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里,正跟站柜台的女服务员说话,一位小伙子拿着一本塑封的新书走过来。服务员立刻满脸堆笑地迎过去,问他是不是要买书,小伙子点头称是。把书递给服务员后,又递过去一张折成手指宽的百元大钞。服务员扫完书码,报完书价,接过“长条大钞”顺手揣在围裙的口袋里,从柜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个钱包开始10元20元地找钱。看到她一来一去的操作过程,不禁心里一惊,等小伙子离开后,我立刻悄悄提醒她,“刚才收的百元钞票,为什么不看一下就揣到兜里?人走了,万一收的是假钞怎么办?”
多年前,我就遭遇过这种事情。收到一笔别人转交的夹了一张假百元大钞的钱,我没见过假钞,也没这方面的意识,想都没想就揣进了口袋。过后也没在意,就这么一张接一张的花呀花。直到有一天到一个常去的水果店买香蕉,拿出那张假钞,结果可想而知,尴尬得当场下不来台。经店主指点,才知道旧旧的似乎在市面已经流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钞票竟然是印刷假钞。软软的纸质、无凹凸感的印刷图线、模模糊糊的水印……是假得不能再假,稍加注意就可看出的那种,我却粗心大意揣了那么多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此后,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接触这类大额钞票。
听我这么一说,服务员慌了神,掏出钱递给我,说自己不懂怎么辨认真假,请我帮她看一看。看完,感到没什么问题。接着,她又掏出一卷百元钞,说是收的时候都没细看。我知道,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子,相信别人就像相信自己。我建议她用验钞机过一遍,并好意地告诉她,“柜台上既然备有验钞机,应该把它用上。现在有些假钞的仿真度很高,不会看没关系,打开验钞机验一下,不敢说绝对百分之百,起码能挡住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假钞。现在验钞机使用很普遍,也很正常,即使当着别人的面也没关系,人来人往的营业场所,不是针对哪个人,而是以防万一,相信谁都会理解。否则,一不小心,收到假的大面额钞票,你可就等于一两天白干了。”她赶紧打开机器,把那叠钞票放进验钞机口过了两遍,没有不正常的告警声,说明情况还不错。
不是我好管闲事,而是因为平时没事,我经常呆在书店里上网写东西,跟所有的店员都很熟。他们处处照顾我,我想报答,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诚心诚意地关心他们。俗话说得好,小心无大错。现在假钞仿制技术越来越强,仿真度越来越高,辨识越来越困难,如果遇到居心不良的人,稍一疏忽就可能上当。这种人可不管你善不善良,为了弄到钱,即使街边七老八十卖菜的老爷爷、老奶奶照样骗。其实,只要认真记住真假钞的识别要点,加上用“三心”(小心、用心、细心)紮紧篱笆,对假钞还是能够做到有效防范,况且能力不足还可以借助“火眼金睛”的机器。退一步说,即使不懂,装模作样地看一看,也会起到震慑、吓退某些不良企图的效果。
说起真假,最值得一提的恐怕是近些年的古玩界。假钞,无论制作技术有多强,仿真度有多高,始终无法达到真钞的制作水平,在稍具辨伪知识人员眼里和验钞机等专业技术手段面前,都难逃原形毕露的下场。古玩则不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左右,使真赝古玩的识别难度远远超过假钞。可以说,最高明造假者制作的伪钞,也难胜过一些业余行家制作的字画、瓷器等假古玩,有些古玩真赝争执甚至到了除非始作俑者出面才能解决的地步。不过,世界上真是没有最绝只有更绝——无论谁出面都无解。例如2016年12月,一档日本电视节目中出现一只“曜变天目茶碗”,一名日本鉴定师认定为价值2500万日元的国宝级文物。不料一年后,这个茶碗却被指根本不是文物珍品,而是由中国福建的一名女陶艺家仿制而成。可那个鉴定师仍表示:“迄今为止,我的意见都没有改变。”
有时,真假还会闹到石破天惊的地步,连No.1的天王老子都说不清。例如,《西游记》里面的真假美猴王。从花果山闹到落伽山,从凌霄宝殿闹到阎王殿,一直闹到雷音寺如来佛处,如此折腾了一大圈,假猴王才被如来佛祖说出六耳猕猴的本像。历史上,更是有许多令人乱花迷人眼的真假事。三皇五帝夏商周,秦皇汉武元明清,宫闱内外流传的真假、实虚事件不必说,就说近代一件尚不过百年的大事——南京大屠杀吧。尽管有事件的经历者、受害者、记录者屡屡出面,有原版、原片的历史影视、照片、文字和实物等反复宣示,一些日本人却咬碎牙齿也不承认。其背后,我一直怀疑,是不是仍怀有“大东亚共荣圈”心理的“日寇”他们,想再来一次“南京大屠杀”以求真。然后,再过七八十年又不承认地再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下去。难道,他们真的以为某些外国人调侃“中国人记性差”、“很快会忘记”是真?那么,在这件事情上,某些日本人的“记性差”、“忘记了”肯定是假,是睁着眼说瞎话,是提了裤子不认账。话说回来,每个国家、民族历史上都有得与失,不然,他们怎么会把1945年8月6日降落在日本本土的“小男孩”和“胖子”记得那么清?
真是什么?字典上的标准解释:与客观事实相符合。那什么是客观事实呢?简要表述不过一句话:历史和现在发生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然而,一段时间来网上却出现一种说法,“历史,除了人名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小说,除了人名是假的,其它都是真的。”好奇之下溯源,据说出自英国的一位历史学家卡莱尔之口,查到的原话是“历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真是这样吗?那人类历史包括玄武门兵变、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岂不都成了只有符号的虚无?历史岂不毫无回顾、借鉴、存在的价值?一旦历史都是假,小说怎么能写到真,岂不相悖?如果这位历史学家是一本正经认为,而不是调侃,因为,即使看似最简单的历史事件,也无法严丝合缝地复原到真。我觉得他枉为历史学家,说是披着历史学家大氅的反历史学家更恰当。当然,我并不完全否定这句话的部分正确性,只是觉得如果人类始终无法走出这块蓝绿为主的“流放地”,似乎把这句话放到地球爆炸之日再讲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