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卫山的头像

梁卫山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2/06
分享

从李白《泰山吟》、杜甫《望岳》看诗仙诗圣的泰山情怀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素有五岳之首之称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历代帝王君主也多在泰山进行封禅和祭祀,各朝文人雅士亦喜好来此游历,并留下许多诗文佳作,其中诗仙李白的《泰山吟》六首、诗圣杜甫的《望岳》堪称极品的五言绝句诗。

《泰山吟》诗仙李白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全诗六首从整体上展示了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描绘了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山,令人体悟到这是寄寓着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灵之山。《泰山吟》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自幼广涉杂学,且深浸着当时士人普遍的建功济世的进取精神和人格价值追求。他写《泰山吟》时已42岁,《泰山吟》为连章古诗,其中每一首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境界,而全诗六首从整体上展示了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描绘了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山,令人体悟到这是寄寓着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灵之山。泰山方圆四百多公里,体势宏大,意想之所至,皆山也(张俯《岱志》)。其景观雄奇、险绝、曲幽,奥旷之特色俱臻。仅以登山中轴线而历,从王母池、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天街至玉皇顶,再及日观峰、月观峰,沿途凡峰崖,涧谷,泉瀑,奇松怪石,名禽异花,云岚烟雾极目难尽,即或为长文,亦觉语白言乏。而李白在《泰山吟》中却能以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于方寸,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显示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

全诗开头,四月上泰山,看似平叙交代时间,却暗蕴泰山时令奇观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暮春时节,李白佩剑挂芦,抱琴捋袂。从王母池开始登山了。登泰山至中天门后,曲折的盘路便为天梯般的石阶代替了。仰望两侧,悬崖千仞,飞流洒绝,水急松声哀北眺 嶂奇,倾崖向东摧。泉水若,峰崖之高绝可见,巨岩累接,险峻难以登攀之状可想。泰山的高泉飞流,不似庐山瀑布静态挂前川,而是遇崖迭挫,进溅成珠,泼在层层悬崖之上,又聚汇成流潜入深谷,水声也就融入松涛呼啸之中了。这是泰山独特的山水景致。向北望去,山峦如扇、如柱、如剑、如兽,千奇百怪,那处处悬崖都像要向东面歪倒下去,令人心傈。诗人顺手拈来”“二字,泰山之高险便活现了。诗人视点又下移到涧谷,只见大大小小的岩洞嵌进崖壁,洞门闭石扇,巨石宛如扇扇石门又将洞府封掩起来。涧谷中岚气凝结成的云团荡漾,急流、松涛在神秘的山谷中反复回馈延绵如雷。这云雷,就像是从地底下直冒出来。地底兴云雷,诗人摹景拟声,形象地衬托出泰山山涧之深之奇。这又像山水画中的深远意境了。

李白的《泰山吟》指引大家从登山所处的不同位置,不同的视角欣赏泰山千姿百态的奇景,可谓步步佳境。攀爬十八盘,登上寓天门,过天街,至极顶,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才真的进入如出天地间的大境界了。东攀日观峰,登高望蓬瀛海色动远山,诗人看到的是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日观峰下的云海连接洋洋东海,与泰山融为一体,极写泰山之阔大。伫崖北眺,只见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李白抬头平视,丛峦迭嶂之上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虽是写远望视点之实,却绘出了泰山平远奇逸之景。俯瞰脚下,则是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自下登山所仰见的万千巨大峰峦,从这极顶望下去,却变得像人头攒聚在一起,而条条涧谷更显得深不可测,令人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值此,李白精神似飞扬如出天地间,身心完全融化在无垠宇宙之中,神思驰骋,襟怀浩荡,不禁张开双臂,天门一长啸。这长啸令群峰震撼,这长啸令云雾顿开,这长啸令万里清风来。至此,一位逸态凌云、吐纳天地精华的诗仙屹立泰山极巅的傲岸形象跃然纸上。一千多年过去,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便成了泰山山顶的一大人文景观,令后人登此也要或有所体悟,或附庸风雅地长啸一次了。

如果仅以上所析,诗人对泰山的描绘或只可作山水诗高手而论,然而《泰山吟》更独具艺术特色的是,李白借助泰山神话传说,在诗中幻化出一个情节生动,亦真亦幻的泰山仙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内容,拓展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泰山历来有神仙出没的传说。《列仙传》曾载仙人稷邱君为泰山下道士。《神仙传》传说汉孝武皇帝巡狩泰山曾遇泰山老父,头上白光数丈,寿三百岁。秦始皇羡慕的仙人安期生,更是怀揣不死药往来于泰山和东海仙山之间。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惝恍渺冥,泰山的山水雄奇神异,诗人将二者融为一体,就越发增益了诗意的一种朦胧虚幻色彩,并由此诱使人们去憧憬神话中的细节,去品味其中的绵绵幽情。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望岳》全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他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字在古文中通常是勇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杜甫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山后背日的一面为(山南水北为,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李白、杜甫都是登泰山后才写出了绝句诗《泰山吟》、《望岳》的,既写了泰山的高大博远,又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还抒发出了胸中的豪情壮志,真是不可多得好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