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书画老师
八七年,我被安排到"广告装饰公司"工作,因搞工艺而结识了三位美术老师。后被一美术老师"诱"到了他的"工艺美术店"上班。到了这个座落在西门老街,工艺装潢街的工艺美术店后,因爱字而先后又结识了几位"顶级"的书法老师。
在几位老师的鼓励下,九O年有了自己的"工艺店"。也可能由于业务的需要,也可能是受老师们的熏染,或许是骨子里就有"书法"这个爱好,虽然没有步入书法家的行列,却融进了收藏书法作品的队伍。从此就和书法这门"黑白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书画老师们就成了我结识的对象了。
01
陈绍震1939年生。是我被"诱"到老西门口后结识的第一位老师,也是鼓励我开店并给了我支持的老师。给我店面里不但创作了几种字体的作品,还经常为我题写所要做的牌匾。先生不但能书而且擅画还能赋诗。先生退休于市国画院,曾主持市书协工作多年,对鉴定有独到之处。先生很随和,所以他的人脉圈很宽。
每当我去拜望他时,先生就特别高兴,不是谈书画创作就是论诗词含意或是议人生哲理,总之无话不说,无事不谈,有时也就没了年龄之差了。先生很爱吃肉,所以不管是炖羊肉还是红烧大肉,他做的都很地道。除过肉类还喜土特产、农作物,所以我有了这些东西就给他送过去。
先生住房不大,要创作大作品时经常铺毡于地上,为我画的六尺白梅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有次我去他家,他正在作画,我就要他画幅展翅鹰(其实他的落鹰很有特色)他说他不画飞鹰,我说试试看,果不然失败了,他就随势而转,随墨而韵,变作一幅墨荷了。(他的荷塘四季更是了得)比有意而为之的还好,真是无意乃佳。一位好的演员演出时要会"救场",一位好的书画家同样也要会"救法"。(章法)先生创作书法时从不计算字数,更不用叠格作安排,而往往恰到好处。
就因为他会"救法",为我创作"熔古铸今"时就化险为夷了,当写完第三个字时所剩空纸明显不够一个字的平均位置了,只见他笔舔了一下砚池,一个浓墨草书"今"字跃然纸上,这个压轴的"今"字,重有千斤,不但没有感觉一点字位的紧张而且压住了阵脚,好一幅平中遇险的好章法。先生经常给我讲的一句话:"妙造自然"。不是高手一般人是没有这个"救"的能耐。先生没有辜负他咸阳"一草绳"(草圣)的称号。先生听我说将来要办藏展,就又为我作了一首收藏诗。
前天我去花鸟市(7月5号)这个巧啊!碰到了先生,我赶快摘镜扶住先生打招呼,(我们都戴着石头镜)他抓住我的手顺势就蹲了下去,我也陪着他一块蹲下,因为先生被糖尿病折磨的又消瘦了很多。他赶紧在口袋掏烟,我说你还在抽烟啊!说是给我抽,我说我不抽,他说是好烟,玉溪,我说玉溪我也不抽,他就装回了口袋,他也没抽。我就问了他的近况,他的心态还是那么的平淡,告诉我他搬新家了,家俱全是红木的,我想大概到这个时候先生可能才有了他的书案了吧!可就不知还能用多久?这个书案来的好迟啊!我抱怨他一个人来市场,他还说没事,我说不行了就拄个拐杖,他说拄哪干啥!可能嫌...随后扶起他,目送他跚跚远去的身影...
