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卫山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中就有关于边塞诗的内容,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动人描绘。但边塞诗真正发达的还是在唐朝,是唐朝真正让边塞诗成为了一种典范诗歌的题材。岑参、高适、王昌龄、李益等诸多的诗人都是写边塞诗的高手!他们把边塞诗写得动人心魄,写得意境高远,写得情真意切,写得豪迈壮阔,大大提升了唐代边塞诗的地位,提升了审美价值。
而其中最著名的边塞诗、当属唐代岑参的这首七言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有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岑参的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家都太熟悉了,是最精彩的边塞七言诗,令同代或后代的边塞诗望尘。其实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诗歌中最精彩的部分乃是对于边疆壮丽景色的描绘。开篇就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而写出了祖国北方的壮丽山河。在这里靠近中国的北方,最先感受到冬日的寒冷气氛。所以“八月即飞雪”,而且大雪下的还很大,一夜大雪树枝上都是积雪,“千树万树梨花开”。
祖国北方的气候是大雪纷飞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温度了。所以在之后的诗句当中,诗人着重表现大雪来之后的天气之寒冷。“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雪花随风飞舞,“散入珠帘”带来阵阵寒意,以至于“狐裘不暖锦衾薄”。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将士们的日常操练都受到很大影响,你看都“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了!接下来诗人把视角转向广阔天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雪花飞舞都是冰冻三尺,长空万里都是乌云密布。而这两句的阵阵凉意与饯别宴的热闹形成对比,“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各种乐器奏鸣,写出了一派热闹的景象,凸显出将士们的乐观情怀。
诗的最后是帐外送别。先是渲染场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大雪纷飞,北风凛冽,雪花中红旗随风飞舞,发出声响。而后是告别的场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诗人没有直接写场景,而是以“雪满天山路”寓意送别,表达了对友人雪景归去漫漫长途的担忧。最后的画面定格,“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离去,诗人怅然若失,只看到满山的马蹄印。此时就像是一幅离别的场景,再加上背景的悠悠,颇有几分抒情诗的味道。
这首古诗是岑参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唐代边塞诗最精彩的作品。岑参对于北国风光景色的描写,对于送别友谊的描写,都堪称绝世经典。这首岑参的白雪送别诗达到了唐诗边塞诗的顶峰,是极富感染力的!令人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