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卫山的头像

梁卫山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5/29
分享

欣赏岑参的二首边塞诗

梁卫山

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反映了异域情调、境界空阔苍凉而著称。唐朝的著名边塞诗人有岑参、高适、王之涣、王翰等。在诸多边塞诗人的作品中,杰出的边塞诗不在少数,其中,岑参的一首白雪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为著名,可谓唐朝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而他的另一首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毫不逊色。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第二次出塞阶段写出此诗的。此时的岑参颇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器重,岑参的多数边塞诗,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此诗中,作者以浪漫而雄壮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同时,热情的歌颂了送别使臣归京的热烈场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谓惊喜连连,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笔未至而气势已到,一着墨便把我们带入了漫天飞雪的绝美境界。“白草折”,显示出了北风之烈。“八月即飞雪”的景象,在南方人看来很稀奇,但在北方,则是平常之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传颂千古的名句。此句中,将漫天纷飞的白雪,比作千树盛放的梨花;这个比喻惟妙惟肖,可谓奇喻也!南方人见过梨花盛放时的景象,雪白的梨花并非一朵朵独立开放,而是一朵朵挨在一起,看起来是一团团,神似压在树上的雪花。“忽如”二字用得甚好,首先写出了胡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其次也表达了诗人极为惊喜的心情。“散入”句到“瀚海”句,是重点描写大雪纷飞的胡天的寒冷气象。由于天气过于寒冷,狐裘也无法抵御寒气。天寒地冻,士兵们无法穿上铠甲,手都冻僵了,难以拉动角弓。一眼望去,整个天幕下,就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冰雪世界。天上的云朵,也为此等境界而忧愁。

然而塞外的苦寒,并不能熄灭军人内心熊熊的火焰。为了欢送武判官,在军中置办了丰盛的酒宴。酒宴酣畅,更兼歌舞助兴,令人欢快无比,早已忘却了塞外苦寒!在风雪下屹立不倒的红旗,正是军人坚毅不屈的精神的体现。酒宴毕,武判官便乘马而去,人影很快便消失于万里风雪之中,唯有马蹄的印记,还未被雪覆盖。

岑参的边塞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犹其对边塞风光的描写,奇气益著,而对战势、战斗况状态的着墨也令人叫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如果说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那么这首《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这首诗是岑参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大将军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整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还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雄壮的进行曲,激发、激荡着人们的斗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