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山耕夫的头像

大山耕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6
分享

烟雨雪峰·诗画百茶源——古村之旅

烟雨雪峰·诗画百茶源——古村之旅

百茶源,不仅有杆栏板屋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有山野舒卷的诗情画意,是你向往的诗和远方。

一个个古板屋山寨,远看像一幅幅水墨,近听像一首首音乐。它们的四季,它们的晨昏,都在流淌着诗情。山是翠绿的,水是清澈的,板屋的浓烟是温馨的,山野是芳香的。这里所续传的是“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足令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心驰神往的乡愁之地。

日薄西山,暮色笼罩,回避烈日的老农正进田土里劳作,山歌正在唱响。村子的上空升起了袅袅炊烟,那是古村永不凋零的笑颜。人语、牛哞、鸡鸣、犬吠,将缕缕炊烟搅拌得一片迷离。风景与文化的组合,诗歌与远方的搭配,一定会让你与这里的人一起诗意地栖居在大山!

百茶源村有座文物古祠,是“红二军团伤员养护所旧址”,被列为湖南省第十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还被列入娄底市同心美丽乡村。

这里,地处雪峰山脉中部东麓的川月大峽谷、隶属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冬冷夏凉,潮湿多雨,属“原始江南古陆”西南段,为古老隆起地貌,村子座落在一条大峡谷中的山腰上;由浅变质的板岩、变质沙岩及千枚岩形成地表,历史上无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不足二十度,年平均降水量过八百毫米,年日照数一千八百小时,平均无霜期约两百三十天;境内河长过二十公里,森林覆盖率过百分之九十,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植物过四百种,脊椎动物过两百种;拥有湖南省三大候鸟中转站的百牛塘高山湿地;面积三十七平方公里,全为山寨群系,辖报木、奉家凼、木樟溪、横茶园、吊鸡山、马趾印、湖冲等原生态古山寨;该村总人口近两千,有刘、奉、黄、邹、胡等二十多个姓氏。

这里,村里的产业主要以茶叶生产、加工为主,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养殖、传统作坊加工和外出务工;特色农业以种植中药材为主,其中金银花生产基地上规模。近年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投资过千万元的月光茶业加工厂,抄水湾金银花加工厂,唐山中药材加工厂。

经考证,宋朝以前,瑶民后裔依水傍树而居,渐成村邑,称凤鸣寨。后汉人入住,民族融合,改凤鸣寨为报亩田寨、报木村、百茶源村。刘氏成为旺族后建庙以祀,名为刘氏宗祠,岁岁祭祀,刘氏从无迁徙,村落文明从未间断。此后,村落向四周山沟发展,由山脊隔而不隔相连着。

族谱记载,刘文淡是中共地下党员,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报木协会会长;刘哲夫为抗日远征军中将;奉碧仓是黄埔军校十四期毕业生,起义投诚营级军官;黄金城为梅山武术巫傩手诀掌门人;刘楚南为上甘岭战役立功志愿军。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红二军团将土经过崇山湾风雨桥(现名红军桥),其中九名伤员住进刘氏宗祠。刘氏宗祠为红二军团长征伤员养护所旧址,现为湖南省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二六年,湖南农民运动报木协会在刘氏宗祠成立,刘文淡任会长。

相传,公元一一六五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三年,新化县衙派两位官员进奉家山登记稻田面积。两位官员天未亮就起程,他们从新化县城出发,经洋溪、半山,翻过紫鹊界,步行六十多公里到达双林冈时,天完全黑下来了,便落伙铺住了一晚。第二天,两人走到枫树山的大铺里时,都感觉再也走不动了,一看双脚,都肿了!便在大铺里呆下了。为首的官员拿出了主意,委托伙铺老板请人到各地山寨报信,要山寨的负责人赶到大铺里来登记田亩。二十里外的凤鸣寨来了一个姓刘的负责人。姓刘的人得知按田亩面积摊派皇粮国税的政策后,灵机一动,改变了原准备如实报十五亩稻田的计划,只报了一亩稻田。官员粗心,登记了一亩稻田,但没有登记地名凤鸣寨。回到县衙后,官员灵机一动,将未登记的地名凤鸣寨胡乱地写成了“报亩田”。这样,凤鸣寨的地名在官府中就变成了报亩田。报亩田这个地名,演变成报木田,简称报木,直至并村运动。

