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养的头像

六养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8
分享

谈读书

读书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这句话的意思是秋天是学习礼仪的时候,对于注重礼仪之人我们要宣扬表彰。冬天是读书阅览的时间,对于典书著文者应该宣扬表彰。“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都知道要多读书,我们作为现代人更是要多读书,下面我要通过四个方面来谈谈读书。

首先什么是读书呢?读书的基本释义是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其实简单的说读书就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那么到底什么是读书呢?读书就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读书是透过笔墨文字的缕缕幽香触摸前人的喜怒悲欢,了解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读书人类打破时空界限传承智慧,创造不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种自我的思考与探索,"让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无论你从哪里来,总有归处!“

其次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有所读,必有所得,而且读书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通过读书,你可以开始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自己的不足,这样,你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周总理曾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口号,对于我们来说,现在读书就是让自己时刻知道,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知识不懂,对这个世界才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人当然需要营养品咯,所以要读书。

然后我们要读些什么书呢?第一、就是要读有字之书,什么是有字之书呢?所谓有字之书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类文学名著、国学经典著作以及一些专业知识类的书籍。第二,我们还要读无字之书,何为无字之书呢?所谓无字之书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的,且博大精深的书。无字之书读的就是社会这本大书。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份子,所以要读好社会这本必不可少而且必须要读的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自古以来学者们所向往的游历生活,青年毛泽东亦是如此。当时的毛主席认为要改造中国,必须要先了解中国,就不可不读“无字之书”。读无字之书,就是读事理、读形势、读人性、读谋略,统称“四渎”。

最后我们该如何读书呢?首先我们要做到三到,那就是眼到、手到、心到。就是用眼睛看,用心记,用手记笔记。培根写过一篇《论读书》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读书除了要做到三到,还要做到对书的内容“浅读、深读、通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那么胡适先生是怎么读书的呢?胡适读书有三好。一是夜读。夜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此时正合读书:宁静闲逸、无人打扰、自由自在。中国古人有裸身夜读者,大概深得夜读之乐。夜里时间充裕,可安心读大著。夜读还别有一番情调,青灯黄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爽心悦目!二是喜在厕上、电车里读书。胡适读书不择环境,不讲条件,有书即读,他甚至将厕上和电车里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1914年7月17日胡适日记载:“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全书三百八十余页,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惟于厕上及电车中读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阴之一法。”三是连贯式读书。有人读书随意性太强,无一定计划,而胡适则强调读书的连贯性,这既包括读书时间不间断,也包括读完一本再换另一本。胡适读书自己规定:每日读书不少于六小时。他还说“读书非毕一书勿读他书”。胡适先生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用碎片时间读书,就是在车站等车时,去上班的路上,坐在公交车上,动车上、地铁上,甚至是飞机上,都可以用来读一些书籍。

我都读些什么书呢,一读名著,比如《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写到蜀中大将关羽兵败麦城,被东吴所擒,后因拒不降吴,吴主孙权大怒,下令斩之。为转移刘备的报复目标,派人将关羽首级送往许都曹操处,曹操为关羽举行国丧,追封其为壮繆候。后刘备知晓关羽遇害,非常伤心,并发誓定要为关羽复仇,后倾全国之兵力伐吴,史称夷陵之战。每次看到此处我即伤心又气愤,伤心的是关将军一代英雄就这么殒命。气愤的是刘备处事太草率,不听赵云及诸葛亮的劝阻,执意伐吴为兄弟报仇,最终被火烧连营大败而归,自己也因此元气大伤病倒白帝城,并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这《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名著。在明清的古典名著中我最喜欢《三国》其次是《西游记》,除此两部外,我还看过《红楼梦》,有一部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红楼梦的原著,其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这部书是以作者曹雪芹的个人遭遇为背景,写就的一部旷世巨作。现如今还有专门研究这部书的专家学者。红楼梦全书描述的人物经过专家学者统计共有九百七十五人,其中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这样一部书他用一生来写就。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唯妙唯俏的。我喜欢书中里面的王熙凤,这个女人不简单呢,她是贾母的孙媳妇,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是贾政的侄媳妇兼内侄女。是王夫人的侄女,是贾琏的妻子,是巧姐的母亲,是贾蔷和贾蓉的远房婶子,是贾瑞的远房嫂子,是探春的堂嫂,是迎春的亲嫂子,是惜春的远房嫂子,是贾宝玉的舅表姊兼堂嫂,是薛宝钗的舅表姊兼堂妯娌,是林黛玉的舅表嫂子。深得贾母恩宠和王夫人赏识,成为贾家荣府的实际掌权者。王熙凤是曹雪芹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从她一出场就生龙活虎,如火如荼。书中写的出场是“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路故事的发展,性格的表现,作者一丝不懈地挥动着巨如铁柱、细似金针的妙笔,予以杰出的刻画。而且无论是她自己的传记或配合别人的场面,作者总把她安置在万目睽睽的舞台口上,使观众目不暇接,耳不暇听。

二读名家散文著作,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我尤其喜欢,其中有一篇散文《儿女》,《儿女》的前半部分,完全就是一个新爸爸被一帮捣蛋的小鬼折磨得近乎崩溃的抱怨。他还自嘲他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幸福家庭》。《儿女》就是这样一篇温情脉脉的散文,如诗一般地行云流水。不算宽广的创作视野里,众星拱月般突出了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或咏或叹地,从仁爱之心出发,谦逊地检点自己在人伦关系中的生活细节,对自己的粗疏、随便、懈怠,表示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愈是自责自悔,愈是表示修善补过,便愈是宛然托出一颗诚挚、广博的爱心,让人会心地愿意给他补过的机会的同时,又不自觉地审视自己,怕走了同样的弯路。

三读一些古诗词和现代诗,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就是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先生诗作中的绝唱。

你们还在等什么,赶紧拿起书本去感受书中的世界,与作者一起走进他的感情世界,和他一起哭一起笑,领略不一样的人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