今天又知到了我这位要好老师的新址。但愿我抽时间再去延续我们的点点滴滴。愿先生身体,如他题字、我制做的一块匾"福寿康乐"。
02
李宏涛(1927-2012)乃咸阳书法界一德高望重级的大书法家。先生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在公园老干中心的一次活动中经朋友引见,结识了先生并得到了我的第一幅藏品。 随后我因要拓张邯先生为他所治印的印痕去干休所他的家,先生不但爽快而且谦和客气,这也可能是一些有名望人的境界吧!尽管先生如此礼貌,但我还是没敢再奢求。
几年后又在老干中心的活动中照面,请先生又为我书了同样内容的作品。两幅作品各有千秋,因先生以行草见长,前者行一点所以含蓄内练、后者草一点就奔放潇洒了。先生曾任咸阳博物馆馆长等职。先生已作故,愿先生到仙界继续作他喜爱的书法吧!
03
田圆老师和陈老师是同龄人。市文化宫专职书画家。先生和谒可亲,对隶书和梅花情有所钟。先生书作力透纸背,功力深厚,扎根传统。创作时也是正规端坐,左手垫于右臂之下。我只要是去文化宫肯定要和田老师聊聊,不是在他开的文房四宝店便是在他的书画室。先生还好于组织活动,无私奉献,那时文化宫的展览就比较多。
我珍藏有先生五十二岁时为我所书的"敬业乐群"四字汉隶条幅。先生的隶书,雄浑扑厚中透着俊逸秀丽之美,所以我赞先生为咸阳的"隶书专家"。
04
叶炳喜,四十年代人。是我认识的一位博物馆"下海"老师,也是我到西门口后认识的第三位老师,当时他开的"丝路牌匾社"红极咸阳。街上大多数牌匾都出自他的手笔。先生为人厚道大方,很有经商头脑。那时我经常去他沈家小区的家,也经常看他创作,他也常常边写边讲。我家里挂的第一幅字便是他创作的韦应物"滁州西涧"行书横幅。(由彭老师夫人亲裱)
九一年春节前,我请了几位老师在我的店面门前准备写春联,结果天公不作美。其它老师都扫兴而归了,唯独先生兴致高涨,所以在我店面里变写春联为创作作品,那天先生可真是尽兴了。
先生四体皆能,尤以行书体最擅。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安美院国画系,可我没见过先生画画,不过他自告奋勇说给我画幅山水,由于先生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后又任市书协主席,实在太忙,画画之事就不了了之了。
05
韩虹,市邮电局的一位书画家。曾任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和陈老师经常共事,年龄又相差无几(41年人)所以经常出入陈老师的住处,我又是陈老师家的常客,就有了相遇的缘分了。先生热情好客,给我留了电话和他家地址,让没事了去聊聊,可我却一直未成行。
先生书画兼擅,因为没去拜访也就没机会深交,自然就没有收藏到先生的绘画。不为遗憾的是在之前的一次活动中得到了先生一幅我钟爱的书法作品。先生发表有专业论文。
06
窦仲化,咸阳书画界高龄前辈了。(35年人)先生是美协前任主席,那肯定就是画家了,可他的书法很不赖,所以同时拥有中国美协会员和中国书协会员身份。先生是比较成功的一位书画家,在咸阳享有一定的声誉。他的书法融魏、篆、隶于一体,别具个性,很有品读的趣味。早年得到先生一幅字一幅画。字是友人送的,画是先生亲画的。
后因要拓张邯先生的印痕,去他家拜访,那时他还住在学院(中医学院)家属区的老楼,面积不大,可屋内简单大方。和老伴都和蔼可亲,非常支持我,不但很认真地为我钤印,而且把所有张邯老师刻的印都拿出来让我钤。我那天真是"满载"而归呀!遗憾的是没有得到老先生一幅我特定尺寸的作品。和先生有过接触的人很多,先生不一定个个能记住。