百茶源村座落在原山川中,崇山峻岭都是原生态森林,遍地飞禽走兽,穿过村子的河流一年四季清亮。在这里,古山寨都被山水环抱,营造出诗画般的意境。每个山寨,独具韵致,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质朴厚重,与崇山峻岭雄浑相谐,是一曲恢弘的大地交响曲。各具特色的山寨布局,都体现出人们向往自然的营造理念与寄情山水的人文情怀。全村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茂密,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百茶源村办公楼座落在报木民居群中。报木民居以刘姓人为主。刘姓祖先以“八仙捧虎,三水归心”——“八仙”指村后高矗入云的瓜麓山,该山的腰上有八个小山头,有“八仙下棋”的传说故事;“虎”,指报木民居群的地形如虎形,“三水”,指左右两山溪和前面的报木河。在风水堪舆上,这叫藏风纳气,便于村子聚集天地灵气而不散。当然,自然条件的优劣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地利用自然优势,趋利避害,是报木祖先选择居住地的重要标准,他们修建了两条灌溉水渠。所有山寨,板屋建筑错落有序,沿坡度阶梯而升。每个原生态山寨,顺应自然,也讲究耕读传家,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审美准则,让建筑完美地融入到周边自然环境中,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百茶源村的所有山寨民居群,都枕着溪流,就像婴儿安详地躺在母亲温软的臂弯里。村中山河,绿荫覆盖,水草丰茂,鸟呜莺啼,鱼翔浅底,为难得一见的绿水河流。全村房屋,多数为板屋,梯级座落山坡,像大地的“鱼鳞”。地平线仿佛挂在天上,初晴的早晨,从山川底部升起白雾,升起,再升起,先淡后浓,填满山川,托着高高在上的山峰,仿如“青纱帐篷”。村庄周围有梯田、茶园、中药材金银花种植园,山沟的林下种天蔴、黄精、猕猴桃等经济作物,还有养殖场。那黑的是羊,黄的是牛,真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建村是智慧的。刘姓人迁徙凤鸣村,依水傍树而居,繁衍生息,渐成聚落。人口发展后,有了建村构想。首先讲究风水理念,着眼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选中具备特有地理风水、依瓜麓山“八仙下棋”而存的峡谷腹地。为了防止滑坡,依山就势,梯级发展板屋。着眼于种水稻,筑渠两条。

“杆栏式”板屋是百茶源标志性古民居,盛行于北宋初期,发展于清朝时期。百茶源村板屋的“干栏”,是建于托架之上的一种纯木质结构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楔子加固。百茶源山地潮湿多雨,干栏的底层加上木地板,住人和屯放粮食,不会受潮湿。这是百茶源先民生存智慧的体现,亦是一种传统建筑文化。在国内,连片的干栏式板屋建筑群已经寥寥无几。在百茶源村境内,三百多栋干栏板屋建筑分成几个群落,保存得完好,被誉为“山寨版干栏文化第一村”。

乾隆年间,报木古村落向四周辐射,依据“气”、“势”、“脉”俱佳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报木、奉家凼、抄水湾、横茶园、马趾印、吊鸡山等杆栏板屋民居群落。

报木民居群中的刘氏宗祠,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礼制制度,该建筑群体现了明末山寨建筑风格和浓郁的古梅山地域建筑特色:主体建筑四合院型,中间天井,前后左右对称,牌楼大美无言,壁画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现出我国“杆栏式”板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刘氏宗祠边墙及板壁上的水草、草龙图纹,灰雕、木雕和花草虫鱼、人物、传说、故事壁画,以及以唐诗、宋词为内容的书法艺术成为湘中地区古屋建筑艺术中的瑰宝。这座集宗祠、书室于一体的古建筑,具有团结宗族、读书育人、维护人伦秩序等多重作用,成为全村伦理教化的礼制中心。此外,不少青灰色的木结构板屋用竹片、纸渣、熟石灰制成白色“前纸塔”。

