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山耕夫的头像

大山耕夫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1/17
分享

湖红之源

杨亲福

“嗯哇姐屋门前喃呀一条桥,行到半路葛中啰间啰也是摆摇哩摇,只要哪个贤良响快葛妹妹叻就来嗲过了我,我许几三两三钱银啰子给姐买包哩头,买包哩头,只有果样葛姐郎也是最相投······”起歌声了,老板娘就开始烧火做中饭。饭菜弄好了,端上了桌子,唱山歌的挑夫也就到了伙铺里。这是对新化县奉家镇大山深处一个山窝没有通公路前山弯很深的生动写照。

山还是那些山,河还是那条河。时间推移到公元二0二一年,沉寂千年的山窝可就热闹了,热闹得简直嗨翻了天。“中国旅游日湖南宣传活动暨新化红茶文化旅游节”在这里举办。举行前一周,这个山窝里所有农家乐铺位被网上预订一空,其中省市媒体人预订了錾字岩的聚客山庄;无二冲雪峰山庄农家乐准备了一大桶糁籽粑;川坳“茶王”则精心准备让“十八红” 、“蒙洱茶”红绿茶品牌闪亮登场;渠江源村的干部都进了姑娘河捡垃圾,要让其溯溪道以靓丽的丰姿迎接远方客人。

渠江源现在是以茶园和溯溪道为主要景观的茶文化和生态完美结合的旅游景区。

翻过湖南紫鹊界梯田前行八公里,就到了渠江源。渠江源这个名字,只有六岁。该景区为茶文化加生态旅游,主要有姑娘河溯溪道和茶园,其中茶园有无二冲、錾字岩和川坳三大板块,都嵌在青山绿水之中。整个景区,似绿色的海洋。

休闲中话茶,品好水沏的好茶,感知茶文化,是渠江源景区的最大特色。而茶文化的根脉,在錾字岩。

我家在紫鹊界山后,距离錾字岩只有六公里。我家与錾字岩同在双林峡谷南岸。因此,我对錾字岩的历史和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目睹了其开发旅游景区的全过程。

如今,凡在渠江源进行的省市级旅游文化活动,省市媒体人之所以都预订錾字岩邹爱林的聚客山庄铺位,实在因为聚客山庄是渠江源景区的第一个农家乐,而且,錾字岩百余蔸得到完整保护的千年古“贡品茶”树蔸,都在聚客山庄房屋的前面和左右。

从前,从湘中各地直接进入洞天福地奉家山,必须经过錾字岩。奉家山是山系,座落在雪峰山脉东麓,是雪峰山脉的一部分。从空中俯视,奉家镇辖“Y”字形的两条大峡谷,其山河均为千里渠江的源头。奉家河上游的两条峡谷,东为双林峡谷,出山后直通新化县城,南为川月峡谷,从源头可以直接进入湘西的溆浦山区。

双林峡谷双林河的源头在紫鹊界山系中。紫鹊界山系南北向,其山脊东面为紫鹊界梯田景区,西面为双林峡谷。过去,从新化县城进入奉家山,得步行翻越紫鹊界,沿双林峡谷而下,必须经过錾字岩。如今,有了X062线县道硬化公路,公路避开了錾字岩,沿其山脚下的河边直达奉家镇政府。

进入奉家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山后是山,而且到处是高山沟壑,人烟稀少。“看见一栋屋,让你走得哭”是对步行时代走其山路的生动描述。奉家山因为偏僻闭塞 ,长期“不与外通” 而落后,也因此长期不受国家管控,无须交纳皇粮国税。直到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梅山蛮”归化后置县,取意“王化之新地”,建制新化县,奉家山才归属新化县管控。

相传,錾字岩原名叫枫树山。枫树山因一群古枫树而得名。枫树山座落双林峡谷南岸的山腰,距离我家六公里。枫树山有一道山脊,山脊背后有一条山河,山河那边是高坡。那条山河几经异名之后,如今叫做姑娘河,而那高坡上,有三处群居地,近姑娘河的两处,下面的那处叫錾字岩,上面的那处叫蒙眼冲,距离姑娘河约三公里的那处叫川坳。

錾字岩最先住了一户瑶人,其房屋在路边。自然,慢慢地,过路人把这个地方叫成了瑶人屋场。历经多年,瑶人屋场有了两栋板屋,三户人家,都是瑶族人。因为这里是湘中人从雪峰山脉东麓进入茫茫奉家山的必经之路,两栋板屋也就成为了茶亭和伙铺。过路客人因其地方“大”又把伙铺称为“大铺里”。习惯成自然,枫树山所辖居住瑶人的地盘又被叫成了大铺里。