07
江野,和前几位老师比,要年轻几岁。(44年人)我和这位老师可以称得上"知交" 。我们也很有缘分,早在公司时我们就"缘"上了。在一次购买工艺材料时,我们就初识于装饰公司了。他当时给我说他是写字的书法家,我不以为然。他说他要为一家商店做几个立体大招牌字,做好后请我给他帮忙安装,我半信半疑?也就答应了。谁知过了几天他真的来叫我给他帮忙安字,是在毛纺厂对面的一家商店的楼顶上。
后来我到了西门口,他又在我被"诱"的店里取装裱字画的活,这可以称得上是"旧友重逢"吧!再后来大家就让他也开一工艺店面,就这样我又被他"诱"到了他的工艺店里为他打点,这能算得上是"分"吧!这样就既有"缘"又有"分"了。我和先生不但有了相交的缘分而且我们俩还有个共同的"美餐"缘分-羊肉泡。(陕西名吃)只要是有在外进食的机会,"羊肉泡"便成了我们俩的美味佳肴了。
先生原名彭宏昌,可是外界的人基本都不知道,很多人以江老师相称,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这也就应了鲁迅哪句话了"本来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就更多了。
先生因腿残,他就自嘲了几个雅号-枯疾、均州彭丐、武当山人等,(先生祖籍乃湖北均州武当)因此也为人低调,低调的就连周俊杰先生(河南的中国著名书法理论家)来咸学术讲课时,他都不肯坐在主席台上,他时任书协副主席。九四年在文化宫五人展中的"自画像"作品中,可见先生低调之一斑。
就这么低调的人可笔下却不低调,魏碑打底,行书示人,独惧个性,很快名满全城。我当时赞先生为"咸阳一笔"!后有漫画大家王炬老为先生漫像时题款为"古城一笔"。后又有文人称先生为"书坛怪杰"。先生也是咸阳地区第一位挤身于中国书协的书法家。
尽管先生"怕"我另起山头,却也在鼓励我应该有自己的店。当我有了自己的店后也照样解先生之燃眉。我们俩经常在夜间人静之时于店面中推心置腑,互吐心事。我藏有他的一幅楹联就是在此时期所书的。造型独特、神韵飘逸、妙笔生花、百看不厌,是我经常悬挂的佳宝之一。知我心者莫过于先生也!
08
韩舒柳(1950-2022)生于咸阳市。其实我们俩也是在西门口那个时期就认识了,韩先生时任市国画院院长。主攻山水,是很抽象的那种,有时好像又是局部放大,称之为"立体美学",让人难读懂,或许是意境太高了吧!反正他的作品常常获奖。
当年在他画院的临时办公室里聊天时,他说给我画幅画,当时也没有好的宣纸,他说权当玩不当正式作品,所以就用三尺毛边纸画。尽管是小品可他依然一丝不苟,时不时的站在画的下方,用手遮挡部分视线,看画的局部构图以完善整体布局。可能是因为纸小吧!或许是他的兴趣高涨了吧!一口气就画了两张,我说不敢画高意境的我可看不懂,一张山水一张鹤群,无心插柳柳成荫,耐看、顺眼,至今仍在箱底。
那时我们都住在老街里,而且我俩都喜爱秦腔。于是晚上到他的住处"顺戏",他拉(二胡)我唱,自娱自乐。后来我开了店面后,刚好他住在了离我店面不远处的新家,是他老婆单位分的住房。我们没事又谝在了一起。在这期间为我作了"正式"画,我说这次不但继续要能看"懂"还要限制尺寸(是我要办藏展的尺寸)他嫌尺寸有些窄长,就在上边的空白处题上款,下边又是泼彩小写意山水,他说这是他的最"细"的画了,我的那个高兴呀!虽然他是以山水见长的,可他说他的梅花画的很有意境,等有时间了给我画一幅整张梅花。最后我的店面撤了,也就不常见了,梅花也自然就不得"开"了。
前两年听说他办了个西部画院在带学生。我去了,结果又把秦腔"复活"了,让我叫了几位秦腔爱好者,在他的画室自娱自乐。艺术就是这样,相辅、相通、相染。
今年春节过后突闻先生离世,甚是痛惜!安息吧老兄!