相传,乾隆年间,天下大平,百茶源村刘姓族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盛产,乡贤捐款修建刘氏宗祠,宗祠设计规模宏大,分为前殿厅,左箱房,右箱房,后殿。工程浩大,为赶时间,族人商议由两伙木工艺人各修建一半,一个负责左边,一个负责右边。开工后,各人领取任务分头雕画、开凿木头,数月后,所有木材加工完毕,等待择期合拢高升。就在准备高升先天晚上,左边木匠核对材料时发现自己做的竟是右边的设计图纸,顿时吓得大汗淋漓,两腿直打哆嗦。更是茶不饮,饭不下了,心想下不得台!不但工资没有了,而且还得赔材料,全家资产也赔不上,于是产生轻生念头,深夜准备绳索自尽,正在此时,右边木匠夜出小解,撞见他,忙上前解围,并问其原由,左木匠得到右木匠的解救,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五一十的将左边设计做成右边设计的事告诉了右木匠,右木匠听了之后,沉吟片刻,安慰道:“放心吧!你明天就按你的制作建造右边。”左木匠满脸猜疑急问:“那怎么可行啊!右边的设计制作是您的啊!”右木匠镇定的说:“你尽管去做行了,有什么后果由我承担”,翌日。左木匠胆战心惊的在右边施工,不时的看看右木匠在左边施工,只见右木匠有条不紊地施工,口头不时喊着“伸长一点,再伸长一点…缩短一点,再缩短一点…”一直到宗祠主体竣工,左木匠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笑容。竣工了!人们的掌声,鞭炮声,八音锣鼓声,一齐响起。事后,右木匠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鲁班神!如今,当地的木匠,在祭祀时都会念请右木匠。

百茶源崇山湾有座风雨桥,如今叫红军桥。红军桥地处村子中央的河边。相传,宋朝时架设崇山湾板桥,明朝时两次修复板桥,前清时改建成风雨桥亭。桥头石碑记载,宣統元年修复桥亭。建桥材料主要为木料,靠凿榫衔接。桥面铺板,两旁设置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桥梁由两岸的石墙、墙上枕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桥身以七根巨木为梁。从石墙起,用巨木垒成枕墩支撑桥梁:四十根大枕木搭建成一个四层立方体大枕墩,枕木与枕木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整体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也有利于日后维修。

桥亭横跨山河,傲立山川。廊亭木柱间设有座凳栏杆,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顶和两边批厦都盖有就地烧制的瓦片,久经风雨,至今坚不可摧;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可供人们憩息。据传,该桥亭不仅仅是给人们交通提供便利,而且还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三合院民居是百茶源古建筑的靓丽景观。三合院的中间有空坪,用于娱乐和晒稻谷,又称“禾田坪”。青石板铺出阶基,窗格精巧,是梅山古板屋建筑的典型代表。两楼都有杆栏。左楼稍微高于正屋,右楼略微矮于正屋。因为主人讲究风水,遵循“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北虎’出头”之传说。

瑶人遗址、真仙阁等是百茶源村农耕历史的活化石。刘氏《五修族谱》中有《真仙阁记》,介绍大树湾山溪与谷底河流的交汇处,有酷似田螺的小山包,明朝修了庙宇,乾隆时改建成“真仙阁”。《真仙阁记》中写道:“乾隆四十年末,我二十一世祖显荣公以山主会同五小团,当事提倡改革,外修牌楼,内造殿阁,阁左右建房舍,共六间,落成实有从新化望云山盗来卢公神像,遂名其阁曰:真仙。同治年间,复修“真仙阁”,并改名“四水阁楼”。如今,阁楼遗址里发现两块石碑,同治六年的《四水阁楼修复记》和《禁碑》,其刻字有的清晰,有的依稀可辨,很有文物价值。

百茶源中部西岸山顶有一棵得到县林业局保护的古树,是奉家镇的“树王”。这颗古树常冬天落叶,稀有,无人认识。相传,从前有烧炭人想买该树烧炭,刚生念头就昏死,后对树下跪悔过,才得以活命。还传说,女人求子,十分灵验。因此,该树被当地人称为“神树”。百茶源村得到县林业局保护的古树有多棵。

