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建南的头像

王建南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0/23
分享

买药

胃酸又有反攻迹象,外出路过一家药店,顺便进去买药。营业员是位女士,三十来岁,个不高,圆圆脸,稍显富态。听我说出药名,她立刻娴熟地把我带到药架前,指点三家药厂生产的三个品牌的同类药,都是盒装。

我买药的原则是吃药治病,够用就行。

可选品种不多,稍看过后,指着一盒以前曾经吃过,感觉效果还不错的品牌说,就要它。标价20元一盒,一盒20粒。营业员看了看我,好意指着旁边的一盒说:“老人家,买这个吧,比较合算,38粒,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牌子、剂量、药效一样。”

听她介绍,我不由朝那盒药的标签扫了一眼。一怔,以为标错了,伸手把那盒药取过来确认了一遍,差点让我笑喷。“好像不对吧,这盒是30粒啊。”

她立刻接话说:“对呀,30粒才36元,比那盒……”突然,她张着嘴楞楞地站在那里,挠挠头,说不下去了。

是不是剂量不同?”她嘟囔着,拿着20粒和30粒的两盒药比对了好一会儿,一声不吭。

我不想让她继续尴尬,赶紧塞给她一块“垫脚砖”,“可能是药的进货渠道不一样吧。”

对,对,有可能。”

她莞尔一笑,看了看我,把那盒30粒的药放了回去。双方立刻离开药架,到柜台交钱拿药走人。

人有时一天三迷糊,生活中类似发懵的事我也做过,甚至更严重。戴着眼镜找眼镜,穿着一深一浅的袜子外出,衬衫扣子系错位出门等等。

不过,20粒药卖20元,30粒药卖36元钱,说不清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标价,却让我联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也是关于买药的事。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写的,只记得大意。

她在瑞典留学时,有一天感冒了,特意开车冒雪去药店买药。她想买六天的用量,以前在别处,她几乎都是按医嘱这样拿药。

卖药的是一位跟她年纪相仿的女孩,比划着告诉她,一般的感冒买三天的就够了,如果还没好,可以再来买。她却坚持要买六天的剂量,认为吃不完可以留着备用。万一三天没好,冰天雪地的还要再跑一趟,麻烦。女孩告诉她,六天一盒的价格要贵不少。

那我买两盒三天的就是了。”她心中暗想,瑞典人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帐都算不过来。

那位女孩有些困惑地看着她,还是劝她只买三天的。她觉得奇怪,做生意的还有劝人少买的?后来一再沟通解释,她才明白,女孩不是不想多卖给她,而是考虑到两个因素:其一,感冒一般吃三天药就能好,买多了会造成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其二,这个季节患感冒的人比较多,应该留出一部分给其他需要的人。

那一瞬间,她感到羞愧和敬佩,羞愧自己的想法自私,敬佩女孩的观念大公。她心怀立刻释然,听从女孩的建议,只买了三天的药。随后的事实也证明那个女孩说的不错,三天吃完药,她的感冒已基本痊愈。

有备无患”是国人的一种观念,不能说完全不对,因为有些情况下,有些病例如“心梗”,一旦发作,如果手边没有救急备用的药会误事甚至要命。但是,如果储备一些无关紧要或者随时可以买到的东西,确实是一种资源闲置或浪费。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个适量问题,尤其现在流行网上求医问药,常常是无差别的一概式处方,缺乏那种医患当面诊断,因人而异用药的精确做法。正确适度用药,药到病除,而过度用药,不但会给身体增加不必要的析药解毒的负担,还会降低身体原有的抵抗力。

因此,但愿那家药店老板定价出发点与那位瑞典女孩的观念不谋而和,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还有,我那盒药,也只是病来时用,半个多月仅仅吃了六粒而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