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丽琴的头像

艾丽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0
分享

寂寂中秋

我是不能久住高楼的,听不到风雨的声响、闻不到虫蝉的鸣叫,安置在半空的家让我有失离大地的悬空感,内心总是不踏实。究其原因或许是我生长于农村,对于山水土地的依恋来源于骨血。

除非特殊情况,我一般不会在秋季回老家,是因为那正是农村二季稻收割的时候。我再也不乐意下田参与劳作,看到父母农忙辛苦的样子又于心难安,只有离得远远的,假装不知道秋收的时节。

这个中秋节太过冷清,小村里传统的习俗已消失大半,村里的人也少了大半,老年和孩童留守村子,一半的门户常年紧闭,节日氛围感受不到半分。

我心里生出极大的悲凉之感,原来“移风易俗”并不必太长的岁月,二十年、二十年足矣。

我很自然地就想起小时候中秋节的情景,小村里到处都是人,每一栋房子里都住着一家人。在节前的三四天,父母就要准备给亲戚们送节的礼品。三姑四姨们带着孩子,手臂弯里挽着个竹篮,里面摆着三四样礼包。礼包的品类根据自家条件和亲疏关系而定,会有较大的差异。若家境拮据些的就通常会送这几样:月饼一斤、白糖一斤、大块的冰糖一斤、再加一件稍微象样的东西。无论好坏心意和礼数是要尽到的,但绝不能不送节。

我喜欢过节,喜欢去亲戚家做客,也喜欢家里有亲戚来,大人见面似乎有说不完的家常,小孩子在一处也玩得特别开心,在亲戚家里也不会有拘束感。喜欢过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餐桌上终于有鱼或肉,可以包餐一顿。尤其是那米粉蒸肉的味道真是鲜美,至今保存在记忆里。

到了八月十五的夜晚,奶奶会把全家老小聚到一起喝茶聊天。两张八仙大桌拼在一块,桌上摆满了各样点心:有花生、瓜子、糍饼、红署片之类的自家制作的小吃,更有月饼、蜜枣、桂圆、荔枝等平日少有的瓜果。

我对月饼的记忆却是最深刻的,虽然不喜欢吃月饼,但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我喜欢因为它的名字,况且月饼外形就像月亮,使我自然地就会想起乡村圆月高悬、月光柔白的仲秋之夜。每家的月饼都是一个样子,月饼上印着同色的图案、单一的口味,在零食极度缺乏的年代也没有引起我的兴趣。用薄薄的黄色牛皮纸包装着,外面用细麻绳捆住,四个月饼正好是一斤的份量。

中秋节月饼是无论如何都少不了的,没有月饼的中秋节光想想都觉得不对劲。又大又硬的月饼手掰不开它,需用菜刀将它剁成厚厚的几片,然后摆在木制的果盘里,总有人会喜欢。

那时生活虽然清苦,可全家老少二十余口人围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乐融融地说些可有可无的话题,白白的月光洒在庭院里,中秋节的味道浓厚又温暖。

母亲并没有将传统习俗延续下来,我买回家的月饼礼盒包装精美、小巧可爱、口味多样、香软可口,她甚至没有打开看一眼,一直放在客厅的角落里。饭菜倒是很丰盛,十几个盘子摆满了一桌,儿女郞媳及孙女外甥也基本到齐,算是小村里较为热闹的一户人家。

晚饭以后,小妹一家人回去了,剩下的各自做自己的事,或看电视、或上网、或睡觉。没有瓜果饮茶、没有月下闲话,就这样过中秋节,没有特别的节日安排,与平日一般无二。

我站在屋檐下,月亮早已升起,被墙角枇杷树挡住了,地面上留下了清晰的白亮的光影。我走到庭院里才看到苍穹里的一轮圆月,柔白的月光下远处山的轮廓分明可见,近处的院墙的篱笆、园里的草人所有的景物都十分地清晰。

明月当空、月夜如昼、我在小村里独自走着。三叔家屋子里亮着灯却看不到人。村里的一孤老头替两个儿子看家,月光下他正将村中央大儿子家的房门锁上,去村东二儿子家里住宿。一独居的老寡妇,手里端着饭碗坐在檐廊下吃饭,儿女都在浙江打工,没时间回来看望。村里的棋牌室,已经凑不齐四人一桌的麻将。还有一对老年夫妇,一起坐在门前,有一无二地聊着天。二爷家的大门已关上。路上也碰到了一两只猫狗,倒没有看到小孩出来玩闹。村子里极其地安静,这寂静让我心生莫名的恐慌。

回到家里径直上到二楼的房间,母亲已经特意打扫过了,只需直接铺上床被即可。我走到窗边将落地窗帘聚拢,月色照进屋内,此时的乡村幽静、秋风清凉、月夜清寂、心里竟涌起无限的怅然。我干脆按下开关把房间的灯熄灭,在月光中慢慢地退至床沿,久久地呆坐着,看着窗外月光下的景物。

我不免想起儿时月夜下的各种游戏,如跳橡皮筋、跳盘、抽陀螺、老鹰捉小鸡……。可这样的画面只能存在记忆里,乡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村里户户建了三四层楼房,房子里只住着老人,没有人气的乡村,以何为继?

这个中秋的夜晚我难以入眠,凌晨一点钟,还是没有半点睡意。月光如昨,千年如一,世情更易,物非人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