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山耕夫的头像

大山耕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14
分享

家乡的石眼子河

家乡的石眼子河

杨亲福

家乡双林冈的植被覆盖率过百分之九十,又没有厂矿,空气自然是清新的。而三伏天的气温,我做过近五年的记录,有一年的最高温度是三十一度,仅一天,有四年的最高温度都是三十度。

双林冈的自然景观第一数“马脑”,又叫“马脑响”,是一座小石山,横卧山河。翻越紫鹊界,可沿畅通公路缓坡而下三公里直达“马脑”。 “马脑”下游,是幽深、狭窄而绵长的大湾山峡谷。我以为,双林冈的“清凉”之中,更在于大湾山的风雅。

一座小小马脑山,将双林冈的山水截为两段,一段为高山上的“平原”,是双林冈人世世代代的家园,一段为幽深的峡谷,藏着一条神奇的“石眼子”河流。石眼子,就是整块石头被河水冲撞出来的小洞或窟窿。

马脑山实际上是一座石头山,由一个巨大的麻石形成。临河的一面酷似骏马的头部而得名。马脖下是双林河流水的出口。河水过马脖后飞流泻下,形成数十米高的瀑布。“马脖”下的河道,约两米宽三十米长。河床是石槽,由“石眼子”串成的石槽。石眼子小的只有脸盆那么大,在水流入口左边的麻石上,大的如大水缸,在槽里,深不可测。

“马脑”的上游,是我的家乡。河流、梯田、屋舍,被东边的紫鹊界、南边的长茅界和北边的竹子界三座大山拉出两条山沟,有起伏群山似围墙抱着。长茅界和竹子界对峙,传说是双林冈地名的由来。

“马脑”下的瀑布,真给人“飞流直泻三千尺”的诗情画意。“马脖子”下的那几十米长的石槽,把水挤压,直流而泻几十米,在“马脑”下冲击出深潭,升起雾霭,弥漫山川,煞是壮观。俯视深潭,令人胆战心惊。公路与深潭之间,不是悬崖,而是鼓起的石壁。石壁高过百米。看无人机拍摄的图片,公路简直就是挂在石壁上!

站立北岸山道上看对岸托着公路的石壁,整体像大腹便便的佛肚,其上有经纬网状的深黒色板块,让人惊叹:“天下无二”、“举世无双”。壁体从瀑布石槽往下游延伸开去,直延伸过三百米,壁高从约八十米逐渐增加到过一百五十米,如巨鼓的一个小侧面。是完整的一座石壁,没有裂缝,但“青筋”暴突,它们横七竖八,织出巨网。“青筋”圈出的一个个坡度过六十度的石眼子,都长满茅草或杂木,一个大石眼里还长满一片翠竹!这是双林冈麻石的造化!人们惊叹石上植物生命力顽强之余,还会感叹麻石大度宽容的胸襟。

下坡到达峡谷底部,人恍惚一下子掉进了大地的一条大裂缝中,天空只有一条地毯那么宽!瀑布全在一条石槽里,在河水自己凿出的那条石槽里。瀑布如柱,晴天是小白柱,上游暴雨的话,瀑布成了巨大的红柱。瀑布前的水潭实际上也是很大的石眼子,只是水的神力将上游的许多大石块推到潭的岸边而已。

在这里,让人不只是感悟水是生命之源,还能看到“水能覆舟”的那种巨大的洪荒之力。水流冲出深潭,小股升腾为雾霭,弥漫谷空,大股奔腾不息,向西冲进绿丛。

站立石壁前,又是另一种感受:雾霭中,顺着飞鸟的落处看,只觉石壁及生长其上的植物都灵动起来,不禁走近布满青筋的石壁。这里,感觉又恍如走进了历史的沧桑。仰视其上竹林,不禁赞叹起其顽强的生命力来。

峡谷里的河床中遍布石眼子。石眼子的形状不一,有的像坛子,有的像槽子,有的像缸子;小的只能盛一两担水,大的可以盛数十吨水;有的光滑无缝,有的粗糙如松树皮。

如果说空气清新是双林村的主要特色的话,那么,双林河的石眼子无疑是自然界的稀有元素。并不是每种石头都能被水冲出“眼”来,而且“眼”一胆离开流水,经氧化后永久不会改变其形状的。双林冈的地质很神奇,在于其石头由豆大般的砂粒混合而成,其表面麻麻点点,被当地人称为麻石。麻石的特点在于在土壤中或水中硬度不大,在空气中经氧化后硬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这是能被水冲出石眼子的惟一原因。当地过来人利用其性质制成各种石臼,还在土中盘出麻石,打造出数米长的条石,架了不少石板桥。外地的当代人利用其性质,生产石地板。因此,双林的土壤,多为沙土,可产建筑用的沙子。

