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甥的QQ空间里,看到他登出的一段话,觉得真不错,经他允许,原文移录如下:
“人生的机遇比预期多很多,选择却比预期少很多。如果生命只到午夜,你会悔恨什么,懊恼什么,失望什么?可能欣喜,可能遗憾,人生难过的不是七情六欲,抑或权与名利,而是终其一生于朦胧大雾中遍寻方位。没人能站在上帝的视角静观全局,将纱揭去,蝴蝶翅膀下,你永远没有解。得为真得,失为真失,得后大失,失后大得,犹如巴菲特所感: 年轻时,我有着最好的体力、智慧与思绪,但人们对我视若无睹。现在我老了,已没有睿智的头脑与无限的精力,人们却将我奉为先知。”
生活中,每个人一路走来,免不了会有酸甜苦辣的经历,免不了会对曾经的一切,产生或深或浅的认识、感悟。
——有的人学识渊博且善于言表,透过一滴雨,能渲染出大海的波澜壮阔;举起一粒沙,能辉映出沙漠的浩瀚苍茫。不但对自己,还能由己推他,举一反三,通过一番演绎、归纳、总结,著述成心灵鸡汤。或立足一方讲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或成系列丛书,频频上架于书店,开卷有益于世人;或“立地成佛”,成为怀揣“心得”“感悟”满天飞的励志大师。
——有的人虽然头脑很好,但是天生嘴拙,语言组织能力差。眼前有景,甚至风情万种,有感、有知、有悟,心中却是一团乱絮,展不开,理不清,道不明。即使说出来,也是吭唧唧、干巴巴。一句形象的比喻就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除非揭开盖子,从上面往下看,才发现肚中原来经纬满满,只是弯来绕去,全无头绪。
——有的人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是故意,而是天性,言辞闪烁,轻易不露心底真相。想的很多、很深,说的却极少、极简,不是不会说,不敢说,而是不愿说,不屑说。换一个写实的角度,就是张嘴前,心理上常常会暗示自己“说了根本没用,何必浪费口舌”,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说。甚至,连心头的盖子也轻易不让别人碰。
…………
再说外甥,是个头脑灵活,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年轻人,不是不自量力不负责任地妄夸,也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乱夸,而是铮铮事实。
他现在是金融行业的独行侠。没有阿里巴巴的“金手指”,没有刀枪不入的“金钟罩”,也没有后台“靠山”、高师指点、哲人领路,全凭自己边学边闯。划着一叶合资舢板,秉烛,在惊涛骇浪中穿行。有时,我在想,如果我是他,恐怕早就一穷二白地葬身鱼腹了。
几年下来,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略,练就一副羽翼渐丰的翅膀,打出了一片能自主腾挪的天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行事风格,把我难免的担心渐渐转换成了期许的信心,让我这个年长他几十岁的舅舅不得不佩服。看着他,想起其他许许多多能干、有成的年轻人,心中直呼“后生可畏,当刮目相看。”
外甥小不点的时候,家离我不远,时常带他玩。很有男孩子的虎气和灵气,我喜欢逗他,他也喜欢黏我,不过,因为喜欢,却差点造成乐极生悲的后果。
一次,在家剥了一块糖给他吃,立刻逗他玩,谁知他后仰一笑,糖滑进了喉咙,立刻噎得他张嘴翻白眼。我当即吓得头顶“嗡”地一响,不由分说,扯过一条腿把他大头冲下拎了起来,随手在后背一拍,“啪”的一声,那块糖掉到了地上。外甥弄不清怎么回事,头朝下难受,气得另一条腿直蹬,才提醒我赶紧把他放正……
后来,仍是小不点的年纪,去了几百公里远的外地。再后来,上小学一年级那年,去了更远的台湾。第二年,我陪同父母去台湾探亲,八岁的他很认真地告诉我:“二舅,我又上一年级了。”妹妹告诉我,台湾上学年纪要求比大陆严,所以,只得再上一次一年级。
外甥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是妹妹培养教育的结果。从小到大,妹妹对外甥一直采取一种“自由放养”的方式。只要没什么危险、危害,就不制止、不强加、不指责,让他根据自己的喜好、性格和内心需求自主行动,自主选择。对此,我曾经不理解,感到做法不太妥,认为应该加大对他行为的干预,不能孩子想怎样就怎样。
可是,妹妹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是散手不管,而是能不管的事情就不要管,给孩子一个足够宽松的自由呼吸、自由成长的空间。当然,真到关键时刻,就是豁出命也要帮助他、保护他、支持他。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我的未来,我的一切,也是我生活的意义。”
包括后来外甥上大学,选择职业,妹妹都任凭他自己抉择,始终坚定地支持、相信他,默默地关爱他。后来,我不得不承认,从教育结果上看,妹妹确实很懂自己的孩子,塑造了外甥正直、友善、宽宏、不屈的处世性格,自主、敏锐、多谋、果断的处事风格。
妹妹教育孩子,没有多少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也没有多么了不起的令人震撼的成功秘诀,细细辨之,其实都是一些做母亲的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平常之举。但还是触发我很深的感悟:一个人,是金、是银、是铁、是渣,看似社会大熔炉陶冶使然,其实,很多时候下,更是取决于出世——家庭那个小熔炉最初的塑造。
所谓“相由心生,言为心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经历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每个人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千差万别,深浅不一,甚至完全不同。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道理应该是亘古不变:一个人只有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得足够远;悟得足够深,才能说得足够清;走得足够远,也才能获得足够景。
人生回头看,来时路,无论是一马平川,还是九曲十八弯,都只有一条。其间,所有可知不可知的如果、也许、可能的备选,都在我们走过之后,坍塌成我们人生之路的护坡,销匿得无影无踪。展望未来,我们或多或少的余生,依旧遍布难以预测、不可探究、充满未知的岔口歧路。期待外甥能从生活中获得更多、更好、更深的感悟,用聪明才智打造出一根破解事业密码的魔杖,开辟出一条更平坦、更宽阔、更美好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