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岳的头像

武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11
分享

我家乡的风俗年味——“闹元宵“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即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

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也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进入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到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是过了大年。

"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一波节日,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真正进入新的一年。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当天,全民欢庆,特别是太阳下山月亮升起来之后的元宵之夜,更是热闹非凡。 "元宵节",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 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我们皖北地区,作为一个流传着众多仪礼习俗的地区,对元宵节非常重视。"闹元宵、闹元宵",关键在于一个"闹"字。大人闹、孩子闹;孩子闹过大人闹;"你方闹过我方闹,看谁会闹不会闹"。以闹为乐,不闹不快活。每年到元宵节这几天,各种民间传统艺术纷纷粉墨登场,锣鼓喧天镇天威,大人孩子踩街玩。踩高跷、跑旱船;抬花轿、揉铁花;大街小巷热闹非凡,捏泥人,吹糖画;村村庄庄,大街小巷,人声鼎沸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绝活手艺都会露一手。 元宵节这一天,最不能少的习俗就是赏花灯,赏花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夜幕降临,人们酒足饭饱之后,带着家人孩子,举着花灯,在亮如白昼的大街上溜达、闲逛。正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元宵节另一个不能不提的习俗是蒸面灯。

蒸面灯的灯芯是棉线,浇之以油脂,面灯的形状那是千奇百怪,其中十二生肖样式的面灯那是必不可少的,家里人谁的属相是什么就得吃下哪个生肖的面灯。蒸的时候还会不固定的在某个面灯里放上一角或者一元硬币,谁若是迟到了那是一个好兆头,能高兴好一阵儿,晚上睡觉也能做个甜甜的梦。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全民娱乐性活动,更是对古老传统民俗的传承。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秉承着先辈的教诲,年复一年践行着这种习俗,热热闹闹地送走旧年,开启新的忙碌的一年,长此已久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活动。过元宵节,拎花灯,点灯;猜灯谜、吟诗赋词,楹联对仗等种种习俗,在今天又添上了许多新的形式和内容与愿景;总之,元宵节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重要节日,它承载着许多人美好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