因为大铺里是出入奉家山的必经之地,所以那里也就成为奉家山乡土文化的历史窗口。南宋时期,地方官府制定政策,依据稻田面积缴纳皇粮国税。因此,有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公元一一六五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三年,新化县衙派两位官员进奉家山登记稻田面积。两位官员天未亮就起程,他们从新化县城出发,经洋溪、半山,翻过紫鹊界,步行六十多公里到达双林冈时,天完全黑下来了,便落伙铺住了一晚。第二天,两人走到枫树山的大铺里时,都感觉再也走不动了,一看双脚,都肿了!便在大铺里呆下了。为首的官员拿出了主意,委托伙铺老板请人到各地山寨报信,要山寨的负责人赶到大铺里来登记田亩。

二十里外的凤鸣寨来了一个姓刘的负责人。姓刘的人得知按田亩面积摊派皇粮国税的政策后,灵机一动,改变了原准备如实报十五亩稻田的计划,只报了一亩稻田。官员粗心,登记了一亩稻田,但没有登记地名凤鸣寨。回到县衙后,官员灵机一动,将未登记的地名凤鸣寨胡乱地写成了“报亩田”。这样,凤鸣寨的地名在官府中就变成了报亩田。报亩田这个地名,沿用至今。

两位官员在大铺里居住其间,惊奇地发现茶水是红色的,又清香可口,回味醇美,不禁赞叹。老板便给两位官员讲了一个神话故事:从前,张果老路过这个地方,遇上下大雪,不得不进屋烤火。老板热情,烧了一团大柴火给他热手脚,给他泡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热身子,还留他住了一晚,好饭好菜招待。第二天走前,张果老去了一趟老板的菜园,用拐杖指点了一百蔸盖满白雪的茶树。此后,这一百蔸茶树的茶叶 就变得清香可口,回味醇美。至于红色,那是创制出来的。

“还有此事!”

“这是仙茶!”

于是,两位官员要求买走老板的全部红茶。老板因为自家和邻居家都没有多余茶叶,便只好尽自家所有送了两位官员各一包红茶。为了巴结,两位官员不谋而合,都把红茶送给了县长。“仙茶!”县长大喜。县长又把红茶转送给了孝宗皇帝。孝宗品红茶后大喜,兴奋地挥毫赐写了“贡品红茶”四字。县长如获至宝,派那两位官员连夜进大铺里送皇帝赐字。那两位官员让铺里老板请来石匠,亲自监督石匠在路边岩山石头上錾了“贡品红茶”四字。从此,大铺里地名变成了“錾字岩”!理所当然地,“錾字岩”茶名扬千里。

从我们双林村到錾字岩的六公里山路中,只有大弯山茶亭一栋板屋。过了茶亭,是一段上坡石径,但坡度不大较为平缓。距离茶亭几百米处,有个“卡子”。“卡子”为一条石门,人行路穿石门而过。过来人讲,这是从前的地方官府为防强盗而特别修建的,让人可从这个遗址想象出这山地的边远、偏僻和恐怖。

过了“卡子”,沿缓坡前行一公里路,就到了寨嘎棒。过棒后下坡,直到山河而止,过了山河上坡三百多米,就到了錾字岩。相传,南宋后期的錾字岩,也只有一栋板屋和一个茶亭,两屋在同一海拔高度,相距三百多米。如今,邹爱林的聚客山庄就建在原錾字岩茶亭遗址上。

随着奉家山瑶人的迁徙和同化,大铺里换了主人,汉人代替了瑶人。邹爱林介绍,他曾祖父迁徙錾字岩时,就住进了大铺里,后来扩建了板屋。到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时,錾字岩有了五栋板屋。

过去,从紫鹊界进入奉家山,必须经过錾字岩。錾字岩錾了皇帝书写的“贡品茶”三字,加上茶叶质量确实很好,过路的有钱客人总会慕名在大铺里买点茶叶带回家里,但往往这名茶供不应求。因为錾字岩地方不大,加上地势陡峭,石头多,没有发展茶树的空间。

解放初,錾字岩有了四栋板屋,一字儿排开。这几栋板屋,虽然不是吊脚楼,但前面除了人行路,没有较大的休闲坪,可见山坡之陡峭。那些“贡品茶”树,零零碎碎生长在四栋板屋间的菜园土里,总共不足一百蔸,但说成一百蔸。因此,从全国解放至今,奉家山最出名的土特产品就是錾字岩百蔸茶树产的“贡品茶”。錾字岩从出“贡品茶”至今,百蔸茶树一直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年年出产茶叶。保护的方法是茶树老了,不待死亡就砍掉树干,保护好茶树蔸,让茶树蔸再发新芽。如今,品过“贡品茶”的专家都承认,原始的“贡品茶”茶叶,再好的也比不过錾字岩百蔸老茶树所产的“贡品茶”茶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