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宝贵的头像

周宝贵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3/06
分享

悠悠故乡情

读罢王干先生的大作《人间食单》,心头情不自禁地泛起阵阵涟漪。虽说书中写的是美食,但我却从中体味到了那悠悠的故乡情。

王干先生写《里下河食单》一节,以写里下河一带的美食为主,恰巧的是,我市就与里下河毗邻,所以,我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也许是这层关系吧,我读《人间食单》一书,就觉得格外地亲切,因为书中提到的美食,竟有好多都是我熟悉的。它一下子拉近了我与先生以及先生故乡的距离。

说起这高邮的鸭蛋,不由得又勾起我对少年时代的回忆。那时的我正读初中,读到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心中竟不由得产生了共鸣的情感。我的家乡湖泊里、池塘里,就养有麻鸭,鸭蛋当然也有双黄的。每到清明前后,家家户户就开始腌起咸鸭蛋来,那咸鸭蛋也是质细而油多的。一到端午,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就都摆上了咸鸭蛋。端午吃咸鸭蛋,成了我们这一带的习俗。那一日,我在课堂上恍恍惚惚的 ,想自己咸鸭蛋吃得也够多的了,怎么就没品出那个味儿呢?怎么就写不出那个味儿呢?从学堂回到家,我立刻央求妈妈煮咸鸭蛋吃,我想亲自体验一下汪老先生笔下咸鸭蛋的滋味。我也学着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但见筷子头一扎下去,果真吱——冒出红油来。我赶紧伸出舌头,去品那红油味儿,一品尝,不由得开心地笑起来,心想,是这个味儿。如今,又读王干先生的《高邮的鸭蛋》,觉得又多了几分熟悉,又多了几分亲切,因为它又一次地触碰到了我心灵深处的家乡情愫。于是,我眼前又重现了母亲将鸭蛋抹上黄泥,粘上盐巴,轻轻地放入坛子里的情景;又重现了一群群麻鸭在水里捉螺蛳、小鱼、小虾的情景;又重现我们这些毛头小子在水里扎猛子摸到鸭蛋时惊喜的情景;又重现我们晚上用竹竿、柳条拍打水面赶鸭回窝的情景。这些情景早已积淀在我的记忆里,如今又被王干先生的《高邮的鸭蛋》给激活了。

说起这莲藕,又让我想起了少儿时代的许多往事。深秋时节,荷塘里的水见底了,正是挖藕的好时机。其时,天气已经转凉,人们光着脚丫踩在烂泥上,常索索发抖,挖着挖着,人们头上、身上就冒起了细细的汗珠儿来,如果你这时再挖到一条胖藕,那你脚上的凉意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远去了。那时可没有浅水藕,藕一般都扎得很深。顺着枯败的荷叶挖下去,要挖好深好长才能挖出一条莲藕来。有时,突地来一阵雨,人们赶紧摘片残荷去遮挡。那秋雨忽急忽缓,忽大忽小,打在残荷上,错落有致,细品之,确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难怪唐朝李商隐留下了“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么美妙的诗句。只可惜那时的我们懵懂无知,不懂得欣赏这美妙的情趣。三两天之后,偌大的一个荷塘,就被村民们给挖得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几乎面目全非了。人们挖到藕后,炒藕做菜吃的有之,煮藕当饭吃的有之。听父辈们说,在那困难的年月,那莲藕解救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哩。这莲藕的好,村民们可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过的。在那青黄不接时节,你不经意间望向荷塘,那被人挖过千遍万遍的荷塘,保你能看到还有人在那不停地翻挖烂泥,以寻找那可有遗漏的莲藕,一旦谁挖到了一条,他就会抱着那条莲藕,一路狂奔地跑向家去,似乎在告诉家人,他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夏季里,我们也会下到荷塘里,去采藕芽炒菜吃,秋季里,我们也会去荷塘里采摘莲蓬。这荷塘留给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啊!

说起螺蛳和河蚌,有好多事儿,我仍记忆犹新。那时,我们常常到湖里或池塘里去摸螺蛳和河蚌,或用虾罩去湖里或池塘里推,每次都收获满满。回到家后,我们就把螺蛳放在锅里煮,煮好后,把螺蛳盛到盆里,我们坐在凳子上,用针将螺蛳肉一个一个地挑出来。母亲回到家后,先把螺蛳肉洗干净,然后放入大蒜、生姜、辣椒、酱油、醋等佐料爆炒,再加水煮开。开饭时,母亲一揭开锅,那香气就四散开来。我们大口地吃起来,那螺蛳肉鲜鲜的,辣辣的,我们吃得是满头大汗。螺蛳肉很有嚼劲,越嚼越香。你可以想象,那时我们的馋相。有时,我们会用砖块将螺蛳壳砸碎,放入笼子里做诱饵,去捉黄鳝和泥鳅,一晚上能捉上好几斤黄鳝和泥鳅哩。湖里的河蚌非常多,我们都把它叫做河瓢。几个河瓢就可以做一盘菜了。母亲常常在河瓢肉里加粉丝,烩给我们吃。那个鲜,那个香,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小小的状如河蚌的,我们叫歪歪。一篮子歪歪,放在锅里煮,用针一个一个地把肉挑出来,能挑出两、三盘子歪歪肉哩。母亲常常把歪歪肉洗了又洗,也放入大蒜、生姜、辣椒、酱油、醋等佐料炒给我们吃,那肉也是鲜鲜的,辣辣的,我们也常常吃得满头大汗。歪歪肉也有嚼劲,但不如螺蛳肉嚼劲大,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细嚼慢品,反倒是,我们每次都嚼得余香满口。螺蛳肉或河蚌肉、歪歪肉好吃是好吃,但都不能多吃,吃多了,会闹肚子疼的。

君自故乡来,深谙故乡事。读罢《人间食单》,仿佛亲身游历了故乡一般,那悠悠的故乡情又一次扑进我的胸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