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善勇的头像

善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06
分享

我家的老屋

我家的老屋建于八十年代未,那一年,我刚上中学。原先,我的家是两间土坯房,是祖父母给父母建造的婚房。以前,在农村老家,这种土坏房随处可见。住过的人应该知道,土坯房大多低矮逼仄。即使是大白天,屋里的光线也是灰暗的,到了晚上一盏油灯,就像黑暗里生发出的一颗亮芽,努力地向四周伸展,却始终被黑暗包裹着。

姐姐、我和妹妹都出生在这两间房里。一家人就在这除了几块木头全是泥土建造的小天地里生活了好多年!对于那段日子,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晚上一家人围着灯火,三人听父亲讲故事。其他都较模糊了。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子妹三人的长大,房子空间的狭小渐渐变成大家心里的局促。拆了这两间土坯房造一幢大点的带三个隔间的砖瓦房,成了父母的心事,也成了我们子妹三人的愿望。当然,这也是那个时候,许多农村人家都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家位于村子中间,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河就从老屋的东边流过。要建大点房子,就必须把老屋东侧临河的低洼之地利用起来。这需要大量的泥土来抬高地基,否则无法在上面建房。为此,父母没少合计:到哪取土?怎么运来?要不要请人帮忙?等等。父母是行动派,想好了就干。后来,不论冬夏一有农闲,他们俩人就用一辆牛拉板车,像小鸟筑巢一样,把从很远地方取到的土运来,当然,有时祖父母和叔叔也帮忙。在此过程中,少不了有人热潮冷风,看把他俩能的,这样一小车一小车地运,啥时候能把这么大坑垫起来,猴年马月能在上面盖房子?每每面对这些,父母从来没有做过多的理会。就这样,大约过了两年的时间,地基垫成了。讲真的,现在想来,真被他们身上那股不服输的精神感动!

农村建屋,建筑工人就是村里人,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帮助别人盖房子,有个领头的,算是负责人。我家要建三间房需要多少材料,负责人也能说出个大概。父母又打听了其他已经建好房子的人家,前前后后盘算一翻,但心里不算有底。因为父亲经常在饭后当着我们子妹三人的面,谈盖房子的事,老说“怕累工,盖不成”(“累工”就是房还没盖好钱没了)。父亲当过小队会计,心思缜密多理性而显得保守,而母亲不认字却天生达观。这时,母亲就会打气地说只要自己好好干,别人凭一双手能行我们也行。就这样,盖房的事情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定了下来。但用于盖房子的钱终究是一下子不够的,父母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法子,分批进料,有了钱就买,买来先放着,不急着开工。父母做事稳妥,这就避免了“累工”的可能。砖瓦买来的最早,因为长时间放着坏不了跑不掉,这是父母的话。后面再买其他材料。买来的砖瓦,父母都一块一块地清点清楚并码放整齐,还要用麦杆遮掩好。等到开始建造房屋,又两年后了,我也由小学升到了中学。

建房时,父母都是全程参与。除了个别技术较强的活如砌墙、架梁外,父母几乎所有活都干了一遍。我每天放学回来,都看到他们一身泥一身水的,还在忙个不停。没听过他们说累。有时,母亲还说这活越干越有劲。

无疑,父母是累并快乐着的。只是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件事,让父母不大称心甚至可以说不快。架梁时,发现主梁的长度被工人不小心截短了,比两墙的跨度少了至少十公分。怎么办?换一个?说起来容易,去哪换?这可是半年前就准备好的。再去镇上买一个?花钱另说,来回的时间也要一天,当天的架梁就耽误了。这可不是小事,因为架梁都是早早选定的良辰吉日。最后,还是负责人拿了大定下个法子。用榫卯结构加十几枚铁钉把主梁加长一段,解决了问题。父母对此不免有些许的疑虑和担心,但最后也只能勉强同意,因为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为此,负责人也拍着胸脯做了保证:这样做完全可行,他有经验可以担保。当然,在以后的时光里,这个嫁接过的主梁没出现过半分差池。父母悬着的心也就慢慢地放了下来。但在我看来,当时负责人的胆大“了事”要多于他的经验保证。

在放了鞭炮,撒了花生和糖果,以及村里人抢了这些东西沾了喜气之后不久,新房就造好了,红砖灰瓦木头梁。虽然窗户是小小的,房子矮矮的,比起原来的土坯房却有了很大改善。内墙壁用石灰刷了个白,地面平整,照明也用上了白炽电灯。关键是一家人睡觉时,不用再挤在一个房间里。只是,由于和祖父母两家共用,西边的墙还是原来的土坯制成,未动。我和我姐对此颇有想法,觉得土坯墙没有砖墙结实,其会对新房有影响,但父亲却很笃定地说没事,屋不漏墙不倒。我现在知道,这样做可以省下一些钱来,这也应在父母最初的盘算之中吧!