09
冯文斌(1943-2011)彩虹工会美工。当时都快知天命的人了,每逢礼拜天就挎上个画夹去省城西安,跟"牡丹王"萧焕学画牡丹。家庭经济虽然很吃紧,但是对艺术的那股痴情劲真令人敬佩。去西安时必经我的门店,我们会晤的机会自然就比较频繁。我让他也开个我这样的工艺店,他却说:"我都这么大的年龄啦!艺术都到了这个成就啦!让我在大街上干哪个事情,有损艺术家的形象"。对艺术多么的坚定不可摧呀!
他让我有时间了去他画室为我作画,看看他的艺术。当我去到他的画室时,好是惊讶!这那是画室呀!分明就是一个会议室,好宽畅啊!偌大的一个画室全归他一个人使用,不用说肯定是个大画案了,画室里还有石膏塑像作品、各种书画、美工材料、画具应有尽有,我首先为冯老师的作画环境点赞。
他不为我作大画,他要把他的拿手画都展示给我,所以他就作了四个不同的体裁,组成一四条屏,敦煌的飞天、南方的水牛、白石老人的虾和一只山野金鸡。因为画的很投入,所以一个上午都没有完成。中午我要请他在外面吃便餐,他硬是不去,还说咱们谁不请谁,各回各的家。下午我只好再去陪先生作画。当他画虾时,问我画虾的功夫在哪里体现?我说在哪呀!他说在两条大腿腿上,腿腿的线条中间是空的既显透明又见功夫,我记忆犹新。
在这次接触中我又开导他,艺术也是要用经济去铺塾的,开店并不代表放弃了艺术啊!挣到了钱再回过头继续深造艺术呀!这次他好像是明白了。结果他的店面在西门里红的发紫,让同行们眼红的发紫,包括我在内。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当冯老师挣到了钱搞艺术时他却瘫痪了,那次在韩舒柳先生的画室,我们俩还说抽时间去看看冯大师(圈内的戏称)还没有成行呢却就成了终身的遗憾了!唉!都奔忙于生计之中,大家都走动的少了,真是天妒英才啊!愿先生到那边能继续他钟爱的艺术吧!
10
李凯轩,一位"越南自卫反击战"的作战参谋。那时是三十多岁的军转干部,在转回的当年就在咸阳军转办大楼举办了书法展览。因为军转办大楼离我的店面很近就几百米,所以对痴爱书法的我来说,没有理由不去吧!而且他同时展出了好多幅他收藏的书坛名家的作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多多受益。这一来二去的我们就以兄弟相称,因为他是1957年人,算不上"老前辈",可他给老山前线留下了烙印"老山主峰"出于他的手笔。他现在市政府工作,我们经常照面。他的收藏很丰富,令我羡慕。
11
成中艾,1947年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所以就有了相识的欲望。碰巧在一工艺店相遇,经朋友引见相识。然后去他所在的职业中学拜见。先生为人顶呱呱、做事认真负责没得说。认识先生后,为我的店面题写过不少牌匾。因为先生的才气很宽广,所以他也就很忙,我请他写字大多时都是"钻空子",有时在他上班前的家里,有时在他下了班还没回家的办公室,急的时候还"抢"他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尽管如此他每次都认真对待,写完后必须"检查"一遍,不但不放过细微之处,而且还要观察整体效果。当我需要大字时,他从不为我写小字让我自己放大,我嫌他写大字累,他却说我放字太费事也耽误时间。他不但精益求精还为我减少麻烦,多么高尚的一位好园丁呀!
