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打工,妻留守家中,晚上6点,是千里之外的我和妻子约定的“空中热线”通话时间。
我们的通话时间,大部分是妻子占用。妻说话的语速虽不甚快,却是一句接一句,一件事接一件事,有时我想插句话都不容易。包括她的问话,经常是还没等我回答,那边已经转入下一个话题。最有意思的是有时她问完话,我刚张嘴想回答,她竟然一阵风似的在电话那边替我抢答了,好像生怕我说话会累到一样。
其实,我和妻之间说的,大部分是“旧瓶装陈酿”的老话题,包括天气如何,吃了什么、买了什么,隔壁张三家的空调漏水,邻居王五的钥匙落家里了,等等。既然她喜欢说,话题张口就来,我也乐得不费脑筋,不费口舌,只费点“耳朵”当听众,起码省心省力达到两全其美的“双赢”效果。
中秋节前,像往常一样闲聊了几句,妻的话锋一转,说:“楼上的老公下午回来了,下车时我看到他大包小包的带了不少东西,再过几天就是八月十五了,单位放假三天……”随后,电话那头的妻竟然罕见地沉默下来,不再言语。
我明白她的心思,赶紧接着说:“中秋节工地不放假,这两天正在张罗买月饼,准备再买些酒和好吃的摆上两桌,大家凑在一起过中秋。今年的中秋,又只能你一个人在家里单过了。”
停顿了好一会儿,电话那头传来妻一声长长的叹息,“唉——,家里厨房的下水管上面破了一个小洞,会不会断掉啊,洗手间一洗手,水池下面也噗嗒、噗嗒的滴水。”
“哦,暂时应该不会断的。”我安慰她,即使是安慰,只要我说了她就会信,对于在外的我来说,这是她最大的长处之一。“你能找人修就找人修,不找人修就等我回去,好吗?过一段时间我就请假回去,到时候买些好吃的带给你,好吗?你想吃什么啊?”
我知道,女人不管多大年纪,只要一听到吃,就会抛却一切忧思杂念。后面,很快又自然而然地转换到以往那种她说我听,常常只需要让她确认我在听的“啊、好、嗯、对”之类的话题上。
说句实在话,我和妻每天一二十分钟的通话,就像一些专家说的那样,绝大部分都是无关紧要的闲话,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些了无任何用处的废话。而我之所以乐此不疲,日日坚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刷新情感,互报平安。
刷新情感,互报平安。说白了,就是通过不间断的经常性的语言交流,传达牵挂、关爱、重视、信任的讯息,不断维护、增进夫妻的情感。
对于地处两地夫妻的沟通,不少夫妻会错误地认为,已经老夫老妻了,多一句少一句无所谓,或者有事才打电话,说明我们夫妻互相信任。其实,夫妻的感情就像河沟里的水,必须处于经常流动的状态,才能保持新鲜活力,如果静止不流动,就容易沉淀变质,也容易干涸。
夫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说话行事等等方面难免存在差异,丈夫是否承认、接受这种差异,电话里能否乐于听听妻子的“废话”就是很好的证明。其实,她想跟你说话,甚至有说不完的话不是坏事,一旦她懒得跟你说话了,那才是坏事。
所以我以为,夫妻热线间的废话之所以不“废”,妙就妙在可以通过点点滴滴、一丝一缕的“废话”,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强化、提升双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