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海峰的头像

曹海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1/16
分享

生命的重量

       11 11 日晚,在合肥市经开区的一个小区,13 岁女孩小雅从自家阳台纵身跳下,结束了花一样的生命。

编前会上,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线索。有时候,它只被视作几百字突发新闻的梗概,不起眼地窝在一长串线索的尾部。

可昨天下午,记者报线索时提到,“女孩9岁时失去了亲生母亲,而11号这天正是她母亲的生日。”这个细节,引起了一阵唏嘘。于是,会议建议记者补充采访,深入这个不幸的家庭,尽量捕捉细节,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13岁的鲜活生命。

今天早上,报纸刊发了记者采写的这篇《痛!合肥13岁女孩在亡母生日当晚坠亡》。

    稿件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些细节:

1、邻居印象里,小雅平时不太爱说话,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活泼、好动。居民陈女士说:“我见过她,长得挺高的、很耐看,但她平时不讲话,性格很内向。”

2、在一楼开超市的孙奶奶说,印象中小雅胆子很小,“她来我店里买东西时,说话声音特别小,我跟她说声音大点,才听清楚她说‘买方便面’。” 因为知道小雅的身世,孙奶奶曾鼓励过孩子:“我告诉她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才能找份好工作。”

3、因为家庭原因,小雅的生母在2014 年喝农药后不幸离世。小雅父亲后来再婚并有了两个孩子。

4、事发的当天下午,父亲和小雅在家因上学的事发生了争执,小雅两次去阳台要跳楼轻生,父亲说:“她说要跳楼,我把她拉着没给她跳!‘我把你养这么大,你跳楼了,你对不起我’。”

5、阿婆说,事发时自己正在削茄子,“削到一半,我看到她搬了个椅子到阳台上,关上了阳台门。我心想去阳台上不冷吗?就赶忙跑过去喊她。喊了两声,看到她站在椅子上翻下去了,已经来不及了。”

6、昨天上午,在小雅的住处,记者看到手机充电器还插在床头插座上,书包、文具袋、练习簿、数学书等还摆在书桌上,书桌的玻璃下,有一张铅笔写的学习计划表。

    很多同事跟我说,看过这篇稿件,不知怎么,心里觉得很堵、很痛!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决绝地走上了不归路?稿件中的诸多细节,或许能从某个角度提供答案。对那些在迷茫中徘徊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这些细节触发的,除了疼痛,或许更有警醒。

就专业角度而言,这显然算不得一篇题材宏大、写作精致的重磅报道。在新安晚报数以万计的社会新闻稿件中,它只是极其普通的一条。但是,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高度表扬了记者,因为他是“带着感情来写的”、“稿件体现了生命的重量”。我跟同事们说:“当我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时,笔下的文字就一定会格外有力”。

细想想,一条鲜活的生命倏然而逝,这世间有几人曾留意过她?她那么胆小,那么孤独,弱小得几乎等于零。可我们做记者的,遇见了她。遇见她,就决定了我们有责任去直面她、关怀她。如果媒体不引领着人们去注视这个孩子,引领着人们设身处地靠近这个家庭去感受、去探寻、去思考,那么,过不了多久,这世间所有的人包括小雅的老师、同学、邻居甚至小雅的亲人都会忘了小雅,忘了她曾来过,忘了她在我们的身边鲜活过13年。

这件事,让我禁不住想起11年前我们报道的《公交车轮下的追问》。

       2007年春的一天清晨,一名高中女生在上学途中被一辆疾驰的公交车夺去了生命。一起看似普通的突发事件,最终在新安晚报以五个整版呈现,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季洁冰,不再是彼时公交车祸档案里的一个数字,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着无限梦想的花季少女、一位父母眼中的乖女儿、一位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季洁冰遭遇不幸的那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日记。今天上午,和同事们谈论小雅时,我跟他们分享了这篇日记:

 

《写给一个陌生的女孩》

孩子,直到此刻,叔叔并没有见过你,也不知道你叫什么。但是,今天一整天,叔叔的心一直在为你流血。

清晨七点,叔叔在上班路上接到一个报料电话。你知道,搞新闻的,每天都会接到一些这样的电话。电话说,十几分钟前,长江西路和长丰路交叉口发生一起车祸。一辆公交车撞倒了一名学生,那学生可能不行了。

