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岳的头像

武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1
分享

埇北的生命记忆

 

武岳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时而风和日丽,春和景明,时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生命充满了灵性,可见可闻,可亲可触,可感可知,可尝可嗅。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可赞可颂、可愤可恨的生命,常以字符、音符、画作、服饰、器具等形式一脉传承下来,让我们后人得以近距离感受到那时的生命脉动。

埇桥区,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的城区。以其前身宿县的县治城关镇所在地为界,其北称埇北,其南称埇南,埇北、埇南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其地理面貌、民风民俗、农作物种植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正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是此意。

沿着市区淮海路一路驱车北行,不多远就来到了宿州市新汴河水利风景区。她位于宿州市城区北部,结合新汴河治理工程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始建于2012年的宿州市新汴河水利风景区西起京台高速、东至宿州闸。据网上介绍,其“主景区3.9公里,面积220公顷,设1个演艺广场、8个水上游乐码头、7个文化广场和2个儿童乐园”。

目前淮海路以西、拂晓大道以东区域已经建成,淮海路以东,京沪铁路以西正在建设中,新汴河景区已成为成为集观光、休闲、健身、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成为宿州市民乃至周边地区百姓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观赏完新汴河风景区的花海群雕,我们一路沿着206国道驱车北行,来到了符离镇。

符离镇作为宿州乃至整个皖北地区的历史名镇,因北有离山地产苻草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存有许多历史名人留下来的遗迹。例如,符离北境的丘陵因为上有历史传说的“黄花洞”而被称为“符离黄山”,很多外地来的朋友在本地人谈及此地时都不明就里。

古符离村东北二里处的濉水南畔,有一片高台宅基地,当地老百姓叫白堆,这就是唐代诗人自居易故居——东林草堂遗址。白居易十一岁随家迁居符离,住毓村东林草堂。十六岁在符离濉古南原写出名扬四海的绝句《古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符离镇东五里处灵寺乡有个黄花洞村,村东有山,山腰有一古洞,因此地有黄花仙女的传说而得名。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此地观看了黄花洞,并留下一首诗:“草色青青云色霞,黄桥湖畔几人家。孤家面临黄花洞,未见黄花见杏花。”大芳寺隐于符离尖山之北,夹沟五柳之西,符离、夹沟、滩溪、萧县交界处的深山老林,依山而建,环境优美,风景极佳。此寺建于何时已无从考究,只有残碑上记载着唐王李世民重修过。

濉河是秦汉以来宿州至徐州古驿道的必经之地。不知是何年月,古驿道与濉河的交汇处建起了一座石拱桥。元末明初,由于社会动荡,石桥垮塌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修复。据网上资料介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时任宿州知州在此处重新修建了一座五孔石拱桥。修建此桥目的,可能是为了方便到城北七十里的新丰里祭祀马皇后父母。到了弘治十六年(1504年),此桥度过了百年岁月,桥梁开始倾圮,桥下面的石拱上苔藓斑驳,俨然成了危桥。时任知州黎熙“征募良匠,陶甓炼垩,密筑深甓煅灰,以固其址;排石以壮其基;下列五洞,以防潦水之冲。”(明嘉靖《宿州志·建设志·桥梁》)经过除险加固,该桥再次焕发了青春,为奔波在这条驿道上的游子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历史上的宋金对峙时期,曾经在符离镇附近发生过一次宋金符离之战,这是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据史料记载,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四、五月,张浚部署李显忠与邵宏渊两军十三万北伐,复灵壁(今属安徽)、虹县(今安徽泗县),进据宿州州治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金纥石烈志宁率军反攻,宋军败入城中。

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名胜古迹,符离镇现在也有许多特产,如符离集烧鸡,和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锦州沟帮子熏鸡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鸡”,产销两旺。

我们驱车离开符离镇,沿着206国道继续北行,就来到了与之搭界的夹沟镇。夹沟镇同样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皖北名镇,她原名“青龙镇”,因地势“两山夹一沟”,久而久之改成现名。

夹沟镇的西侧有大五柳风景名胜区,北侧有曾给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屯兵喂马的草场村,这中间的一大片区域内,盛产一种独有的稻米,由流经此地的山泉水浇灌,名唤香稻米。

