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笋叶粽子
昨天将公司发的一大箱稻香村粽子寄回了老家。突然想起好久没有吃过粽子了,也好些年没有做过粽子了。
老家那里粽子是笋叶粽子,那边一年到头也就吃上一次粽子。我们那边地处黄淮平原,不产大米,以前一年吃不了几次米饭,更别说用糯米做的粽子了。缺大米,但不缺笋叶。一到春暖的时候,家家户户竹个园的竹笋就悄悄从地下冒了出来,一天天长得越来越高。包在竹笋上长长的叶子也就脱落下来了,这就是笋叶。
小时候,很喜欢去竹园捡笋叶。置身在一片苍翠之中,听枝头的喜鹊黄鹂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换着叫来叫去,真是一种享受。特别是雨后,竹园的空气清新无比,脚下的泥土也十分柔软,走起来,像大地在给脚丫子做轻轻的按摩。捡到笋叶,细细端详,会看到笋叶两面很不同,外面很粗糙,遍布着灰黄的条纹,而里面却有一层白白的薄膜,有一股幽香,沁人心脾。除了竹笋之外,竹叶覆盖的湿润土壤里还会冒出一些白白的蘑菇。把蘑菇采下来,拿回家,蒸一蒸,撒点儿盐,拌上蒜末,浇上香油,倒也是不错的美味。
那时候,大姑还在。她干起活儿总是很麻利,不一会儿就捡一篮子。而我才捡了几个。她总会嗔怪着说:“瞧你瞎长这么个大个子。干活儿咋恁慢!”她说我,我也不生气。我就喜欢这样慢慢地捡笋叶,在竹园里多待一会儿。这么快就走,倒显得有些扫兴。
大姑隔三差五就会来我们家帮帮忙,端午节的时候,她会跟奶奶和我一起包粽子。我们先把糯米泡上,将笋叶洗一洗,到了快中午的时候就开工了。大姑干得很快,笋叶到了她的手里,三下五除二,不到几秒钟的功夫,就折成了扁平的三角形,将糯米、白糖和红枣包了进去。我呢,手一直不停地抖,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才好。“瞧你笨样,让我来,”大姑说,一把把我手中的笋叶夺了过去。奶奶却看着我,慢慢地一步步将笋叶折成三角形,将糯米灌进去,接着继续折,缠上几圈,馅料就封在了扁平的三角形里面。我跟着做,很快就包好了一个,手也不再颤抖了。下锅煮好之后,解开笋叶,白嫩嫩的粽子就现身了,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吃完几个粽子之后,洗洗手,擦干手,那股清香还在。
到了初一的时候,急性子的大姑急匆匆地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上了高中后,课业负担很重,连回家过端午的时间都没有了。后来,上了大学,接着工作,忙忙碌碌十几年,都没有怎么回过家。
那带着淡淡清香的笋叶粽子呢,好些年都没有吃过了,只能在记忆中慢慢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