先生书法不但四体皆擅就连美术字、设计都是那么的棒。同样,绘画不但山水、人物、花鸟都能画而且还能画水粉、油画等。特别是国画牡丹,不但获过奖还被大学教材所选用,是当之无愧的"牡丹王"。我不但有幸收藏到先生的书作而且还得到先生专门为我所作的六尺整张牡丹。
那是O一年寒冬的一天,甚至外面还有雪,先生在他北校区不大不小的一个画室里为我展纸染墨。虽然天是那么的冷但先生的创作激情很高,不管是点、勾、染、烘,一丝不苟。在创作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搓搓冻僵的手或用口中的热气哈手取暖,让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说有个炉子,可为了让画面水分散发的快一点,就把炉子放在画案下边。再说先生也忙,时间很宝贵,所以要一气呵成这幅大作。这不,就有一女同志来催先生了,或许是她心急吧,嫌先生这幅画作的太丰富了,她看看我,说:"给什么人画呢呀!画的这么丰富,这个人太有福气了"。哈哈哈~其实成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师表的典范,他给谁画都是这样不会马虎的,也是对他作品的负责。果不然,她急她的。成老师却仍然是不紧不慢、按程序一步步进行着。这幅画作整整完成了大半天,我要请先生在外用餐,他却让我去他家进食。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全才老师。
先生不但艺高还很有礼貌,时常在一些活动场面碰见时必握手问候,就没有一点名人的傲气,好象同等一般。而且还不吝啬地为大家现场观摩讲解。啥叫德艺双馨?这就是地地道道的"德艺双馨"。愿他在教授之余领着咸阳市美协(时任市美协主席)把美术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12
杨春憬,未见其人先睹其字,甚爱。经打听是市工行的,便问一工行的朋友,说是他工会的。经这位朋友引见,谁知还是老乡,乡党见乡党两眼泪汪汪,自然就亲近了许多。虽然他是46年人可我们谝的很是投缘。乡党嘛!就这样我们经常晤面,还结伴同去省城。先生对陶博吾、齐白石二位大家的字很钟情,他的字自然就霸气阳刚了,他又是军人出身,所以他的作品很受部队官兵的青睐。
先生为我书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言楹联,很有大家之气。
13
强华,1962年生。一小老兄,秦都农行工作,咸阳中青年中的佼佼者,又是彭老师的高足,我们自然就熟悉了。虽如此,我们除过在彭老师处相遇就是路遇,没有过单独的交往,但老兄还是很重义的,除过规定的尺寸外还写了一幅四尺整张亲自到店面送与我。先生的作品入过大展获过小奖,为咸阳青年书协的"领头羊"。
14
李柱国(1935-2004)四中的一位教师。先生酷似于老(右任)留有长须是一位美髯公。先生不但是书法家同时还是一位摄影师,每次有书法活动都挎着一部长焦像机,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很像一位专业新闻老记者。对人很是谦和,每逢春节前夕老先生都要摆上书案写春联。在一次活动中还得到了先生的帮助。先生生前很是热钟于书画事业,曾担任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咸阳分院副院长。我藏有先生最爱写的"和为贵"篆书条幅。
15
宋显文1947年生,四川乐至县人。先生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想为书法事业做一惊人的"贡献",为此他成立了一个"中国破体书法家协会"同时出版"破体书法"报,自任会长和主编。却也搞的隆隆烈烈,因而他在全国搞活动演讲,推郑板桥为宗师,呼吁书法再添一新体。
受张宗彪先生之邀于O一年来咸阳参加活动。听了他的演讲很是鼓舞,最后他和他领导的"破协"老师们现场创作作品赠于爱好者。先生很有激情边创作边讲解,还留下了通迅地址。后来先生寄来了几次资料,我也写了篇《对"破体书法"的看法》
16
宋显文先生的"辅佐之臣"孙孝明老师是一位山西人,生于43年。孙先生的"破体隶书"写的很有金石之趣,孙先生没有宋先生那么出手快,也可能不太适合这种"大众"场合吧!于是,告诉我他下榻酒店的房号约我晚上去聊。我们聊的还挺愉快,不知不觉快22点了,告辞、相送、客套。
谁知先生在四年前就辞世了。这幅藏品就有了纪念的含意了。
17
余敬安先生于○二年在市区七厂什字一处办个展,因为他年龄不大(57年出生)就能办个人展览,说明很有才气。个展不是谁都能办的,如果你笔下不丰富,字体单一没变化,缺乏文化涵养是很难办成功的。一朋友邀我一同去看展,谁知展览结束正在撤展,于是余先生请我们俩帮忙一起撤展。(他俩本来认识)撤完展又帮忙装车,随后先生为表示谢意,让有时间了去他单位要送我们每人一幅字,我们当然高兴啊!这个"忙"帮的多有意义呀!