产于安徽省宿州市夹沟镇风景区呵泉灌区,稻种珍异,依水而生。曾被列为清 朝贡品,安徽名特产。据传,香稻米起源于宿州郫湖里村的野生稻种,被镇头寺的住持发现后移植到寺前水田种植,经天然泉 水灌溉,成熟后香味奇特。由于“夹沟香稻米”在煮饭的时候会发出扑鼻的清香,固有“一家煮饭十家香, 十家煮饭香满庄”之美誉,亦有民间诗人为“夹沟香稻米”提诗:“呵泉水秀地,镇头米漂香。”

夹沟香稻属浓香型,米粒修长,色如汉玉,不但是无公害、免淘洗的绿色食品,还是馈赠亲友、一享口福的美食佳品。

夹沟镇西北侧的大五柳、镇头、草场三村和周围的一些村庄山环水绕,春华秋果,夏叶冬雪,泉水终年不止,一年四季都是扶老携幼、呼朋引伴休闲旅游、度假过节的好去处。

该镇西北的草场村曾经作为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挥兵南下的马料场,驻屯军士,招募流民开荒种地,至今此地附近留下了许多与此相关的地名和民间传说。

镇北的前旺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皇后马娘娘的表舅武忠老家,其后人至今仍然生活在此地。

埇北属于黄淮地区,历史上兵戈不止,生灵涂炭,天气多变,多少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生活就是“一团麻”,就是那一团“解不开的乱疙瘩”。生命在夏暑冬寒的悲苦交织中愈加顽强、坚硬,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又像埇北山上的石头,即使被洪水覆盖,即使被蝗虫成群结队中遮蔽,即使土地龟裂咧着“大嘴”,也迅速适应,在水波中翩翩起舞,如同水中仙子般,在铺天盖地的蝗虫群中尤作困兽之斗,在干旱的土地上依然认真做细致地摆弄着晒蔫了的庄稼苗。

与夹沟镇北境相邻的就是曹村镇了,她也坐落在206国道旁。曹村镇境内的闵祠村里有闵子骞祠及墓,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静,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措施的逐步落实,当地正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对现有的古建筑进行保护、改扩建,力图使此地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之一,同时也能给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造福一方百姓。

在“安徽北大门”的该镇三环村头,有一座古老的三环桥和一株巧成奇趣的古树枫杨树。据当地村民世代相传,这座桥建于明中后期。在三环桥下,桥宽3米许,长10米许,桥三孔,南北走向,桥中孔东侧上有一枫杨树,高十二三米,枝叶繁茂,虬劲斑驳的树干刻满沧桑,成为历史留给后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这种“树驼桥、桥驼树”的奇特景观既给它带来了络绎不绝的前来观赏的游客,也使它成为许多文人墨客抒情达意的对象。

穿行于埇北大地抚往追昔,思绪万千,不禁有初唐陈子昂在他的《登幽州台歌》里的体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埇北大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情一景,早已伴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一粥一饭化成了埇北人民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滴血汗,每一份硕果。

埇北的历史是厚重、博大的,她的今天和未来是不可限量的。如今,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埇北大地在改革开放的富民强国的旗帜下焕发出了新的勃勃生机。悬在埇北人民心里的壅塞湖已然成为造福下游百姓的水库,紧抓水利、水土治理不放松,让埇北人民“靠天吃饭”永远成为了历史;新汴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大五柳风景区花果飘香,游人如织;闵祠古建筑群迎来新生,即将成为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的重要阵地;京沪铁路、京沪高铁连接南北,高速公路、国道自由出行,县域公路、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密如织网,连接每家每户;电动车、小轿车、大货车飞速奔跑,保有量和更新率持续增多......在党和政府的富民强国政策的指引下,古老的埇北大地迎来新生,焕发出光彩夺目的生机,埇北从此真正成为“山清水明 钟灵毓秀”的人间乐土。

生命的意义在于新陈代谢,“一朵花儿开就有一朵花儿败”,但她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不是旧瓶装新酒,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换骨脱胎。千年风雪,千年冲刷,千年孕育,千年锤打,千年求索,千年抗争,埇北淘漉掉的是残枝与枯叶,沉淀下来的是生命的精华和人世的真理。如同在老君炉里淬炼了七七十九天的“齐天大圣”一样,埇北历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久不息的淬炼与捶打,其生之欲望愈强烈,生之定力愈坚强,生之空间愈宽广,生之内核愈坚硬。埇北是命运多舛迎来新生的时代缩影之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