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崇骏的头像

谢崇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3
分享

教子两行正业“或耕或读”

新学期马上要开学了,我问女儿:“你书读的怎么样了?”

女儿说暑假作业都做完了,我接着问:“那读书计划完成了吗?”女儿却一脸疑惑的问我:“爸爸,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什么而读书?我的爷爷曾经告诉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的一个故事,后来成了我们学习的课文,周恩来在十二岁的时候就铿锵有力的回答了魏校长的这个提问,并为之赞颂:"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爷爷其实就是想用历史教导我们,少年当立宏志,勤读书,并激励我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后来爷爷在自己的房间写了一副大字:“教子两行正业:或耕或读”。用爷爷的话来说:耕为民之本,读为国之栋,子孙有能则读书报国,子孙无能则耕田养家。爷爷年轻时当过先生教过书,后来从过军当过小教员,始终把读书立志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责任。在我们刚刚开始读小学的时候,爷爷就把我和堂兄堂妹们聚集在堂屋学毛笔字、读三字经,这样既能看管孩子,也能让每天早出晚归下地干活和出外谋生的父母们安心。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物质相对匮乏,那时父母基本靠种田种地谋生,收成好的时候能够一年吃饱。为了这一年的饱食,他们除了勤劳,就只能凭借粗糙的双手在大山深处探寻新生计,十个指头长早就满了茧子。记得那时父亲和叔伯们经常跟我们念叨:“我们没有条件读书,你们要好好读书,你们爷爷是个读书人,你们要听爷爷的话”。就这样,在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汗水浇灌下,我们安安静静地享受着夏有阴凉、冬有碳火的读书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南方成了大家的梦,南下的热潮袭来,很多年轻人丢下书包去广东打工,不少人也尝到了这种靠劳力赚现钱的甜头。读书这种慢工细活也就被打工赚现钱的生活挤走。但是爷爷却始终不允许我们去打工。爷爷说:“有些眼前的利益是容易冲昏头脑,但是打不开你心中的格局,那些事关发展的规律,都在书中,需要读书来慢慢品味,它能打开你慧眼识世界的心眼”。

爸爸深信了这句话,在日子过得最苦的时候也不忘叮嘱我:“切莫耽误读书!”他说:“读书能看到世界,读书能开阔视野,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就这样“走出大山”成了我在十几岁时的人生目标。

随着我们日渐长大,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童年的伙伴开始也确实赚到一些钱,他们梳着七分头时不时的宣扬着“读书无用论”,打着摩丝发亮的头发也让人羡慕了一阵子。然而他们终究离不开“流水线”的宿命,至今人到中年依然守着工厂,以前为赚钱而打工,现在靠打工而赚钱。

爸爸说:“打工是谋生活,读书是谋人生;打工的人始终爬不到山顶,读书的人一定能登上山峰”。我深深的感悟了这座“山”的含义,所以到哪我都背着书。后来,我高中毕业去参军,什么也没多带,就带了一袋子书,其中有一本爷爷亲笔抄录的《醒世格言》,里面也收录了爷爷的“教子两行正业,或耕或读”的警言。

我坚持读书,因为多读了几年书,幸运的考上了军校,大学毕业也就成了一名军官。回想自己比那些打工人较为幸运的是:我在爷爷的坚持下多了几年寒窗苦读、在爸爸的叮嘱下伏在书本里瞭望世界,于是脑子被知识充裕、思想被历史唤醒、思维被科学激活、眼界被哲学拉开,所以命运也就被知识改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觉醒了新青年,毛泽东、周恩来……他们学习新思想、新文化,打开了新中国的视野,建立了新中国、复兴了中华民族。

“读书才能走出大山”,醒悟了一个穷困迷茫的孩子,改变了一个贫穷落后少年的命运,在新知识、新视野的激励下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山峰。

“为什么而读书?”我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人生的导向、是理想的航标、是价值观的印鉴。现在,女儿无心的反问,正是人生未来的思索。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也已到了要明白是非曲直,树立理想目标的时候。所以我肯定的回答:“为创造国家的未来、为掌握自己的命运”。

但是我更想沉重地告诫女儿:“教子两行正业:或耕或读”,这是太爷爷的警训,也是我们家的“家训”。如今“卡脖子”的国运需要新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梦更需要走出自己的“大山”。

(写于2022年8月29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