河床中有好几处石眼子群。见到这些石眼子群,无不惊叹它是大自然中的奇葩。石眼子群两岸的石壁,有神奇的裂缝,让石壁呈现出直线加方块的韵律,而其色,如渥丹,似明霞般绚丽;其俊美,又给人红尘不倒、赤诚千仞之感慨。覆盖石眼子群的杂木,都是从石壁缝隙里长出来的,虽然苍老,但很是青翠,无不让人惊叹其生命力的顽强。

在马脑飞瀑下三百米处,有一个最大内径不足一米,但深过一米的石眼子,像坛子,里面光滑如制。相传从前每次洪水过后,都会留下河鱼,有一次,一位担柴老人在这“坛子”里捡到约两寸长一条的赤鳞鱼三十八条。

“马脑”下游五公里处是灿吹岩。这五公里峡谷,集深、幽、峻、秀于一体,竹林与阔叶林漫山遍野,四季常青。整座峡谷是绿的世界,公路宛如绿色海洋里的飘带,经过“之”字型大拐弯之后插入谷底。满眼的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野樱桃树最先开花,杂花接着开放,紫杜鹃最后开满悬崖峭壁。很长一段时间,鸟语花香,充满灵秀之气。三伏天里,夹带着鸟声蛙声和植物馨香的凉风扑面而来,透心的爽!秋天,东一团枫叶的火红,西一树野果露出红润的脸蛋,无不充满诱惑。冬天,望山舞银蛇,看楠竹竟折腰,观洁白的冰凌,又是另一类立体画卷。

作为奉家山东部的唯一入口,大湾山的路,从来都是交通要道。通公路前的石径在半山腰,和谷底最近距离也在百米以上。大湾山的大弯深处有茶亭遗址。相传,茶亭是挑夫的伙铺,从奉家山转身的挑夫,在寨噶磅喊应茶亭老板娘煮饭,待走到茶亭里,饭菜早已做好。可见大湾山山弯之深。弯深处,有一道鱼脊般的山梁。古人在穿梁处建有“卡子”。“卡子”为一石门。据说是官府为防匪患而筑。“卡子”遗址还在,现被绿荫覆盖。“卡子”见证了沧桑的野史,也留下了红二军团百余将士一九三五年十二日十四日从下团村出发到水车镇金龙村留下的足迹!

大湾山的地质构造,也很神奇。其间横着一条山溪,两岸岩石的颜色、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东岸是灰白色的麻石,每一个石头是坚固的一个整体,如“马脑”边的巨大石壁。西岸是青灰色的叶子石,每一座叶子石岩,都是由层层灰色石板垒叠起来的。古人将这条山溪称之为“间山冈”。从“马脑”到“间山冈”,有长过两公里的下坡石径。从“间山冈”横过去一公里,就到了大湾山茶亭

大湾山的野菜种类很多,水竹子和蕨,到处有采。独具特色的是苦藤,味苦但清凉,是多数人的最爱。动物种类不少,因山深,只能看到飞禽,难以看到走兽。大湾山是候鸟南归的必经之路,秋天里,可看到成群结队的白鹭。

大湾山峽谷下游出口处的南岸,叫寨噶磅。翻过寨噶磅的半山腰,有一个优弧形的大山弯。这是一个北风吹不进的山弯。一年四季,云蒸雾绕。出产的“云雾茶”,被历代地方官吏选择为贡品。紧挨寨噶磅能挡住北风的那座峰,像乳房,被称为“美女峰”。其笔立又高昂着头,给人鹤立鸡群之感。与之相对的上下两个寨子,分别叫蒙眼冲和灿吹岩。关于这两个地名,有个美丽的传说。南宋一朝庭官员路过此地,喝了好客山民的热茶后,不禁叫绝:“好茶好茶,天下无二!”临走,又买了半斤茶叶带走。走到寨噶磅了,官员突然想起要在路边做个记号,不致于重新找回来时寻不到地方。正想着如何做记号,突然来了个挖笋的老农。官员向老农借用柴刀,在一座石岩上镵了“无二冲”三字。后来,“无二冲”、“镵字岩”便用做上下寨子的地名。经多代人传说,就成了现在的“吴叶冲”和“灿吹岩”。

游石眼子河,看急缓交错的清流经过石眼子群那尽显静态与动态的缠绵美,望壁上石眼子里竹木生命力顽强的姿态,听群鸟欢歌,你定然恍惚进入温婉少女的怀抱,会用真情向其述说从远方归来的岁月沧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