没过几天这位朋友便来叫我一同去余先生处,我说这么快啊!他说趁热打铁,我们俩就去了余先生所在的单位。余先生当然知晓来意,简单的寒暄之后,展纸润笔。因为我是要办藏展的所以定了个尺寸,四尺裁下三分之一,先生一笔淡墨行书跃然纸上,很是见功夫。先生余兴未尽,用裁下那小条又书一浓墨小品,趣味更佳。这位朋友在回家的路上意见还挺大,说我的比他的好又是两幅,我说我的幅面可小呀!哈哈哈~
从此后,我和余先生除过照面还时不时的去他哪儿沟通沟通,因为他单位离我住的地方很近。他的作品入过几次国字号展览,所以不但担任市书协副主席还兼任评委会主任,还有省硬(笔)协的副主席,说明硬笔也是"硬硬"的。
18
周云鹤,一位退休老领导。孙战文,一位复原军人。社区的一间房租给了这位家镜贫困的复原军人小书画家,(年龄小)在此带着几名学书画的小学生。不知这位云鹤先生是怎样认识战文的?所以我们在这小画室经常不期而遇。谁知他们俩是"酒圣"遇到了"酒仙",几乎是没有一次不醉而归的。于是乎在冥冥之中谈天说地、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写了撕、画了扯、唱了念、念了吼,无不云里雾里。云鹤先生封画室为"耕耘画院"。我和酒是无缘的两家生,最后他们知道就不劝我了,只管尽兴他们的,可他们尽情到一定程度时就让你不得不配合他们"表演"。所以我遇到这种情况,早些瞄准机会脚踩西瓜皮-溜。有时冒然去了,在窗外听见他们在"尽兴"我直接闪人。他们俩在"驾云"之后,竟然一个要送一个回家,如果是夏季就这样互送一个晚上。
都说云鹤先生作嵌名诗作的好,那是○七年的一个半下午,我们又在"耕耘画院"相遇了,说是今天兴致很高要给我作嵌名诗,又说等一会把现场的白酒喝完了再移师我家喝啤酒。看样子这场"酒诗"是难免了,我立刻要求移师我家,不准携带白酒,啤酒由我供应。我们一行四人傍晚时分进到寒舍,直接切入主题边饮酒边作诗,撕扯了几幅,这个撕扯是为了诗句及章法的修改,最后终于成功了一幅。
先生还喜在葫芦上作画,当时要我和他合作去省城销售,我没有接受。听说最后走上了这条艺术产业路。
19
陈天民,咸阳的"一匹黑马",1954年生于举世闻名的"乾陵"脚下。吸梁山之灵气,不鸣则己,一鸣惊人。继薛养贤获得首届书法兰亭奖之后,他是陕西唯一连续获得两届(二届艺术奖、三届教育奖)书法兰亭奖的书法家。也是陕西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书法家。
我和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那是O八年市文化局组织的一次书画义卖活动,这次义卖是真对经营娱乐行业的。我有一熟人经营有网吧,正好在此之列。他知道我喜欢这类艺术,就把这张"机会票"送给了我,不过有个条件,要请他吃饭。应该的,他也是捐了钱的呀!哪天的现场可想而知,本身行业的人就不少,再加上群众,场面真是够宏观的,不过书画家也不少。就奇了怪了,怎么这么多人选择陈先生啊!其他先生桌前很空缺啊!看样子都知道这匹"黑马"了。其实他之前并没有名气,又在小县城工作,和市区里这些名家比起来他是"小人物"了。可今天这情景...说明了一个问题,印证了我的哪篇《奖,是永远的荣誉》