报木古村落背靠的大山上有八个小山包,当地人称这座大山为“八仙下棋”,缘于一个神话故事。经考证,“八仙下棋”的山沟中有十三座“瑶人遗址”。三节洞瀑布群在报木古村落左边山溪顶部,水源来自长茅界高山湿地。当地人称水潭为“洞”。三节瀑布下都有“洞”,自然取名三节洞。三节洞是美景,是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特别地,河流中有赤鳞鱼。赤鳞鱼为贡品鱼。如今,山河鱼类得到保护,满溪都是赤鳞鱼。

奉家山区是苗瑶民族之根,为新化山歌的发祥地。地处奉家山腹地的百茶源村,是山歌的摇篮。《大梅山研究》山歌卷、《好歌在民间》选录源于百茶源的山歌过五十首。

百茶源山歌是汉、瑶、苗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它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宋,经明清传承。新化山歌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富于说唱风味。它可以分为高腔和平腔(低腔)两大类 。

如今,新化县统一传承山歌,紫鹊茶女为山歌传承人,百茶源村为其山歌讲习和演练基地。

梅山武术是中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来自于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诞生于古梅山的梅山武术亦是如此。梅山在春秋战国时被称为“梅山蛮之地”,方圆千里,广谷深渊,高岩峻壁,绳桥栈道,民居十洞之中;梅山峒蛮“食则引藤,衣制斑斓,言语迷离,出操戈戟,居枕铠弩,刀耕火种,摘山射猎”。为了能在严峻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梅山峒蛮必须使自己具有强健的体魄和翻山越岭的奔跑能力,并不断改造和创新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器械工具,学会和掌握符合实际需要的格斗动作和方法,这是梅山武术的萌芽。

梅山武术起源于湖南省梅山一带,以今天的新化县、安化县为中心。新化奉家山古为梅山腹地,山高林深,地形闭塞,“旧不与中国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奉家山百茶源梅山峒蛮黄金诚在长期的狩猎实践中创造、改良,总结出各种格斗技术,形成“巫傩手诀”体系。黄金城身怀九门民间技艺,他将“巫傩手诀”体系传给了第四个儿子黄伟光。

在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中,百茶源茶叶形成了独特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茶道、茶俗、茶礼、茶歌、茶调等茶文化,全村村民群众都有种茶、饮茶、以茶待客的习惯,并在各种祭祀之时必用香茶。

山外车鸣声不绝,山间铃响马帮来,这是对茶马古道的描写。据史料记载,五代毛文锡《茶谱》云:“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渠江始于新化,经过溆浦、安化,流入资江。渠江之源就在新化县奉家镇境内百茶源。百茶源是米茶等贡茶和中国名茶“月牙茶”的原产地。

在百茶源村月光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伸向淑浦中都镇,伸向隆回小沙江镇。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茶马古道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也有了百茶源村的马趾印地名。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百茶源村的茶文化,是该村重要的非遗。现在,百茶源村的农家乐,同时也是一个茶水间。占据最大空间的是一个能坐十来人的大茶桌,桌上摆着成套的茶具,靠墙是一溜排的热水壶。茶桌后是各种自产的茶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品类齐全。游客们可以坐下来泡茶闲聊,也可以用自带的旅行杯泡好带走。

如今,湖南月光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荣获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军企业”称号。月光茶业研制的“月光红”,在 “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上斩获茶王奖,入藏中国博物馆 。

在百茶源,流传着王公公的神话故事。王公公即王君发荣,新化县石冲口镇落马桥村温桥人,百茶源村刘姓人的外甥。

相传,四百多年前,王发荣因为贫困,终生未取妻子。他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奉家镇瑶公界的二舅家里。二舅要他学一个营生的手艺,他怎么也不依。后来他爱上了巫术,学会霸斜,即施行巫术,报复或教训他人。二舅无法,只好劝他去四川峨眉山去学习法术,他依从了。

