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简宏明的头像

简宏明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308/30
分享

我看车间写春秋

简宏明

我的家乡,改革开放初期,曾以“仪表之乡”享誉大江南北。安乐仪表一条街驻扎着许多仪表厂,想当年,印象最深的是走进天康的前身天长仪表厂车间,热闹的房子里,一个个仪表人工焊接台,穿着白色工作服埋头忙碌的工人,金属碰撞声、电锯声、冒黑烟的发电机房的柴油机声等,嘈杂一片,不绝于耳。

时隔四十多年的今天,我陪同当年曾多次采访报道天康仪表电缆产业发展情况的周玉生先生再次走进天康的仪表车间——压力变送器产线和流量计车间。进入车间,举目环视,顿觉耳目一新,令人兴奋。车间中的一条长长通道明亮洞开,两边玻璃墙窗明几净,场面敞幽,静安无声。看了展板,才知道,这就是天康仪表制造部的智能化车间。整个车间,满眼都是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摆放整齐的产品,到处都是能看到显示数据的屏幕。产品检测区的所有产品都亮着屏幕,就好像晚上看到城市大楼上的万家灯火一样,十分漂亮。据说,工人完成的产品都是由智能搬运机器人自动搬运。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机器人搬运产品,只是在智能搬运机器人充电区看到一台台排列整齐正在充电的机器人。在车间,我们一边看,一边询问智能化车间的生产情况。目睹这一切,不由得使我们对天康率先在全市打造环保清洁绿色生产智能化车间的举措发出了尤衷的赞叹:天康变了,连车间都变得这么清洁漂亮,真是今非昔比啊!

我们知道,天康最早生产产品是锄头、镰刀和吕线夹子,车间里成天传出辣眼的烟雾和敲打的叮当声,当时被称之为“炉火照天地,风箱显神威”的工厂。1979年初,血气方刚的技术员赵宽力排众议,在公社主任的支持下,五金厂由生产电热管转为仪表产品——“热电偶”,工厂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主打产品。1980年10月,五金机械厂更名为安乐仪表厂,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1983年又更名为天长市仪表厂。虽然当年的仪表厂规模不大,却为安乐乃之天长全市的仪表产业发展播下了火种。

天康就像一首小船驰向大海,开始摇摇晃晃地前行了。海上有风浪,海下有暗礁。面对这些,天康都挺了过去。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天康的仪表产业如日中天,喜讯一个接着一个,厂房车间从安乐搬迁到城里。在城里发展又是一年一个大变样。设备年年添,产品年年增,新的厂房、厂区不断建设,当年的一棵幼苗焉然已成长为参天大树,古老的天长也因此被冠以“仪表之乡”的美称。天康的仪表生产从手工焊接、组装到机械化生产,再到数字化、智能化,经历了由蛹化蝶的脱变,标志着天康的仪表仪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对于智能化,我一直存在着概念模糊,有着解释不清的感觉,此时周玉生先生提出到仪表制造部找李传友部长聊聊,或许有更多的收获。在仪表制造部办公室,我们见到了李传友。当说明来意后,李部长用手在空中比划着说道:“从手工到智能是一个质的转化。就拿产品来说,从毛坯进,到成品出,都是由系统控制,就是焊接,也是由电脑设置标准控制。智能化的特点就是标准化,进度快,性能好。设备与人工的工作量比是一比八,一台设备一天的工作量就好比8个工人一天在这里工作,产品质量是百分之百地可靠。一台设备是这样,那么10台,100台呢?”他呷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搞智能化车间,我不得不佩服集团董事长“赵师傅”的眼光和胆略。他经常告诫我们:天康仪表产业一直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天长的大哥大、排头兵,因此我们要比别人想得更多些,看得更远些,要对得起大家厚爱与期待。早在五年前 董事长就提出每年拿出一千到二千万元对仪表各车间进行字化、智能化改造,力争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基本完成,为全市的仪表车间智能化做出表率。这不,现在已有一个车间通过了省级智能化改造验收,另一个车间正等待验收,其他车间智能化也达到百分之六十和八十左右,总投入超过亿元。”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目前天康的仪表产品已形成“温度、压力、物位、流量、控制系统”五大系列,万余个型号规格。销售范围,除了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俄罗斯、越南、老挝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天康建立的中国CNAS实验室,实现了35个国家互认,这是天康乃至全国在仪表制造上的一大进步。

离开了仪表制造部,李部长的一番话,总是在我脑际久久回旋。天康从当初的一个作坊,一步一步发展成令人瞩目的大型企业。今天我们走进智能化车间,领略了智能化生产的风彩,感悟了天康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我看车间写春秋,衷心祝愿天康早日全面完成车间的智能化改造,为实现千亿产值,铸就百年天康再造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