我本来就不好热闹,人多处我是难得靠近的,就让别人先争抢吧!反正也不会把我落空。那我也不能闲着等呀!多焦急啊!于是我挤到案边给陈老师帮忙。这个"忙"有两个好处,在帮忙抻纸的同时和陈老师可以建立感情,在感情交流的时候又能欣赏、学习。果不然陈老师不忍心了,说了几次给我写,我说不急,让大家先写,再说了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收藏,还要办藏展,写四个字有点贫气,等过了高潮您休息一会儿、喝口水、吸支烟、缓缓气、提提神,再写不迟。先生不但理解了我的心思而且还有些感动!再也没说给我优先了。一切都按我的所想而行进,等先生"补充"了精气神,一首七言唐诗飞舞在我的特定尺寸上。这也是我们缘分的良好开端。
20
王炬老师1934年人。先生是比较传奇的一位人物。他连续读过南开大学中文系和西安美院油画系,这样的一位双重大学毕业生却退休于渭滨公园。他喜作油画、石头画,(在石头上作画)名世的身份却是漫画家。现在虽致力于"减笔没骨艺相人物画",但作品中"漫"味成份浓厚,造形夸张奇特、意境深远、让人百看不厌。先生性格古怪、不随众乐,难以接触。
早些年我拜望过先生两次,很是谨慎也没有长谈,更没有爆露我的心思。可是想请先生为我漫像的事却一直牵挂于心。前两年在我们协会举办的一次展览上,从来不露面的王炬老师奇迹般的现身了。最后得知本会的一位活动力很强的同行和王先生很熟,于是我们说好,选时间一同去拜见先生。去年初春的一天,我和这位同行一同去拜望王炬老师。我问他带什么礼物去,他问我有什么礼物,我说有拓片,他非常高兴地说这个比啥都好。我便带了一套"墓志铭"拓片,到了楼外我又买了些水果。王老和夫人一起接待了我们,王老的气色很不错,今天的心情也好象非常的愉悦。当他给先生说明我的意图后,先生乐意支持我的此举,和我简单而很切要害的聊了几句。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如此的矍铄,特别是先生哪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晴,像是要穿透我似的。其实王老虽说聊天问话,实则在找我面部的特点,果不然很快的就抓住了我的神态,不一会儿就勾勒于纸上了,一幅简炼而深邃的半身漫像倾刻间染纸而成。因为我有我的尺寸要求,不便于在先生处剪裁尺寸,所以纸是我带去的,本意是想让先生根据此画此事题几句话于像下,当先生问下边怎么写时,这位同行却说随便再写个啥,又随口补说"书画同乐"(先生书写时改"乐"为"源")让先生又落了一次款。在一幅作品上字和画各有所款,明显是两幅作品了,这不是混然一体了吗?唉!装裱时只有裁开了。
当时我不便于多说话。在凉干作品的当口,王老师夫妇和这位同行话题转向了他们之前的什么文章之中的用词不当的事。王老一时有些情绪激动了,与这位同行很快谈的就不愉快了,于是这位同行葱葱而撤。尽管如此王老还是很大气的拒收我带去的拓片,只留下了水果。可这位同行居然拿走了这套拓片。由此可见,之前他肯定对王老有不恭之处。
还有现已退休的市国画院院长王小舟先生、山水画家冯怀根先生、人物画家王宝瑜先生、写草书的记者赵景文先生、咸阳中学原党委书记兼校长的蒋元章先生、水墨书家许智云先生、画乡户县的杜世厚先生、工行的赵玺泰先生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和这些艺术家在一起,有学不透的文化、记不清的哲理、长不尽的见识、交不完的情谊,同时还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味,改掉了不良的俗气漏习。总之,结缘书画老师是我一生的幸福和快乐!更是我的骄傲和自豪!
原稿2015.12
修改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