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
花船在半空中浮沉起落,船底下人头碰人头,肩膀挨肩膀,淋漓的汗水、哑沙的吆喝与旺盛的激情粘稠在一起,融汇成欢乐的海洋,他们坚信,今天扛船摇船,越勤力,越虔诚,明天就越会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
——题记
城里的年例热闹非凡,那些游神队伍浩荡壮观,那些歌舞大戏也十分精致,但对比乡村的年例仍让人觉得空间夹窄,色彩单调,是因为缺少了田园的背景和乡野的底色?还是因为没有火龙绕天的豪放和烟花腾飞的瑰丽?总之,横看竖看,城里的年例都不及乡村的年例古朴、粗犷、激情……
如果你看了号称“茂名第一年例”的高州沙田镇忠平社的年例,你就知道什么是最激情澎湃,最荡气回肠,最令人难忘的乡村年例了。从千年古城高州西行过鉴江红荔大桥,沿江而下十几公里就到了沙田镇。忠平社就在沙田圩边,一条近年新修的水泥村道,悠长弯曲,穿过绵绵延延的龙眼树林,绕过一幢幢农家新楼,连结着社里的水口、新村、山翠园、山背、塘仙、黄泥洞、塘湖等7条自然村,在这片民风淳朴、盛产金牌龙眼的沃土上,每年都有数万人参与年例盛会。
正月廿一年例那天,村村鼓乐喧天,摆醮敬神,户户大排筵席,高朋满座。乡村的地堂(晒谷场),在这天被升格为“门首”,浩浩荡荡的游神队伍天未光就开始恭请诸神,按早门、朝门、晏门、晚门的顺序,巡游到各村的门首,探蘸祭祀,捉妖除害。同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轮流在各个门首上演,有荡菩萨、醒狮、舞龙、武术、鼓乐、技艺、烟花、火把等,其中最负盛名、最具民俗风情的就是花船大巡游,因为钟情那条闻名粤西的大花船,央视《故乡》栏目,曾持续三年报道忠平社年例的文化盛会。
下午大约3点,春阳热辣,我来到晚门塘湖村,只见村边宽敞的地堂上,人潮涌动,社民们正在恭候诸神,等候花船,其中有不少是外地游客和慕名而来的摄影者,我还看见几个不同肤色的外国人,他们一边照相、录像,一边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村民们正在大捆小捆地往堂屋里运送鞭炮,我走近看了看,天啊!重重叠叠,红红绿绿,足足一屋子的“电光炮”,负责登记看管的老伯说,这些鞭炮是晚上送神用的。村道旁,地堂边,用竹木搭起的一排排架子,又高又长,上面垂挂着一串串鞭炮,缠缠绕绕,密密麻麻,就等神的驾临而惊天爆响。
忽然由远渐近传来密集的锣鼓声和摇天撼地的铳响,有人大声叫喊:“神来了——”举目往村道那边望去,只见五色牙旗飘扬处,几百人的游神队伍,护着冼太夫人和众神仙,抬着大花船,踩着远古气息的步伐,往地堂这边缓缓而来。人们如潮水般涌过去,呐喊声、助威声、欢呼声、鼓乐声、爆竹声响成一片。此情此景,仿佛远古的春天,黎民百姓欢欣鼓舞,夹道欢迎冼夫人大驾亲临本村门首。人们相信,让神巡游村庄,能扫除五鬼六害歪风邪气,带来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那张号称“高州年例第一船”的花船,真的是庞然大物啊!就像一艘军舰,由30多名赤膊后生用肩扛,用头顶,用手托,还要用绳子套住高高的船楼,两边拉紧,保持平衡,才能蹒跚前行。花船绕地堂转圈时,又不断有狂欢的人群插进去摇船,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到欢乐在今朝。花船在半空中浮沉起落,船底下人头碰人头,肩膀挨肩膀,淋漓的汗水、哑沙的吆喝与旺盛的激情粘稠在一起,融汇成欢乐的海洋,他们坚信,今天扛船摇船,越勤力,越虔诚,明天就越会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
我们常见的年例花船,轻便细小,多数是两个人就可以抬走,而忠平社的花船却有10米长,5米高,重量过吨,船身画有花纹图案,三层船楼上插满三色纸花,任人采摘。据说,黄白红纸花,分别代表财运、生子、生女。我看见,可保佑生子的白花最抢手,早就被那些媳妇和家婆摘得所剩无几了。纸船明烛照天烧,花船再美丽,最后都会被烧掉。为方便燃烧灭鬼,花船都是用竹木纸等易燃材料制成,但又要结实耐摇,所以没点技术是制作不出来的。
沙田镇刘师傅是制作花船的高手,他的技艺是从祖辈那里传承的,远近许多年例的花船都出自他手。宗平人每年春节前,都会循例到刘师傅那里订造花船,年例前,刘师傅就将船架、船身、船楼、纸花等组件运到庙前,拼装成花船,交付忠平社使用。现在,传承这一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傍晚时分,“晚门”的祭祀很快掷得“胜珓”,神仙即将启程回庙,年例头、鼓手、旗手、吹号手等聚集列阵,精心做好菩萨回庙的准备。天黑之后,数万忠平社民高举着熊熊燃烧的竹筒火把,浩浩荡荡地加入到恭送冼太诸神回庙的队伍。一路锣鼓喧天,一路鞭炮齐鸣,一路大铳动地,一路烟花璀璨,人在夜色里行走,火在半空中飘飞,那一道道悠长弯曲的火龙,衬托着大花船,翻腾着,摇摆着,在春风吹绿的田野上蜿蜒游动,延延绵绵,如千军万马在涌动,又似天上银河牵落人间,壮美极了。
普罗米修斯将火带给了人类,人类将火演绎成了传奇与艺术。数以万计的火把,它照亮的不仅是神灵回归的道路,也照亮了忠平社万千社民的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