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卫山的头像

梁卫山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12/24
分享

欣赏李白、王昌龄的边塞诗​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有着不可更替地位,李白的边塞诗有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脱的气质,全都灵光一闪地反映了出来。王昌龄是与李白同时而出生稍早的一位诗人,他的边塞诗写得是首首皆好,被誉为“七绝圣手” 、“诗家夫子”, 因受当时任侠之气的影响是一位豪侠诗人。

李白与王昌龄生活的年代任侠风气较盛,他们都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从这些话可以看出他们两人慕侠尚气的性情。因共同的豪爽性格,李白与王昌龄的诗作都有一股侠气,如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从军行》,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出塞》等。李白和同时代的其他人士一样具有恢弘的功业报负、和执着的人生信念。这种信念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入永王幕府后,他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表现出要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他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放纵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

李白的边塞诗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锁紧。”(《玉壶吟》)。李白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 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的影响,想要“济苍生”,“安社稷”,虽然他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但他对祖国还是怀有深深的感情,对祖国人民的苦难,他寄以深切的同情,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如:“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廷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写出了虎将勇猛及他对边关将士英勇杀敌的赞赏。再如《别内赴微三首》,其一:“王命三微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万夫山”。其二:“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时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其三:“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王昌龄的一生,也是渴望为国立功,为老百姓做点事的,这些从他为人民写的许多表示同情的诗、以及边塞诗里就可以看出。他在朝中当了十一年的官,但最终他还是由于“不护细行”而为朝中权贵所不容,一再贬官,理想最终不能实现,心情郁闷。他的表现手法与李白的不同,情感没有那么激烈,语言没有那么尖锐,而是含而不露,怨而不怒。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他部分作品中看出。如《芙蓉楼送辛渐》其一中“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无辜受打击的愤懑,表白了自己一贯的耿介廉直的操守,请亲友们相信、放心。总之,他们两人都有建功立业的理想,却又都没有真正实现,由此而产生的悲愤,令他们留下了一部分脍炙人口的作品。

王昌龄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因战争造成的离人的痛苦的深切同情。王昌龄的《出塞》二首,既有对勇于献身边关者的同情和民族自豪感,又隐含着对统治阶级强加给将士非人待遇的不满和讽刺。还有他的《从军行七首》,有对边关将士乡思的真切表达:“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其二)。王昌龄总是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各个视角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深刻的内涵,饱满的热情,把诗写得虎虎有生气。这些诗中有的热烈赞扬了前线将士舍身许国的豪情,如《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亦不乏胜利的喜悦和自豪,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但诗人的眼光并不停留在这个地方,他清醒地看到了他那个时代中战争的阴暗面。

譬如说,那些义勇健儿往往是上层统治集团刻薄寡恩政策的牺牲品:“但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于是,边塞生活在王昌龄的笔下成为透视畸形社会现象的一个窗口。而与此同时,他又把笔触深入到士卒内心生活中去开掘出最普遍最典型的真切情思,如:“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王昌龄在边塞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自有史以来,在中国西北和北部广阔的边缘地带各民族之见发生过无数次血与火的冲突,这根本上是不同人类群体之间残酷的生存竞争,是这一土地上的人们难以摆脱的历史命运。王昌龄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他向往和平,又因在当时的条件下看不到使边塞战争彻底根除的可能性,惟有发出深长的叹息。在他的名作《出塞》诗中,这种情绪以更精粹的语言表达出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被后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其原因就在于它不但具有丰富厚实的内涵,而且唱出了时代的心声,堪称是王昌龄的代表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