想过梭罗一样的生活,梭罗立马说别学我,自己并不特别,也没什么才华,所以不用担心跌落凡尘,生活也就会变得稍微容易些。也就是说别做下一个梭罗!正如从圆心可以画无数个半径,生活亦有无限的可能,每个人都应探索自己的半径,这也许是梭罗的真实创作世界。他告诉大家写《瓦尔登湖》,无意让大家模仿他去湖边搭木屋,他只是想大声疾呼,让大家醒醒,生活并非只此一条死路。
但不管怎样,《瓦尔登湖》给人们以最大的影响,带给了人们看世界的一个新的角度,但他绝不是为了疏远人类的世界!看不到这一点的人只留意自然,在自然里找到了最纯洁美好的乐趣,开始疏远人类世界,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就有一位《瓦尔登湖》书迷,在整个高等学府都非常向往那样一种生活状态,每天走在去食堂或者回宿舍的路上,在有太阳的时候,就一路神游,一路享受阳光,欣赏着温暖于光明里的万物,心里想着,要是我是一株植物就好了,这样就能靠光合作用生存。他对成绩不怎么看重,反而鄙视那些太追求功利的人。这种思想的产生,他说要感激梭罗!
《瓦尔登湖》这部书里归隐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好像在说疏远人类世界,其实不是!梭罗的归隐跟我国古代的隐士陶渊明不同,跟我国古代的多数名人逸士亦不同。记得归去来兮辞里,陶渊明行文之间其实多是在抨击、嫌弃官场。可梭罗不是因为厌恶官场,也不是出于对污浊世事的失望才选择隐居湖畔的。这可能与梭罗对树木的尊敬有关,梭罗说:树木对我来说,曾经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深扎在无垠的土地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示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就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的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上,忠实地纪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一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楷模的树干。
那又何必隐居湖畔呢?树木虽是圣物,可梭罗不用归隐就能同它们交谈,从而能倾听它们的语言以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活命的原始法则。从梭罗的话可能找到原因,那就是他在寻找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疏远人类世界:因为它的缘故我不仅不惧怕孤独,而且刻意寻找孤独。我感到只有大自然才是真正美丽的,我甚至开始厌恶人类。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情时,我相信任何东西都无法使生活成为我的负担。于是梭罗一个人在林间,每日与一些壮美的事物为伴,思考人生的的意义。他已经成功了的事,他就不想再做下去。他对于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的不满,仅仅是想要体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是的,梭罗用澄澈的语言描述瓦尔登湖,描述一个人独居的时候应该有的生活。梭罗根本不在意外界,他隐逸就是因为喜欢自然,喜欢独居的生活。一个人多么好啊,安静又平和,可以享受从清晨到黄昏的美好时光!可这并不是在疏远人类的世界。是的,外向型的人能量来自社交,来自与别人的交流,而内向型的人,能量来自自身。梭罗应是内向型的人,他用了大量语句来描绘他的生活,这也许有的人看起来会觉得无聊,甚至读不下去,那就理解不能看进去瓦尔登湖的人吧。一句话,梭罗的隐居湖畔生活没有疏远人类世界,正相反连着现实、连着人类世界,这也许就是梭罗创作的真谛吧,从而成就了一部绝世经典《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