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凡凡的头像

凡凡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08
分享

品味滁州

滁州,是个中小城市,安徽省辖市。说起这个城市,一般人不知道,但要是说起一首七绝唐诗和一篇散文,想必人人皆知了。那就是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诗写于中唐时,当时诗人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时常游历于滁州郊野,纵情于山水,悠闲自得。滁州西郊,山峦起伏,云雾迷蒙,绵延数里。山脚下,沟壑纵横,水系交错,放在现代,景色也会让人流连忘返,更不要说在遥远的唐代了。当时的西涧只是一湾溪水,从西郊至城里,必须要过这湾溪水,溪水虽然不深,但行人却无法过去。自然就有了乡野摆渡人。在诗人傍晚游玩于此时,恰巧摆渡的人不在,只留下一叶孤舟随意地漂浮在溪面上。诗人见到此情此景,不禁诗兴大发,一气呵成,写下这千古名诗——《滁州西涧》。其实诗人表面上是在写景,看似形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山水田园画,但你要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内里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的情怀,换言之,透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无限感伤。即便感伤,但诗人依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把滁州的美定格在那郊野的风光,使滁州的山水之美更上一层楼的就要数下面的集大成之散文佳作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滁州的郊野山水早已人人皆知了,到了宋代(宋仁宗时),整个滁州境内,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因得罪朝中保守派而被贬出任滁州太守,所以感到苦闷,但同时又觉得流放被贬可以摆脱朝廷党争,也算是一种安慰,正是此种复杂的心情,作者到滁州后,才有了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滁州幽美的山水,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的民风画卷。整篇散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最富有神韵的便是这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了。从此,便把滁州这座城市灌上了一个“醉城”的美号了。现在一提到滁州,都知道这里叫“醉城”了,这里的人都能喝酒,而且酒量个个惊人。就连这座城市的宣传语都打出“山水醉城,滁州真好!”这样的字来。可见当年大文豪欧阳修的这篇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了,想必大文豪自己当时都不会想到吧。

说到名篇《醉翁亭记》,不得不说这篇散文的主角——醉翁亭了。名列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历尽千年沧桑,见证滁州时代的变迁,如今毅然屹立在滁州西郊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每年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地游客数以万计。每每去山中散步,游玩也好,寻古也罢,总会不由自主地移步至醉翁亭。亭还是那个亭,人却不是那个人了。但依然能够感受到有两个人正坐在亭子里推杯换盏,喝的正欢呢。一个是山之僧智仙,另一个则是太守欧阳修了。在山间小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也正悠闲地寓情于山水,更有的人围着亭子四周,看首太守二人喝着酒,作着诗,写着文章。太守还不时地叫山间的人们读一读才写的文章,指出不好的地方,和大家一起修改,直到所有的人都能读懂,理解。然后太守带着几分醉意,快乐的和大家一起聊着,说着,笑着,一起走下山去。

滁州的美,在乎山,在乎水,在乎古代如此之多的名篇佳作的赞美。但我要赞的是,滁州的美,更在乎今天勤劳的滁州人不断努力创新,继往开来,一代一代的滁州人接力建设,矢志不渝,奋力拼搏,敢为争先。

纵观今古,滁州还是那个滁州,美丽而更加富有,不论你怀着怎样的心情,山水醉城,滁州都一如既往地欢迎您来细细品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