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岳的头像

武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3
分享

清白情缘 一世何求 ——说说白菜

白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它绿叶清翠,枝梗雪白,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物美价廉,可与多种肉类或其他蔬菜相配,广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尤其是到了冬季,更是白菜热销的时节,大家买白菜都不是一颗一颗地买,都是成捆成捆的往家里的厨房或者储藏室里扛,生怕买少了买晚了不够吃的。冬天的储藏室里,绿白相间的白菜,青皮或者红皮的萝卜,再配上黝黑的煤炭,泾渭分明,煞是好看。难怪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百菜不如白菜”。

白菜,因与“百财”谐音,又长的水嫩可人,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老百姓用它来果腹,文人墨客也常以它做题材入诗入画,能工巧匠也常以精美白玉做材料雕之刻之。可以说,像白菜这种“人缘”这么好的蔬菜还真不多见。

名列“清初六大家’的恽寿平,曾经作了一幅水墨白菜画,仅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颗体态肥沃的白菜,上注题跋“不可使大夫一日不知此味黄涪翁语”黄涪翁就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号,其实黄庭坚还有下一句“不可使小民一日有此色”。士大夫是当官的知识分子,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当官的不能忘了根本,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记在心上,不能被荣华富贵所迷惑,要懂得安贫乐道的那份坦然;菜蔬有黄绿色表明很健康、有营养,老百姓的脸上若因为长期有菜色则因为饥饿、营养不良,是当官的失职,更是国家的危机。一颗水墨大白菜,配上一句含义深刻的题跋,可谓相得益彰。

无独有偶,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朱耷,晚年自号八大山人,也曾经画了一棵水墨白菜,葱绿丰满的白菜也因为他所经历的家国之变也变的消瘦不堪,显得营养不良,正应了那句话“伤心人别有怀抱“。

齐白石老先生以画虾闻名于世,但是白菜也是齐老先生喜爱的作画题材,曾有《白菜冬笋图》《白菜草菇图》《白菜蚱蜢图》。他曾给友人的一幅白菜扇面中题到“他日显扬,勿忘斯味”,与“苟富贵,勿相忘”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次一个客人带着卤肉到他家做客,这卤肉的外包装上就是白菜,齐老先生不舍得扔掉,吩咐家人洗净做成菜。

齐老先生画白菜,吃白菜,民间也流传着他与小贩换白菜的传说。一年的冬天,齐老先生生活困难,家里买不起菜蔬,就画了一幅白菜,拿到街巷里想和卖白菜的小贩商量一下能否交换一下。这小贩一听说,上前摸了摸齐老先生的额头,意即“你是不是发烧了”之意,齐老先生未能如愿。若真如此,这小贩真是亏大了——据最近国际上艺术家真迹的拍卖价格,齐白石的画作已经超过了毕加索,成为世界身价最高的画家。

白菜不仅如画,也进入了雕刻家的目光。

1525年,江西人徐九思到江苏句容做官,为了提醒自己做个清官,在衙门口立了一块“白菜碑”;无独有偶,1616年,江苏人査继良到江西铅山做官,也在衙门口立了一块“白菜碑”;虽相隔近百年,这两块碑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为吾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不有此色”

很多人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首先要看的就是与“毛公鼎”“东坡肉形石”齐名的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据说是清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原来摆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宫的永和宫。翠玉白菜由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帮,菜叶上头还有两只小虫,一只是蚱蜢,一只是蝈蝈。这棵白菜与真白菜一样大小,滋润新鲜,许多人到台北“故宫”,第一个要看的就是这棵“菜”。 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的作品,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经常出现体现这种寓意的诗句。可是现实生活中,这颗“翠玉白菜”并没有给它的主人带来幸福,更没有带来子嗣,光绪皇帝喜欢的是瑾妃的妹妹珍妃。尽管如此,它也给后人带来了艺术上的美感与愉悦。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就曾指出“要把艺术品从石头中解放出来”,由此观之,这颗“翠玉白菜”与其说是由工匠从石头中雕刻出来,不如说是由工匠从石头中“解救”出来。

自古以来,白菜就是下层老百姓喜爱的一种寻常菜蔬,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在自家的厨房里屯上许多,已备过冬之需。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白菜已不是老百姓冬季里餐桌上的主力军了,虽然如此,吃惯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人们,每次看到白菜的身影,都会忍不住回想起它的美味来,也不由得会想起过去那些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依然心向往之的旧日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