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
雨后的瀛洲公园,游人稀少。我踩着水影,漫不经心地游荡在公园北侧的广场上,古城著名的人文景观“尚义名区”牌坊就座落在这里。斑驳水影里的牌坊,朦朦胧胧,让人心生敬悯。可能是雨后秋高的缘故吧,这里清风习习,格外凉爽。
这是一座用大理石造就的牌坊,三跨式四柱顶天,六横梁雕龙画凤,南北两面装饰,图文并无异样;远望气势宏大,造型雄伟;近观华彩艳丽,石艺精湛;基座厚重,其四围镶嵌着的石刻浮雕,美轮美奂,雍容大雅,有水映荷花,蕉林烟雨,晴空飞乌,松鹤廷年等吉祥图案。
牌坊又叫牌楼,是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古时候,它的主要功能是宣扬封建礼教和标榜功德名利,同时还有昭示忠孝节义的意思。而眼前这座牌坊,却是纪念一位古代官吏为官清廉的丰碑,它的故事,流芳至今,正气凛然,催人泪下。
清代嘉庆某年的一天,绵绵秋雨,飘飘洒洒,打湿了远行人的薄衣行囊。此时,离任履新的茂名县知县胡国纲,携眷带幼,正行走在府城西去的南桥古道上,他时不时流连回望他勤恳服务了10年有余的高凉古郡。
胡国纲(1754~1806),福建明溪人,自幼聪颖,过目成诵、博览旁通,能诗善文、尤工书法,才略过人。乾隆四十二年,中丁酉科举人。朝廷特颁发“勒命之宝”,选调赴广东,先后任合浦、长宁、河源、茂名知县,崖州知州。胡国纲任茂名知县时,县衙的案头上挂着“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分则官不值一文钱”的条幅,告诫自己务守清廉,不义之财一文莫取,深得民众的爱戴。
茂名靠近湛江,临近大海,水运交通发达。各地官员商人往来络绎不绝,情况复杂。时有商人林源顺等人的百余艘货船停靠在琼南,海关官员疑该船队走私而暂扣。胡国纲闻讯速去实地调查,证实船队为正常海运,没有触犯大清法律,准予放行。众商人感激不尽,凑集礼金表示谢意。国纲拒收,叹曰:今取民一文,我为人一文不值。胡知县言行笃实、两袖清风,在茂名一带颂风四起,至今在民间中还流传着《胡县令卖水》、《义联送官》、《惩治税吏》等故事。
国纲一家八口,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四个未成年的孩子,月俸7石米。面对拮据的生活,他对家人说:较之于民,我不算贫,官清民接近,立身贵廉明。他严格要求家人,不准收受礼品,莫取昧心钱财。因为家境贫寒,孩子多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其次子炤书、四子洛书相继夭折。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胡国纲被提拔任职崖州知州。离开茂名那天,他身无余钱,连路费都捉襟见肘。众多士绅和民众获悉胡知县困窘,深为感动,大家相约赶来,为胡知县送行,并纷纷捐钱捐米给他作路费。于是,便出现了《茂名县志稿职官志》中记载的情景:“乡民饷薪米不绝于道”。
胡知县得群众捐资,很快就筹够了赴涯履新的盘缠,多余的他一分不贪,如数退还给众乡亲。离开时,民众夹道欢送父母官,胡公感慨万分,于城南古榕树下即席撰联赠予府城众乡亲,表示谢意,联曰:
愧我难登循吏传,此邦真有古人风,
横批为:尚义名区。
胡国纲任茂名知县期间,为官清廉,除恶肃弊,一心为民,政声卓著。他在即将离开他深深地爱着的异乡热土和朴实厚道的乡民时,却不忘褒扬茂名是一个崇尚仁义的地方。循吏,就是奉职守法的官吏,民间叫清官。《史记·循吏列传》专门褒扬这些官吏,能录入其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模范公务员了。而胡国纲却很谦虚,说自己感到惭愧,做得还不够,距离循吏的标准还相差很远;“此邦真有古人风”,如果要表扬的话,就表扬茂名的乡民吧!这个地方真是民风纯朴,你做了一点好事,他们都不会忘记你,而是感恩你,十足古人的风范。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个为官者的政绩如何、名声好坏,于离任之时,看百姓的举动,听街头的闲谈,常常就是最真实的评价。嘉庆元年,清廷特颁《诰命之宝》,称誉胡国纲为“亲民之吏”,诰授奉直大夫;之后的《明溪县志》、《八闽通志》,都将胡国纲编入“循吏传”之中。胡国纲长期废寝忘食,清理政务,积劳成疾,于清嘉庆十年(1806年)八月二十日病逝,享年52岁。
为纪念胡国纲廉洁为民的高风亮节,当年乡民们在城南附近,集资兴建了“尚义名区”牌坊。可惜原味的景观早已灰飞烟灭。如今,200多年过去了,还是为了褒奖清廉,崇尚仁义,政府在瀛洲公园重建了“尚义名区”牌坊。
当年胡知县书赠乡民的对联和横批,被镌刻在牌坊之上,金光闪闪,耀眼夺目。默念着这些浸透着岁月醇香的文字,我想,当下屹立于此的“尚义名区”牌坊,并不仅仅是一道壮丽堂皇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