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建南的头像

王建南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8
分享

王步是谁

盛夏时节,一个人出差到西北的一个城市。中午吃完饭没什么事,又没有午睡的习惯,呆在旅馆无聊的很,网上腻了电视没兴趣,想找个人陪又没那么大胆,只能屁颠屁颠地跑到大街上溜达。或许是阳光太强天太热的缘故,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车都很少,街边的店门大多皱着眉在沉思。一路东张西望,把五颜六色的门饰,横七竖八的牌匾当作消遣,还好,终于看到一家感兴趣的古玩店,过去试着推了推门,虚掩的,应该在营业。

“请问,里面有人吗?”推开门,我探头进去问。从炽烈的阳光下过来,眼睛一时还不适应,屋里黑黢黢的像墓碑后面的地下室,凉凉的却没一点亮光,什么都看不清,也没人回应。

我犹豫地收回已经迈进门的那条腿,扶门侧耳朝里惕听了一会儿,一直是远离阳世般寂静无声,心中渐生某种不祥的恐惧感。撤回头到门外,左右张望一番,虽然看不到一个人,但感觉一切还都正常,阳光依旧跟来时一样,释放着烤全羊煎鸡蛋的热烈。我又把头伸进门缝,鼓足勇气放大一倍声音喊道:“喂,屋里有人吗?”

“请进,有人。”

女孩子的那种纤细嗓音,带着朦朦的睡意,连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从屋内的一角传出。紧接着,几盏灯唰的一下亮了起来,不过,瓦数似乎都不够大,昏黄得像蜡烛,悬在空中。随即,一个女孩儿从一处昏暗的角落,侠客般无声飘了出来,穿一件深色的衣服,支着一张模模糊糊泛白的脸,手和下半身看不到,被严严实实的柜台护挡起来。

我有些吃惊,外面的门脸窄窄的并不大,里面却出乎意料地宽敞,像进入了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东西也不少,除了门,四面墙前都立有两米多高的多层搁置物品的架子、柜子,摞着似地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摆着罐碗瓶盒之类的陶瓷器,以及青铜器、玉石器、编织物等藏品。屋子正中间一盏吊灯下,还竖着一个宽大的矮条柜,上面和四周都镶着玻璃,里面摆的大多是钱币、印章、珠串、饰品类的小件。

店里就我一个客人,开着空调很凉爽。反正没什么事儿,就当作月下古玩林中散步,还有美女相伴,我悠闲地几乎是一个一个的欣赏。发现两只罐子不错,一个是彩色画面,“两个黄鹂鸣翠柳”那种,带盖;一个是工笔青花,西厢或红楼人物之类,空口。一看价格,也不错,都在大五位数。知道买得起但玩不起,不敢碰更不敢上手,凑近看也随时注意,小心翼翼保持距离。突然,一个放在柜台边的青花釉里红的瓷盘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看标价二千多元,属于说贵不贵,不贵又贵,就看店家做人虚实的那种。

盘子不大,直径十六七公分的样子,形状也很普通,边壁稍稍弧形上翘,很像家庭装小菜干果的实用盘。里面用翠蓝的青花料画着一蓬生机勃勃的草叶和一丛芦苇,一只翠鸟,斜斜地落在一根同样斜斜的芦苇杆上,翘尾俯首,正在凝视下方一枚红色的方章。端详再三,以我的审美视觉角度,感到这幅构图精妙、绘法娴熟、功力深厚、栩栩如生的花鸟,绝不会是等闲之辈的手笔。

“我可以拿下来看看吗?”我指着盘子,问柜台里的女孩儿。

“可以,您随便看。”

“嗬,小丫头,真够大方。”我心里调侃着,小心翼翼从支架上取下盘子,拿到灯前,辨认方章下压的两个青花字,自言自语道:“王……步。”

“王步,王步是谁?”声音来自耳畔,很近,尽管轻而又轻,还是把聚精会神的我吓了一跳。扭头一看,是店员女孩儿,不知何时站到我的身边,头顶扎着一个高高隆起的黑发丸子,瞪着一双颇古典的丹凤眼,茫然地看着我。

“猫一样的丫头,还好我胆子不那么小,万一这个盘子跟你的话音一起落地,那可就麻烦了。”我在心中嘀咕她。

不过,她的话问的真到位,可以说“一矢中的”,缺知识、少文化的“的”。因为,尽管我认出、读出了“王步”,我却不知道加了两个字的“王步是谁”,只能对她回以一笑,低头用专注翻看盘子的神情,掩饰白白“吃了那么多盐”的尴尬,不理会她。

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越看越爱不释手,尽管除了那个画面和底部有两个疑似“竹溪”的青花篆体字外,内外壁光光的没有其它装饰,我还是决定买下这个盘子。讲价几个回合,女孩儿请示老板后,最终以拿出三位数银子的代价成交。回到宾馆,赶快上网,一撸,才知道王步的名头有多么大。

王步,号竹溪,中国陶瓷美术大师,陶瓷美术家,享有“青花大王”之称,作品多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珍藏。不用多想也无需多想,这种名头几乎顶天立地的大家,作品即使再差,价格也不会下五位数,更不要说精品力作了。此刻,再看那个盘子,我没有任何兴奋感,因为我清楚,如果它真是这位“王步”的亲笔作品,即使在那三位数的后面再加两个甚至三个零,也未必能到我手中。

说老实话,从拿起、看上那个盘子的伊始,我就没有产生过高甚至“捡漏”的想法。反而希望“王步”只是个不太出名的花鸟画家,即使是往瓷器上绘画的爱好者都行,如果是他的真迹,画的这么好,肯定是大有前途的“潜力股”,值得长期收藏。

后来,在一位藏友再三央求下,我把盘子转让给了他,尽管那时我在盘底发现一个捉摸不透的不寻常的暗记。一年后,当这个盘子在网上再度现身时,登时让我跌破眼镜,它的标价竟一下翻到了云端,并且不久,这个盘子又不见了踪影,直到现在。

盘子出手后不久,重温它的照片,回忆买它的过程时,我突然想起一个被自己一直忽略,可能与盘子有关的插曲。离开那个城市的前一天,我特意又找到那个古玩店,想再买点东西。凑巧,迎接我的还是前几天卖盘子给我的女孩儿,她一眼就认出了我,有些激动地说:“我们老板说,那天卖给你的东西价格弄错了。”

“哦”,我装作不在意地应了一声,没接话,只是报以浅淡的笑容。因为我清楚,一定是价钱卖低了,否则,她不会往事再提。在店里草草浏览了一圈,什么东西都没买就匆匆离开,我怕呆久了,因“那天卖给你的东西价格弄错了”若麻烦,大老远的一个人在外,人生地不熟,安全最重要。

其实,买盘子那天,我随后又加买了两件东西,不知道她说的是一件,还是全部。现在想来,当时放胆多问她一句好了,否则,不会到今天也没弄清“价格弄错”的含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