所愿得尝。很快,我们就搬进了新房。按我们那风俗,住进新房的那天算乔迁,要请亲友吃顿饭以庆乔迁之喜,我记得我家那天好像也请了客。三桌人,工人加上亲戚。请客那天,母亲和我们子妹三人都未上桌吃饭,只有父亲一人作陪。母亲忙在灶台边,姐姐和我负责传菜,妹妹帮母亲烧火。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后来,和我姐聊起这事,我问她我们那天吃午饭了吗?她记得比较清楚,说没有。家里本来就准备三桌饭菜,那时大家都比较馋,所有吃物都一扫而光,菜饭不剩。

岁月悠悠。其后,新房伴随我们走过了很长的路,新房也渐渐变成了老屋。我们子妹三人上学放学,她就是我们每天的起点和终点。她为我们遮风挡雨,也为我们提供一个心灵的归处。我们一直都知道,她没有那伟岸的身姿,也不是光明几净,有时我们也会对她有点抱怨。但在她庇护下,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一刻都离不开她。离不开她亮起的灯火,离不开她生起的炊烟,更离不开生活在她那里的亲人。在她的陪伴下,我和妹妹初中毕业上了高中,读了大学、研究生。渐渐地,老屋的墙上贴了好多我们从学校得来的奖状。父母说那是他们的骄傲,我知道这也是老屋里的荣光。后来,我们子妹三人也都在她的见证下,结了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记得我结婚那天,新房就是老屋的东一间,屋里的摆设都没有变,只是在墙的斑驳处贴了旧报纸。我没觉得丝毫的“丢人”。我以为我是这老屋里的孩子,她是我生命的底色和亮色,这一刻我理应对老屋的生活待以坦诚。

再后来,我们子妹三人都工作在外,虽然每次回家都是来去匆匆,居住在老屋的时间少了,和她亲昵时间也少了,但对她的情感却只增不减。每每我们在外面遇到什么烦事,理不清头绪心神不宁的时候,总是想要回到她那里。只要一踏进老屋的门一喝上家里的水吃上父母张罗的饭菜,心里就能立马安之若泰。我常常想这是为什么?慢慢地,我感到,那是因为在她那里我们能感到一种无形的稳定的力量,不缓不急。这种力量能荡去我们内心的浮躁,帮助我们找回初心感受到父母亲情,认清生活的方向。真的感谢老屋!

两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父亲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今夏雨水太大,由于祖父母过世后他们房子倒了,前面的几场大暴雨使老屋西边两家共用的土坯墙有倒塌的危险。政府的人已经来好多次,说老屋是危房不能再住人了。怎么办?想想是啊!我们子妹三人都大了,老屋老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她早已完成了她的使命!再让她为我们遮阳防寒,情理上总是说不过去的。前面,也有过拆旧立新的念头,只是父母一再坚持不同意。父母总是说,老屋是他们一手建起来的有感情,住的也习惯,舒服,“新不如旧”,“房宽不心宽”…。现在不得不拆了。村里大都盖了楼屋,父母辛苦了快一辈子,也该为他们造一幢楼房。于是,狠狠心,老屋拆了,工人拉的拉扛的扛,推倒了原来的墙,造起了新楼房。有点不舍,拆屋的时候,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而今,老屋没了,但我心里的老屋却愈加清晰!以往老屋的生活,我时常想起!现在,父母已住进了楼房,回家后还能吃到他们做的饭菜。在那,晚上的梦里,还常梦到以前的老屋。与老屋曾经的点点滴滴早已在我心里汇聚成涓涓细流,永远滋养着我的心田!

怀念我家的老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