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寇建斌的头像

寇建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1/22
分享

《古诗里的雄安》出生记

2017年4月1日(农历三月五日),于雄安,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正是万物萌发的暮春时节,新华社播发的一条新闻,对雄安三县的冲击力不亚于一场重度地震。身处震源附近,那种巨大的冲击波,依然令人头晕目眩,坐立不安,彻夜难眠。

那时便想,生逢其时其地,应该为雄安做点什么。想来想去,作为一介书生,所能做的还是为雄安写点什么。

此时的雄安,对于这个世界上许多人来说,还只是一个生疏的名字,一个概念,一块还未开垦的处女地,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就连三个县的地名,也许都还十分陌生。

这年的4月26日,保定市作协在安新召开文学创作研讨会,我应邀参加。会后特意逗留了两日,走访了白洋淀淀区和北张庄村、小阳村、大阳村等规划核心区的几个村子,亲身感受了一番新区规划给这方土地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行走在这块古老的、即将焕发出新的旺盛活力的土地上,我想,雄安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注定了新区建设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知其今世,必晓其前世。洞悉其前世,对于今世及来世的发展,当大有裨益。因此,当前最需要的便是挖掘雄安的历史文化,增进人们对其历史文脉的了解,为新区建设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撑。作为当地的一个文化人,我自然知晓些许雄安前世的知识。然而,当我撩开雄安历史的一角帷幕时,才发觉这一小方地域的历史是如此庞杂。如同置身一个随意摆放、堆积如山的货场,不知道如何在这无序的货场中如何找到我要的货物,然后装运上车,送给我要服务的客户。就在我踟蹰游走于货场无从下手之际,我的同学、现任望都县政协主席的何任道约我参与编纂一部有关雄安的诗集。他说,已经搜集到近千首古诗词(后来实际搜集到的要远远大于此数)。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可否从古诗词入手,用古诗词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起这一长串历史,使之变得有序,并有些深度。

我开始进行尝试。这于我来说,无异于举着一把还没开刃的镐头去开垦一块荒僻的生地。这个小小的地块,根根蔓蔓,纵横交错,竟然连结着整部中国历史。由于学识浅薄,只得临时抱佛脚,翻阅大量的历史书籍和文献资料,恶补欠缺的历史知识,以及关于古诗词方面的知识,试图在弄懂弄通的前提下,通过一首诗或一首词解析或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这个过程推进得十分缓慢。对于一个非专业者来说,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的滋味很难熬,中间几次停滞,险些放弃。而当把石头推到半山坡时,即便我没有西西弗斯的神力,我想无论如何也要推上去。其实,当真正进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看到那些已经逝去了的风景,领略那些已经消失了的风情,你便会流连忘返,沉醉其中。那是一种别样的风景,那是一种迥异于今的风情,或沧桑雄浑,豪迈悲壮,或典雅富丽,旖旎多姿,或波谲云诡,变幻莫测,或乖张霸蛮,稚拙有趣……总之,这时所看到的不再是虽然制作精致、却莫名其妙的图片,而是虽然粗糙简陋、却鲜活生动的三维动画。

这样的风景和风情时常令人驻足沉迷,而我的工作却需要尽快从一个刚刚熟悉的场景赶紧转换到另一个陌生的场景。在场景的连续转换中,下起了一场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四天,宣告了一个秋天的结束。我也在这场绵绵秋雨停歇之后,结束了我这次在雄安历史风景中的长途漫步。

此书参考了诸多历史和文学研究成果,雄安新区的许多同学朋友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史志和资料,最后又蒙台海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使此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与读者见面,在此诚致谢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