三年后,他学成回家。回家后,定居二舅家。一次,一刘姓人的妻子生产孩子,一天一晚后,只见婴儿的头顶,硬是等不来婴儿出阴门!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有人想到去王发荣那里讨碗水。王发荣正在抽旱烟,面对来者的急切表情,他着得没事一般,待抽完烟,才问:“什么事?”来者说明了来意。“我又没有霸斜了,找我有什么用?”来者起身告辞。“慢!”他又留住了来者。他划了一碗水,嚼了一口草药给来者,嘱咐他把水让产妇喝下,药敷贴产妇肚脐上。来者遵办,产妇才过一刻钟,顺利产下婴儿。主家酬谢,王发荣只收了公鸡等敬菩萨用的东西,拒收银元。从此,王发荣成为刘氏族人心中的活神仙。

二舅死后,他跟着二舅的满子,他的表弟生活。他一百零八岁那年,上山采草药未归,表弟没有找到他,也没有找到他的尸体。后来,他给表弟送了一个梦。表弟梦见他在一个岩洞里躲雨,满脸血迹,仰天大哭,待要问个明白,却被妻子的梦话惊醒。不久之后,这山寨有了一种传闻,说是金家溪后的大山顶上,每天黄昏后都传出一位老人的哭声。第二天晚上,表弟上了那山的顶峰,真的听到了一位老人的哭声,那分明是表兄的哭声!他迎着哭声,走到一个岩洞前,哭声嘎然而止!他在那个岩洞里发现了表兄的旱烟袋!接着,表弟召集刘氏族人商议,在那个岩洞前建立了一个“王君发荣”庙,并打了三天三晚庙醮。

一天,表弟的儿子,即王发荣的表侄,上山干活,不慎被毒蛇咬了右脚跟。表弟上山找到儿子时,儿子的右脚已经肿胀得水桶般大!他背着儿子回到家里,刚一进门,只见神龛上闪现金光!才一眨眼,金光到了门前的山里。是王君发荣显灵无疑!他想。他放下儿子后,去了屋外山里的金光处。奇怪,那里丛生着那种祖传的治蛇咬的草药!紧接着,王君发荣显灵的故事在刘氏家族里传开。

表侄后来迁徙报木村,带着王发荣的旱烟袋珍藏着,且代代相传。又过了百多年的一年春天,奉家山一带流行一种病毒,人人身上都长满一种奇痒难耐,流脓不止的小疮,只有表侄的后人没有!刘氏族人都认为是王君发荣保佑。于是,哪家有病,那家就会在自家神龛前烧纸点香,摆放雄鸡酒肉敬王君发荣公公。据说很灵验。相传,一刘姓媳妇患了癫痫病,其丈夫给王公发荣打醮三天三晚,求王公指点草药。打醮结束后的第一天早上,只见一朵白云飘进堂屋,主人来不及反应,神龛上就座着王君发荣的金身像!主人烧了一座纸,金身像跳出大门。主人去追,金身像又跳。再追再跳,追一程跳一程,直追到大山深处冒出一丛草药!主人让妻子吃了那草药。药到病除,且没有复发。主人辞世前一年,动用所有积蓄,请来处士,雕塑了一尊王公发荣金身像,供奉在神龛上。

因为争地盘,一户刘姓人家与一杂姓人家打了一架,且刘姓人家赶走了那杂姓人家。那杂姓人家也很迷信,蓄意破坏刘家的神灵。乘家人外去劳动,杂姓人家的一个小子,将一碗狗血泼洒在王公发荣的金身像上。当晚,王公发荣给刘姓族老送了一个梦,要求刘姓人做一个轿子,再用轿子抬着自己去各家各户显灵,但没有说明要求这样做的原因。从此,报木村有了抬王君发荣轿子和说法大同小异的故事。

轿子上安了一支篾笔。两个人抬着王公发荣的像,去需要某种草药的人家。抬轿的两个人只要抬着,无需用力,王公公手中的笔就会自己在地上划,或划出草药的名称,或划出扯草药的方向。但是,有一天,王公公像被人偷走。相传,偷走王公公相卖钱用的人,再活不到一年,被毒蛇咬死。

如今,沿着百茶源村平平仄仄的石径走进山寨,你会发现那一丛丛翠绿,多像一个个临水梳妆的村姑。有候鸟在上面清丽歌唱,一行白鹭悠然飞向又高又蓝的天空。

走进百茶源村,你会发现红军桥、弯弯山道上的新老印痕均在,而板屋上那些黛色的鱼鳞瓦,正蛰伏着一缕缕渐行渐远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