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一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江淮大地上就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
那雪正下得紧,纷纷扬扬,悄无声息。我却不管不顾,迎着那漫天飞雪,走出家门。但见那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顿时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这无边的雪景把我惊呆了,我竟一时手足无措起来。这时,不知从谁家阁楼上飘来了《红梅赞》的歌声:“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冬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动听的歌声。更让我感慨的是,歌中赞颂了红梅在这百花凋零时节,不畏严寒,傲然怒放的品性。我心中顿时油然而生对梅花的崇敬之情。
歌声惊醒了我这梦中人,是呀,我干嘛在这发呆呢?我何不来一次踏雪寻梅之旅呢?
这附近就有一座寺庙,我想,但凡洁净之地总得有几株梅树吧。我何不前去探寻一番,观赏一番呢?说走就走,踩着那厚厚的积雪,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路目睹着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喜滋滋地向寺庙走来。一踏进寺庙大门,但见满院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猫咪躲在墙角打盹,不见鸟雀,也不见香客的踪影,院子里静悄悄的。我把院子逡巡了一番,梅树确有几株,枝头除了零星的几个花骨朵,哪里也寻不着绽放的梅花,心中不免怅然若失起来。再看那主持,正点燃一炷香,双手合一低头默念着什么,祈祷着什么。我不愿打扰他,悄悄地退出,重又走进了那漫天的飞雪里。
我到哪去寻访我那挚爱的梅花呢?突然,我打了一个激灵,脑海中迅速飘过了二十年前的一幕。那时,我正是个文学青年,常与一班文友谈文论道。其中有个叫梅的女孩子,几次三番写信让我过去玩。虽说其时我们只是通过几次书信,还不相识,但盛情难却,我决定学校放假第一天就去她家。那时交通还不发达,我本是准备骑自行车去的。谁想也是遇到了新年之后的第一场雪。我便一路寻访,徒步二十多里来到一个小村庄。在一家门前,看到了几株梅树,轻轻地掸去枝叶上的积雪,便可看到那悄然开放的梅花了。那朵朵散发出清香的梅花,让我激动不已,爱恋不已。虽然冷风拂面,带来了阵阵寒意。但那阵阵梅香适时地沁人心脾,依然令我心旷神怡。
突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将我惊醒。我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清爽的长发,清秀的脸庞,清澈的双眸,还有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清新自然的气息,宛若仙子一般,着实把我惊呆了,竟一时无语。她倒不拘束,自我介绍起来。她叫梅,是爸妈的独生女,自费幼师毕业,赋闲家中,喜欢读书,喜欢涂鸦,希望将来能够当个作家。门前这几株梅花是她父母在她出生时栽的,所以她取名叫梅。
走进她家堂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她站在梅花旁的一幅照片,梅花映红了她那灿烂的笑脸,看上去清新而又脱俗,娇艳而不妖媚。她倒上一杯茶让我品尝,我刚尝上一口,只觉得一股无法言说的清香直入我的心脾。我说:“这是哪年的雨水,竟泡得出这么好的茶来?”她笑道:“不怪你,你说我们谁个不是个大俗人?不要说你,就是那些个城里的名人学者也未必能尝得出。这是我三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这几天才开的。”我一下想到《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和宝钗在妙玉处吃茶的情景,心里暗想这姑娘不简单,读过《红楼梦》,深深地按《红楼梦》上的路数出牌了。我刚将茶水喝去几口,马上停止,怕她笑话我是解渴的蠢物,或是饮牛饮驴。她又拿出习作让我看,一篇《咏梅》,又一篇《品梅》。都字字珠玑,很有才气。再一次令我刮目相看了。
我们又谈起各自喜欢的写梅花的诗词。梅说,她欣赏王冕的咏梅诗,不论是《白梅》和《墨梅》她都喜欢。说着,她自个吟哦起来:“‘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说:“我喜欢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不仅写出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性……”“还写出了梅花谦逊、豁达的精神风貌。”梅兴奋地接过我的话茬说:“我也喜欢这首咏梅词。”那天,我们谈了很多,什么诗词歌赋,小说散文,胡乱侃了一通。临别,她又折梅相送。说:“难得你也喜欢梅花,我们也算知音了。”我却无物相送,只默默地祝愿她早日梦想成真。
谁知从那一日一别,如今算来,竟有二十多年未见面了。虽说后来我也去过几封信,但都没有回音。如今她过得还好吗?又仔细一想,今日何不趁着这大好心情去拜访一下梅,欣赏一下梅花呢?
一路踏雪寻梅,一不经意二十几里的地就被我踩在了脚下。一看,那村庄还在,只不过只有稀疏的几户人家罢了。恰巧的是,梅的家还在。那几株梅花虽然被雪压着,轻轻地摇晃一下枝条,那绽放的梅花便露出了笑脸。仔细瞧那梅花,花朵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看看这朵很美,瞧瞧那一朵也很美。淡淡的清香一缕缕送入我的五脏六腑,顿时令我心旌摇曳。
“你是谁?是梅的朋友吗?”两位老人同时问我。我知道,他们是梅的父母。我说:“是,梅呢?她还好吗?”两位老人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是把我让进了堂屋。我一眼就认出了那幅梅站在梅花旁的照片。梅依然那么年轻,那么富有活力,那么清新脱俗美丽。老人为我沏了茶,说是梅离家时埋在地下的梅花上的雪水,算来已有二十多年了。我小心地吮吸了一小口,一股清疏淡雅的幽香流入我的心脾。我不禁脱口而出:“好香啦!”
“梅走了,算起来已有二十年了。”老人含泪道。原来,那年村支书要安排梅进入村小学代课,条件是做他的儿媳妇。那支书的儿子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梅哪里能看得上他?一气之下,梅跑出去打工了,在城里一所私立幼儿园里做代课教师。那一年,园长走路不小心,撞倒了一个孩子,把人家孩子的头撞破了。园长为了推卸责任,竟要梅和其他教师作假证,说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撞在墙上跌破的。梅认为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无需隐瞒。园长不同意,硬逼着老师作假证。梅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暑期,她为了散散心,和几个大学生结伴,到边远的山区支教。谁知,那天下大雨,梅在去支教学校的路上,一不小心坠入了山涧,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说完,老两口已泣不成声了。
“什么?什么?梅已经牺牲了?”
老两口哽咽着道:“已经二十年了。”说着,老人拿出梅在城里做教师时,发表在报纸上的两篇文章,我一看,正是那《咏梅》和《品梅》,再读美文,我泪如雨下。有谁能想到,那个曾经“气质美茹兰,才华馥比仙”的梅,如今竟然不在了?对于我来讲,真不亚于雪地里一个惊雷!
再瞧那满树灿烂的梅花,如今物是人非,真个是令人万般惆怅。难不成真应了那句古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应是“梅花依旧笑寒风”。
“梅不在了,就这村里人还不理解她,竟说她就是那个命,好好日子不过,跑那么远去送死。还说,你说她支教就支教啦?我还说她是人来疯呢。你说气人不气人?”老两口再度泣不成声了。
“他们那是胡说!”我怒不可遏。我心里明镜似的清楚。梅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个性的好女孩。她和那梅花一样都具有高洁的品性。瞧那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秀气,愈精神。梅和那梅花一样,都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告别了老人,我一路跌跌撞撞而归。我耳畔再一次地响起《红梅赞》的歌声:“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冬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哦,梅,我懂你!你,“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你,“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你,“一片丹心向阳开”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