碰巧,那会儿,叔叔的车正在经过那个路口。叔叔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路边,好多警察在来回走动,斑马线附近有一滩殷红的鲜血。叔叔没有看到你,你一定已被好心的人们送走了。你不在了,而那抹刺目的鲜红,却像把锐利的刀,在叔叔的心口上深深划过。

孩子,也许昨天你还在读着叔叔为之倾尽心血的报纸,报上说,今年前四个月,这座城市里已有九条鲜活的生命在公交的车轮下逝去;也许吃早饭的时候你还在惦记着这个五一你有没有机会和同学一道出去玩玩,暂时放下沉重的学业;也许二十分钟前你还在自行车上惦记着考分,今天是期中考试成绩公布的日子;也许出事前的那一刻,你还竭尽全力要抓紧手里的书包,那只包里,装着你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你有着那么多的梦,而它们却在这个普通的清晨被辗得粉碎。

孩子,你不知道,叔叔是以多么沉重的心情走向办公桌的。安排记者去现场时,叔叔特别交代,一定要把那抹刺目的鲜红留在镜头里。后来,叔叔知道,你在八中,读高二,记者到你的教室时,你的座位空荡荡的,你的好多同学都不知道一向按时到校的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九点多钟,记者电话给叔叔,说要去见见你的父母,叔叔的心里十分难过和不忍。叔叔可以想象,你的父母在面对一场多么不可信的噩梦,他们的眼睛里,也许已经没有了泪水。他们比叔叔大不了几岁,他们怎么能相信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自己会失去一切,会失去整个世界?

孩子,你不知道,四年多以前,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叔叔失去了一位最要好的同事。车祸发生时,那位姓汪的叔叔正在采访“希望工程”的路上。几个小时前,在报社的楼梯口,他微笑着跟叔叔说:“下午有个采访,晚上就回来,不耽误明天的版子。”他的口气是那么平静,让叔叔至今也无法相信,这竟是一次生死别离。

孩子,你不知道,当叔叔亲手把汪叔叔遇难的消息放到第二天的头版时,那947个字里盛着多少泪水?叔叔的身边,再也听不到汪叔叔的笑声了,他就坐在我的左手边,那会儿,他的座位上,放着叔叔凌晨时买来的一蓝鲜花,黑纱上是叔叔亲手写的“兄弟,一路走好”,落款是“敬送”,卖花的人提醒说,应当是“敬挽”,可叔叔说,不,是“送”。在叔叔的心目中,汪叔叔永远是鲜活的,他跟叔叔一样,从贫寒的乡村来到城市,不停地奔走、学习、思考,为新闻理想始终坚守着良知、正义和责任。他和你一样,有着很多很多的梦,他还有个不到一岁的女儿。

孩子,你不知道,人是死不起的啊。叔叔全程参与了汪叔叔身后事的处理。那份伤痛,即使过去了四年多,叔叔也不愿也不敢回首。每年年关,叔叔都要去看看他年迈的父母,在叔叔的努力下,他的女儿上了一家条件不错的幼儿园。记得最后告别时,当时不到一岁的女儿哭着喊出了一声“爸”,声音不大,可至今响在叔叔的心里。今年,他的女儿快上小学了吧,可汪叔叔永远也不可能和她分享成长的喜悦了。

孩子,叔叔决定把你作为一个震撼人心的符号放大,相信你一定能够理解。叔叔和同事们决定,明天用五个版来为你送行。叔叔并不是不知道,这只是一场普通的车祸,而叔叔希望,这关注车祸背后的黑色的五个版能提醒人们,你和那些在车轮下逝去的生命一样,不只是死伤统计表上的一个冰冷的数字;叔叔希望,这五个版能够警醒那些横冲直撞、“四月夺命十条”、备受市民怨责的公交车,能够慢一些更慢一些;叔叔希望,这五个版能唤醒那些漠视城市交通安全的人们,告诉他们,生命是有重量的,有时候会压得我们所有人透不过气来。

孩子,希望明天的报纸没有打扰你在天堂里的安宁。相信你一定能够理解,作为一个新闻人,叔叔这么做,不仅仅是要刻意做新闻,而是出于内心深处的一份责任。 

孩子,夜深了,你安息吧!                              

                                                                     2007426日晚2230

    我跟同事们说,做记者的,面对突发事件时,内心要始终守住一条红线,那就是:对生命要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或者说,对人物命运须有设身处地的关怀。这是常识。而常识,不会因岁月而改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